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波
(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有數據報告顯示[1],腰椎滑脫癥近年來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對人類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的主要疾病之一.傳統對腰椎滑脫癥行保守治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造成患者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加重病情.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及器械的不斷發(fā)展,大多數腰椎滑脫癥患者已經從傳統治療轉為積極的手術治療.椎間植骨與橫突間植骨目前對腰椎滑脫癥進行手術治療的兩種方案,對于兩種方案的治療報道較多,但是結論具有明顯差異[2].本研究對86例患者手術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橫突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與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滑脫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58.3±4.6)歲,其中41例為退變性滑脫,45例為峽部裂性滑脫,滑脫程度,Ⅰ度Ⅱ度Ⅲ度所有患者經CT檢查、腰椎MRI檢查及X線檢查后確診,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嚴重程度及其他情況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較好可比性.
A組行橫突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采用腰椎后正中入路,切除滑脫節(jié)段的椎板,切除肥厚的黃韌帶及增生瘢痕組織,行硬膜囊及神經根減壓,若有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予以切除,相應節(jié)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復位滑脫椎體,B組行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分為后路椎體間植骨,經后路切除椎間盤,刮除軟骨板,經椎體間置入cage;另一種為前路椎體間植骨,經前路腹膜外入路,行肩盤切除,經椎體間植骨.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相關數據,觀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 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B兩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無明顯差異(P>0.05),B組術后住院時間明顯低于A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分析(±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A組B組tP 152.42±21.65 145.62±22.54 1.0325 0.7912 325.54±25.62 312.54±21.68 0.9854 0.8412 22.65±5.95 13.54±4.95 5.9564 0.0000
A組融合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B,但兩組患者融合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融合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n(%)]
B組優(yōu)良率為93.02,%,A組優(yōu)良率為69.77%,B組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分析[n(%)]
在腰椎滑脫癥手術治療中,椎間植骨及橫突間植骨應用較廣,為臨床中最常用植骨方式.臨床觀察發(fā)現,椎間植骨對于腰椎生理前凸、椎間高度及腰椎生物力學特性都具有較好恢復效果,同時術后能為患者提供較好椎間縱向支撐.有學者認為[3],在植骨融合效果方面,椎間植骨效果優(yōu)于橫突間植骨,但臨床研究表明,該種差異較為微小,有數據也顯示[4],后路減壓橫突間植骨內固定治療退變性滑脫癥的融合率可達90%以上.本研究中,A組融合率為90.70%,B組融合率為95.35%,B組融合率高于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5].
對于腰椎滑脫癥患者,必須要嚴格手術適應證,且術中規(guī)范化操作,合理處置植骨床,保持植骨量充分,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是改善患者遠期預后的關鍵.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對于I度以下椎體滑脫癥患者,建議選擇橫突間植骨治療方案,若為I度以上的退變性滑脫或者為真性滑脫病理,采取椎間植骨融合術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一旦植骨未融合,則出現內固定失敗,必須行二次手術手術.提示,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有學者認為[6],椎間植骨手術對術者的技術要求高,術中出血量大,且手術時間長,術中會對組織造成較大的破壞.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橫突間植骨與椎間植骨融合術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無明顯差異,雖然術后會有一過性下肢麻痛癥狀,但是均為滑脫椎體復位與神經牽拉所致,可在短時間內消失.經學者報道顯示[7],腰椎滑脫治療中,采取椎間植骨與后外側植骨的手術指標無明顯差異,提示,兩種植骨方案的手術指標均無明顯差異,本組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對于植骨融合效果作判斷,采取正位X線片也無法準確顯示橫突間骨塊,無法確定植骨融合與否,可能出現植骨塊融合,但是橫突間尚未融合情況出現.對于經X線未準確判斷的患者,需要采取CT復診.為提高手術的植骨融合率,必須對植骨床作細致處理,確保植骨量的充足[8].為判斷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需要作長期隨訪,才能準確判斷治療效果.
綜合上述,腰椎滑脫癥是一種常見疾病,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是徹底改善患者預后結局的關鍵.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為兩種常用手術方式,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融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但是椎間植骨融合術的療效優(yōu)于橫突間植骨融合.臨床治療中,需要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案,才能提高治療效果.
〔1〕曾順福,王建,陸炎,等.單節(jié)段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效果[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5):399-403.
〔2〕金朝輝,王春江,李培剛,等.腰椎后路RSS椎弓根釘內固定、減壓復位、后外側植骨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J].頸腰痛雜志,2011,32(1):34-37.
〔3〕李軍,王潔艷.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療效觀察 [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6):93-95.
〔4〕朱瑜琪,王金榮.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內固定后滑脫腰椎的椎體穩(wěn)定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35):6339-6344.
〔5〕胡日鶴,胡田生,周初松,等.不同融合術式聯合椎弓根復位內固定系統治療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癥247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yī)院,2012,12(2):28-31.
〔6〕鐘華,劉建純,夏威,等.不同植骨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分析[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2,08(2):99-102.
〔7〕胡自強.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與Quadrant減壓sextant內固定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比較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4,(9):1682-1685.
〔8〕華樹良,韋文,陸文忠,等.椎間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39例療效分析 [J].廣西醫(yī)學,2012,34(5):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