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顏氏家訓》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經典著作,折射出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文化,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著作中所體現(xiàn)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說明在家庭道德教育過程中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十分必要,通過對著作中兒童德育方法及其理論構成進行分析,力求從中提煉寶貴的教育價值與啟示。
關鍵詞:顏之推;顏氏家訓;兒童德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6-0196-02
《顏氏家訓》中提出“以德為本”的教育原則,“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愛子女就要教育他,而且要教育得法、教育的好。著作中所體現(xiàn)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說明在家庭道德教育過程中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十分必要,能夠將其中的德育理念合理有效地轉化為道德教育方法以真正借鑒和應用于現(xiàn)代家庭中的道德教育,這是我們對下一代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承諾。
一、《顏氏家訓》主要的兒童德育方法
(一)及早施教
顏之推在《家訓》中明確提出“當及嬰稚”,即嬰兒時期就開始對兒童施以教育效果最佳,提倡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顏之推將及早進行教育作為十分重要的德育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論證,更以自己兒時早學得到好的效果為例說明早教的好處,認為對兒童的德育應越早越好,甚至從胎教開始。
(二)父母對兒童身教示范
顏之推重視理想人格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提倡以身作則,正身率下。他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盵1]《顏氏家訓》中注重“風化”,是一種通過家長道德行為的示范,讓兒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形成所要求的德行的教育過程。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效仿行為,不需要父母的強制,也不是刻意營造的,“熏漬陶染”“潛移暗化”,其德育的效果也是潛移默化的。以父母的自身言行和良好形象去感染和影響兒童,使兒童從小行為端正、品行優(yōu)良,這種潛移暗化、潤物無聲的德育方式如果利用得好,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三)周圍環(huán)境的熏染和影響
首先,門世家風始終是家訓中極為受重視的。顏之推作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儒學代表,在《顏氏家訓》中,提到“我家世以儒雅為業(yè),門風素來整飭縝密”,以良好的家風來為兒童營造一個積極有利的家庭德育環(huán)境,以此來影響兒童良好品行的形成。
其次,在《顏氏家訓·慕賢》中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笆且耘c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盵2]128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還未定型,周圍環(huán)境和他們所結交的朋友對其道德品行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父母應關心兒童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交往,為兒童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芭c善人居”,“交益友”,以賢人益友為伴侶,接受良好德行的熏陶??梢?,顏之推看到了伴侶道德品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道德品質的好壞,尋找品德優(yōu)秀的伴侶,以之為學習的榜樣,有利于兒童道德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四)以嚴愛相濟、寬嚴得當?shù)姆绞焦芙虄和?/p>
首先,《顏氏家訓》主張“嚴”與“愛”相結合的管教原則,反對對兒童的溺愛。顏之推在《家訓》中列舉兩個相反例子來說明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只有做到要慈愛與嚴教的有機結合才會產生良好的后果:梁朝大司馬王僧辯的母親魏夫人教子嚴厲端正,兒子四十歲有了過失還要“捶撻”,督促他成就豐功偉業(yè);梁朝一位學士受父親偏愛而不被嚴教,日益兇暴傲慢,后因語出不遜觸怒性情殘暴的周逖,落得抽腸釁鼓的下場[3]。需要說明的是,顏之推在對兒童的管教方式上還明確指出父母在對待子女時,要一視同仁,反對偏寵偏愛,這是顏之推關于嚴愛結合原則的一個補充。
其次,在方法上的寬嚴側重體罰。顏之推提倡嚴愛結合的管教原則,但對兒童的管教更側重于“嚴”,在德育方法上表現(xiàn)為重嚴輕慈。他強調使用體罰的范圍,即兒童在年幼時可塑性大,可以使用體罰,這一點在現(xiàn)在看來過于嚴厲,違背了當今家庭教育禁止體罰的原則。
二、《顏氏家訓》兒童德育方法的理論構成
(一)以儒家倫理道德為兒童德育方法的基礎
顏之推奉行的是儒家道德傳統(tǒng),德育方法中關于父母如何言傳身教、家庭如何整飭門風、道德環(huán)境中子女如何習染等均遵循了儒家的道德傳統(tǒng)。另外,在《勉學》中也出現(xiàn)了兒童通過研習經書,學習其中儒家的倫理道德知識,學習古人如何按照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進行為人處事的?!啊对姟酚兄S刺之詞,《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易》有備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盵4]所以,《顏氏家訓》對傳統(tǒng)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具體化,也是家訓為受教兒童設身處地的考慮和以人為本德育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是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自然天成。
(二)“胎教—早教—晚學”的終身教育
