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娟,費才蓮,荊瑤,吳林霞,彭飛
(1.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 護理部,上海200003;2.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腦卒中是一類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和壽命的常見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及復發(fā)率高等特點,是人類三大主要死因之一[1-2],致殘率為86.5%[3],43.2%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4],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自我管理教育是國內(nèi)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強調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5]。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生活期間,往往因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督促及指導而導致康復訓練得不到有效的延續(xù)、不能按時服藥等,最終影響患者功能康復的效果,嚴重者可導致腦卒中再發(fā)。本研究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采用醫(yī)護患一體化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旨在提高腦卒中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為腦卒中居家康復護理提供實踐經(jīng)驗。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選取2014年1-6月在本院治療并出院的腦卒中患者40例為觀察組,2013年1-6月出院的腦卒中患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0.45±9.23)歲;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62.56±10.13)歲。納入標準:(1)符合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學分會制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6],均經(jīng)頭顱CT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2)首發(fā)缺血性腦卒中;(3)出院時肌力2級;(4)認知正常,有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排除標準:(1)意識障礙;(2)認知障礙。本課題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入院宣教及出院指導。對照組在出院后1周內(nèi)給予電話回訪1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醫(yī)護患一體化自我管理教育3個月。自我管理教育的內(nèi)容及方法包括以下內(nèi)容。
1.2.1 構建醫(yī)護患一體化自我管理教育機制 由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組成責任包干組,全面負責患者出院后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方案的制定、指導、實施、跟蹤隨訪及評價。對包干組成員組織培訓,內(nèi)容包括患者電子信息檔案的建立與管理、自我管理教材編制與標準化使用、教育計劃實施流程和指導語的一致性等。
1.2.2 建立患者電子信息檔案 在患者出院前,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評估及收集資料,建立電子信息檔案。(1)一般資料:包括家庭住址、聯(lián)系電話、居家經(jīng)濟及康復條件狀況等;(2)原始資料:包括患者病情、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3)教育方案:針對患者病情、功能障礙及自理能力情況等,由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4)回訪資料:包括回訪時間、復查時問、存在問題及處理結果等。
1.2.3 落實出院前準備和指導 于患者出院前1天由包干組醫(yī)護人員共同對患者/家屬進行一對一的出院準備指導,內(nèi)容包括:(1)制定教育方案,由醫(yī)護患(包括家屬)共同商議并制訂個性化自我管理計劃;(2)自我管理教育,責任護士輔以錄像、幻燈、圖片等深入淺出地講解和示范自我管理教育知識,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自我管理教育教材,包括:《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康復指南》(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出版)、《腦卒中患者康復技巧》光盤及《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康復監(jiān)測日志》;(3)康復技能培訓,包括良肢位擺放、肢體功能訓練、異常運動模式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體位平衡與轉移訓練等;手指活動量控制板的使用(2h/次,期間放松30min);給予跌倒與壓瘡預防、排痰、服藥、飲食及置管護理等指導;(4)主管醫(yī)生解答患者提問及咨詢,提出復診要求等。
1.2.4 實施多途徑多樣化的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服務 (1)電話回訪:責任護士每周回訪1次,或視患者情況隨時調整回訪次數(shù)?;卦L時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康復訓練進程,飲食及服藥管理、疾病自我監(jiān)控、存在的問題,并具體給予指導解決,必要時與醫(yī)生共同商討并修正教育方案;(2)微信群交流:創(chuàng)建微信群,醫(yī)護人員及時交談、解答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病友間共同探討疑問,相互交流心得體會;(3)家庭訪視服務:出院3個月內(nèi),醫(yī)護人員每月隨訪1~2次,全面了解患者居家康復環(huán)境、患者心理精神狀態(tài)、對康復鍛煉的態(tài)度及方法掌握、日?;顒印⒆陨韺膊〉恼J識、自理能力恢復、堅持服藥等情況,給予血壓、血糖等監(jiān)測,并贈送促進功能恢復的健康教育資料;(4)24h熱線服務:責任護士提供24h熱線服務,隨時接受患者/家屬的電話咨詢,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再教育;(5)門診復查:患者出院后每月常規(guī)門診復查一次,由其主管醫(yī)生接診,全面了解患者居家用藥、危險因素控制、癥狀管理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由經(jīng)過培訓的責任護士分別于患者出院前1天、出院后3個月門診隨訪時對下述指標進行評定:(1)患者居家功能鍛煉依從性,采用社區(qū)腦卒中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7],該量表有“身體鍛煉依從”、“鍛煉效果監(jiān)測依從”、“主動尋求建議依從”3個因子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即“根本做不到”、“偶爾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分別賦值l、2、3、4分,各條目累積得分越高,代表依從性水平越高。為更客觀地反映患者依從性高低,將依從性得分轉換為依從率,計算方法為實際得分/理論最高分×100%,根據(jù)依從率高低分為高(>75%)、中(75%~50%)、低(<50%)三個水平 ;(2)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的基礎上,經(jīng)2輪10名專家咨詢,自行設計《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行為習慣管理、遵醫(yī)服藥管理、癥狀監(jiān)控管理、康復訓練管理、疾病知識管理5個方面,共20個條目,分為4級評分(0~3級),0=全部未做,1=部分做到,2=大部分做到,3=完全做到??