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夏履中心小學(312026) 金建豐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品質(zhì)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夏履中心小學(312026) 金建豐
科學的觀察方法是提高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通過寫生教學,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通過默畫教學,強化學生的觀察品質(zhì);通過日記畫,讓學生形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美術教學 觀察品質(zhì) 寫生 默畫 日記畫
不管是基礎繪畫,還是美術創(chuàng)作,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尋找科學的觀察方法。觀察,即視知覺,一種思維方式,是人們仔細察看,了解自然物象的質(zhì)量、構造、特征、明暗、色彩等因素的一種認識過程。美術活動始終離不開觀察,藝術地觀察是一個復雜的領悟過程,是對視覺信息的反映和處理方式。只有觀察到了的事物,才能理解它,領悟它,才會發(fā)掘隱藏在其中的美。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來自良好的、科學的觀察方法的掌握,否則,就不可能科學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要先于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想要充分認識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首先要從觀察入手。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學生的觀察品質(zhì)的特點。第一,觀察目的性較低。觀察的過程往往是走馬觀花,他們不會獨立地給自己提觀察任務,即使在完成老師的任務的過程當中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擾。第二,觀察事物沒有系統(tǒng),常常是東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第三,觀察事物常?;\統(tǒng)、模糊、不細心、不全面,只看到事物的某一個部分或者個別顏色。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我們可以通過寫生教學、默畫教學和學生日記畫三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觀察品質(zhì)。
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來源于自然,是人類對自然進行觀察、了解和探索的再創(chuàng)造。兒童畫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來源是寫生。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目的性
寫生畫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照實物進行作畫。它要求學生能逐漸找到物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部分,幫助學生構成清楚明晰的形象概念,即要求學生學會觀察。然而觀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的知覺過程。因此,目的性是觀察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如果目的不明確,讓學生放任自流地觀察,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得不到培養(yǎng),反而養(yǎng)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不在焉的懶散作風和不良習慣。學生觀察的目的性不強,需要教師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使整個觀察過程圍繞預定的目標進行,這樣的觀察才能持久、有效。
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一定要按照觀察的目的,提出切實可行的觀察要求,讓學生理解、明白老師的要求,然后進行實際觀察與繪畫。例如,在《各種各樣的樹》一課當中,要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樹,可以通過表(一),讓學生明白任務就是要分別觀察這三種樹葉的形狀并將它們畫在表格右邊相應的格子里。
表(一)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順序
觀察要有順序,客觀事物的存在,無論靜的、動的,都有它的“序”。以靜物說,空間上有遠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時間上有發(fā)展的過程等,觀察時要觀察出“序”來。
在寫生教學中可以采用“整體——部分——整體”的觀察順序,可以使觀察全面、細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觀察對象。如《神氣的大公雞》一課,可以讓學生觀察模型或者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雄雞是由雞頭、脖子、身軀、下肢和尾巴組成的,讓學生在三分鐘內(nèi)畫好雄雞的形,如圖(一),進行評價。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雞頭上的紅色的雞冠,尖尖的嘴,圓而小的眼睛,鼻孔長在嘴的上部;脖子細長,全身披著各種顏色的羽毛,有一對翅膀和高高翹起的尾巴;下肢有兩條細腿,各四爪,無蹼,如圖(二)。最后,讓學生整體觀察雄雞的神態(tài),體會并表現(xiàn)它的神氣。
圖(一)