胎教思想并不是顏之推首先提出的,在顏之推之前有賈誼、劉向、王充等人進行了闡述,但闡述角度有所不同。首先,顏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論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論繼承并發(fā)展,將兒童的教育以孕婦的身體養(yǎng)育、情緒管理、言談舉止作為胎教當中的重要內容。正如《家訓》中所述“古者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盵2]8其次,顏之推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進行了十分合理解釋:以“體性未定”的生長階段可塑性很大,抓住早教機會。由此可以看出,顏之推已經把對兒童進行家庭道德教育作為整個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題,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直接功能所在。除此之外,對于那些錯失了“早教”良好機會的成人顏之推認為不應放棄學習。他強調如錯過“早教”之機,尚可“晚學”,并列舉了曾子七十乃學、荀卿五十始學等先人之例。所以,顏之推的兒童德育思想中包含著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理論,這是值得我們繼續(xù)學習和堅持的。顏之推兒童德育方法可能并非解釋終身教育理論的最好載體,但顏氏德育思想確實中蘊含了終身教育的思想。
(三)“教而有愛”的愛的教育
顏之推在德育方法中的嚴慈懲罰原則中包含了許多育兒觀念,如嚴愛相濟、不溺愛、不偏愛。封建道德主張“長幼有序”,在古代傳統(tǒng)家庭難免會有對兒童的偏愛或者溺愛,這就注定了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均愛,顏之推的德育思想是有其歷史進步性的。
根據(jù)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研究,兒童時期已經具備了道德判斷的能力,“兒童的道德判斷具有‘道德實在論的特征,他們根據(jù)行為的后果而不是根據(jù)行為的意圖來判斷責任的大小?!盵5]如果他們遭遇到不公正待遇,他們會對施教者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必將為以后的敗德埋下伏筆。顏之推反對溺愛兒童,提倡應給予適度的愛,并以此影響兒童,希望兒童能夠擁有愛心,具有愛人的能力。這種愛又不同于孔子所言的愛,是一種基于與兒童身心發(fā)展相適應的,能夠為兒童所認知的愛。針對兒童的道德教育在教與被教之間總是有種相互映射的關系,兒童擁有愛并能表現(xiàn)出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自身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愛。作為施教者的父母等長輩對待家人同樣應該有愛,對朋友應該友愛,對待兄弟“不能不相愛”,把家庭內部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激發(fā)兒童愛的潛能。“任何一種真正有價值的倫理道德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任務是激發(fā)人愛的能力。”[6]而顏氏的關于兒童道德教育要以愛為基礎的觀點正好吻合了以上的觀點,他們都致力于將愛的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通過施教者自施教者自身愛的付出,把愛的能力傳遞給兒童,而兒童通過對愛的理解,就會萌生善念,表現(xiàn)出一定的道德素養(yǎng)。
三、《顏氏家訓》于今天的啟示
《顏氏家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就其德育思想來講,卻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文化遺產,體現(xiàn)著合理的教育理念,不乏具有科學性,很多德育方法都在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得到了繼承和體現(xiàn)。同時,我們必須結合當前家庭道德教育的實際現(xiàn)狀,從中借鑒和提煉出合理的教育理念來較好地完善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從而實現(xiàn)兒童的道德品質的良好發(fā)展。
首先,真正重視起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反思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我們是否應該承認,它的地位正在被侵蝕,道德教育的潛移默化似乎也正在失效。重視家庭道德教育,希望家庭道德教育能通過父母或更多的教育者真正將其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德育不僅僅被潛移默化地實施,而且要努力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tǒng)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得到平衡與提升。
其次,對兒童進行道德啟蒙教育。早期教育在今天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其教育傾向普遍反映為重智育輕德育,顏之推十分重視早期教育的道德啟蒙,甚至以胎教作為教育的起點。這不僅啟示我們對兒童的家庭德育要盡早進行,更重要的是,父母及其他教育者在對兒童的早期教育中應更加重視道德啟蒙教育,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教育兒童,從小塑造起兒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質,為兒童更加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最后,父母以身作則,對兒童施以正確的德育方法。在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尤其是兒童成長早期,父母的舉止談吐、人格氣質甚至思維方式都對兒童產生很大影響。顏之推德育思想中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借鑒其合理之處,結合自身對兒童的教育,將其更好地應用于家庭道德教育之中。每個家庭中的父母的文化素質有所差異,仍有許多父母對兒童的家庭德育不夠重視,教育不當,我們應呼吁父母及其他教育者與兒童地位上平等民主、管教上嚴愛得當,關注兒童的內心世界,給予兒童愛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邵明娟.《顏氏家訓》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2]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秦敏燕.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4]王春輝.顏之推兒童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5]讓·皮亞杰.兒童的道德判斷[M].傅統(tǒng)先,路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6]蔡德林,景海峰.全球化時代的儒家倫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簡介:齊亞男(1989-),女,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比較教育學研究。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