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要】在我國語文這門學科一向被認為是德育的輔助工具,它不僅肩負著教學生知識和語言能力的使命,而且對于學生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這就是語文的社會教化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新課標要求下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新課標要求 高中語文教育 價值觀念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95-02
“語文課應是一種精神漫游,應該是好玩的,有趣的。現(xiàn)在的語文卻變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學生太少了?!笨梢娬f起作文,孩子們都很頭疼。學生抓破頭皮,咬爛筆頭,就是寫不出來,即使七拼八湊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內(nèi)容空洞,語言乏味,條理不清。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作文質(zhì)量更無從談起。這其中的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小學中年級如何扎實、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是我們要探索與實踐的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寫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采取多種手段,降低難度,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要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絕非易事。為了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努力做到及時與學生溝通習作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寫作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而且還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當學生們意識到學好習作的重要以后,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興趣也會接踵而至。珍視學生的習作成果,平時將學生的優(yōu)秀之作進行展示并張貼到班級里的“作文園地”里,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另一方面,可作為示范,讓其他學生好好學習。
二、創(chuàng)設情境,由易到難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要解決學生“沒有東西可寫”,這一作文困難,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是的,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話”源泉,只是學生不曾留意而己。因此,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素材,使他們懂得觀察越認真、越仔細、內(nèi)容就寫得越具體、越生動。比如:出示一件物品,讓學生觀察它的形狀、顏色,說說它的作用,然后寫一寫;再比如:課堂上大家一起玩“傳口令”的游戲,然后進行寫作,對游戲的過程進行詳細精彩的描述,再說一說自己的游戲收獲,就是一篇很精彩的習作。
三、仿照課文,模仿練筆
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仿寫也是扶著學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條捷徑。有課文句式作鋪墊,學生寫起來就覺得輕而易舉。如:教材中有一段話“假如你是種子,請到我的懷里睡。這里有新鮮的空氣,軟綿綿的被。你可以發(fā)芽、生根、開花、吐蕊。讓枝頭的果子一嘟嚕一嘟嚕往下墜。”在弄清這里的“我”指大地,描述了大地媽媽的寬容博大,無私的情懷后,我讓學生仿編,過了一會兒,一段段精彩的話語便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出來,如有的同學說“假如你是一朵小花,任你在我的懷里綻放。這里有新鮮的空氣,甜美的雨露,你可以和蜜蜂玩耍,快樂的和同伴對話”……
四、發(fā)揮想象,填補課文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是作者留給讀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處,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對此挖掘、延伸。如:學習《三月桃花水》時,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桃花水,說說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它看見了哪些東西呢?有的學生說:“它看見青蛙穿過河底,與小魚賽跑爭先;它看見蝴蝶翩翩起舞,如夢如幻”在填補空白之時,學生必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思考,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時傾吐自己的見解,可謂一舉多得。
五、多讀課外書,豐富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diào)語言的積累:“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決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 閱讀是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我在班級里建立了一個“讀書角”,要求每位同學每天至少高效地閱讀一篇文章,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些科普讀物、少兒雜志、中外名著等,并適時開展讀書匯報活動,通過大量的閱讀,既豐富了學生的習作語言,又豐富了寫作思維。
總之,作文教學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采用綜合優(yōu)化的策略,將聽、說、讀、寫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將課內(nèi)與課外、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將理論與實踐、體驗與領悟都整合起來,讓學生的作文從量變到質(zhì)變,達到一個較好的發(fā)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