圖(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觀察的周密、細致、深刻是觀察力的重要品質(zhì)之一,只有精細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細微的差別。變化和隱蔽的特征。精細的觀察要有正確的思維作指導。反復觀察,深入思考就能觀察深刻。例如,對同一樣事物,我們可以對學生提出不同角度的觀察任務,如表(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桂花樹葉。
表(二)
除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時間觀察。如《各種各樣的樹》一課,可以讓學生就同一棵樹在不同的季節(jié)觀察寫生。當然這個時間跨度比較大,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呈現(xiàn)不同季節(jié)的樹的圖片供學生觀察。
再如,四年級的學生畫同學的后腦勺,大部分同學都不能深刻全面地觀察,特別是對短頭發(fā)男生的后腦勺的觀察,剛開始大家畫的大多是圖(三),他們只看到后腦勺全是短短的黑黑的頭發(fā),卻沒有觀察到頭發(fā)的生長方向和生長規(guī)律。通過分析頭發(fā)的生長方向和規(guī)律,引導學生深刻、全面觀察之后,他們的畫面生動、逼真了許多,如圖(四)。
圖(三)
圖(四)
4.在寫生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看、畫、思考的習慣
寫生教學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思考。思考的基本方法是比較,比較思考的目標就是發(fā)現(xiàn)。比如鑒別物體的大小、長短、高低、形狀、空間、左右前后和遠近距離等不同位置的形體、明暗、色彩的變化關系,把主觀的視覺印像與客觀的實物形象進行反復比較,把畫在畫面上的圖像或制作的工藝造型與模仿的對象進行反復的比較,在反復比較中擺脫主觀的、片面的成見,糾正錯覺,提高觀察認識的能力。好多規(guī)律性的基礎知識,如透視、明暗、色彩、比例、結構等基礎理論知識,都可能在比較思考中發(fā)現(xiàn)。
美術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法都是客觀存在的,通過視覺直觀地認知規(guī)律性知識。它們一方面能夠直接看到,另一方面又經(jīng)常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斷地變幻。所以,美術的所有知識都具有視覺的直觀性和知識的模糊性的特點。針對美術理論知識的這一特點,寫生教學除了要充分發(fā)揮認知教育的作用之外,還要在觀察寫生作業(y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知識,挖掘?qū)W生的智能。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訓練的學生,他們在面對實物時都能夠比較自如地表現(xiàn)物體。但只要離開實物,學生就不知如何下手,平時看起來很熟悉的東西,如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書包,一旦要求他們憑記憶將它畫下來的時候,他們就都覺得書包一下子變得非常陌生了。有句話叫做“熟視無睹”,它很好地概括了我們平時觀察中的浮光掠影和漫不經(jīng)心。在美術課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說:“老師,這樣的東西我畫不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
“例如,畫家畫人物,他是靜觀默想,爛熟于心,然后凝神默想,一揮而就,向來不用單獨的模特兒?!睆聂斞赶壬鷮χ袊嫾业倪@段總結中,我們找到了答案。學生腦海中儲存的圖像信息太少,所以在繪畫訓練中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默畫練習,讓學生在以后的觀察中更加深入細致,更具目的性,并且通過反復練習記住東西的形象特征,豐富他們腦海中的圖像信息。
如默畫一個福娃,可先把福娃圖(五)給學生傳閱,然后藏起來,每個學生觀察福娃的時間大概只有20到30秒。這時候,學生都覺得剛才還沒有看仔細,不知道怎么畫。教師可鼓勵他們大膽下筆,閉上眼睛想想腦子當中留下的印象。在他們確實覺得很困難的時候,可以拿出福娃讓他們將自己的畫和實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對的地方和前面沒注意的地方,再給予兩分鐘左右的比較和默記時間,最后藏起福娃讓學生繼續(xù)修改自己的畫。
圖(五)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天邊的云、窗外的景、路旁的樹、水中的倒影,所有這些美的景色、美的事物、美好的感情,都可以讓學生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但是日記畫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對這種生活化的學習形式,學生的毅力如果沒有持久性,非常需要家長的配合。例如,一年級的李紫怡剛開始畫的日記畫圖(六)內(nèi)容非常簡單,繪畫時間也很短,往往不能深入。跟家長溝通之后,家長會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跟孩子強調(diào)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比如,在超市里,家長引導孩子觀察超市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超市里有些什么。一個學期堅持下來,李紫怡同學進步很大,能夠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新鮮的、激動的事情,畫面也變得生動起來,有意思多了。圖(七)是李紫怡同學最近畫的《爸爸帶我逛超市》。
圖(六)
圖(七)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勤察深思出真知。”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就等于有了一雙獨特的眼睛,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
(責編 莫彩鳳)
G623.75
A
1007-9068(2015)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