傮w自我管理能力為各項目的總平均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評定,采用 Barthel(BI)指數(shù)法[8]評分,包括進食、穿衣、兩便、轉移等10個動作,每個項目根據(jù)動作完成的程度分成0、5、10、15分,總分值0~100分。分數(shù)越低,障礙越重。60分以上為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輕度殘疾,有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20~40分中度殘疾,生活明顯依賴;20分以下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4)手關節(jié)總主動活動度(total activemovement,TAM)[9],TAM=屈曲度數(shù)-伸直欠缺度數(shù),并分為四個等級:優(yōu)為活動范圍同正常,TAM>220°;良為患側TAM為健側的75% 以上,TAM為200°~220°;中為 TAM 為 健側的50%以 上,TAM 為180°~200°;差為 TAM 不足健側的 50%,TAM<180°。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shù)+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5)出院3個月內(nèi)腦卒中復發(fā)率、跌倒/墜床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數(shù)據(jù)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有1例在研究期間并發(fā)心血管疾病死亡,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為39例。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平均年齡、居住狀況、文化程度、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2.2 兩組患者居家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居家功能鍛煉平均依從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居家功能鍛煉平均依從率較對照組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組內(nèi)比較顯示,對照組出院時與出院后3個月的居家功能鍛煉平均依從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9,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居家功能鍛煉平均依從率高于出院時(χ2=53.24,P<0.05)。
表2 兩組患者居家功能鍛煉平均依從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對照組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組內(nèi)比較顯示,對照組出院時與出院后3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5.68,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出院時(t=55.43,P<0.05)。
2.4 兩組患者ADL、TAM、跌倒/墜床發(fā)生率比較出院時兩組患者ADL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ADL較對照組明顯提升,而跌倒/墜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組內(nèi)比較顯示,對照組出院時與出院后3個月的ADL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9,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ADL高于出院時(t=4.01,P<0.05)。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s,分)
images/BZ_88_363_468_2321_602.png行為習慣管理 58.29±1.25 56.32±1.67 24.36 >0.05 91.64±3.14 67.16±1.91 56.23 <0.01遵醫(yī)服藥管理 71.56±2.21 69.23±2.12 18.23 >0.05 96.14±2.32 74.25±1.58 36.16 <0.01癥狀監(jiān)控管理 61.39±3.45 59.34±1.45 26.78 >0.05 89.63±2.34 62.37±2.67 49.38 <0.01康復訓練管理 65.54±1.67 63.29±3.21 14.23 >0.05 94.52±3.14 69.29±1.15 56.23 <0.01疾病知識管理 62.12±3.01 64.09±2.46 12.67 >0.05 91.22±1.61 69.37±2.34 56.23 <0.01自我管理能力總分 66.29±2.45 64.24±2.73 11.89 >0.05 93.29±2.87 66.31±2.09 56.23 <0.01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ADL、TAM、跌倒/墜床發(fā)生率比較[n(%)]
3.1 腦卒中患者開展醫(yī)護患一體化居家自我管理教育的意義 自我管理在慢性病的保健、治療及康復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0]。研究證實[11],腦卒中患者居家期間按時服藥、規(guī)律起居、科學及持之以恒的功能訓練十分重要,65%~94%以上有功能障礙的患者回歸家庭后需要得到醫(yī)護人員延續(xù)性的專業(yè)指導及照護者的長期專業(yè)照護。本研究構建的醫(yī)護患一體化的腦卒中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是隨著醫(yī)學模式轉變而出現(xiàn)的開放式健康教育良好方式,將自我管理教育延伸到居家康復全過程,形成了患者從醫(yī)院到家庭的有評估、有計劃、有追蹤、有反饋的連續(xù)不間斷的健康自我管理教育體系。采用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反復的強化教育,分階段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并聯(lián)合家屬督促患者,幫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居家自我管理教育,進一步推動??萍膊〗】到逃?guī)范化、專業(yè)化發(fā)展,以確?;颊叱鲈汉筢t(yī)療保健信息和護理服務的延續(xù)性、無縫隙鏈接,滿足健康需求。因此,自我管理是值得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借鑒的模式。
3.2 醫(yī)護患一體化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有效性 研究[12-13]顯示,腦卒中患者缺乏功能鍛煉是導致疾病復發(fā)及延緩功能恢復的主要危險因素,58%的患者3年內(nèi)導致嚴重的運動功能下降,再住院率非常高。我國僅有17.04%的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復鍛煉依從性處于較高水平,顯著低于住院期間63.2%~82.0%,也明顯低于國外出院患者的70%[14]。跌倒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急性治療期14.0%~64.5% 的腦卒中患者有過跌倒史,康復治療階段也有10.5%~47.0%的患者發(fā)生過跌倒。在有過一次跌倒史的患者中,有43%的個體因為害怕而避免一些必要的活動及功能鍛煉,延緩了患者的康復[15-16]。提高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管理疾病、治療疾病的一種較好的方法,而我國80.0%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處于中等水平[17]。因此,在腦卒中患者居家康復過程,強化對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以提高患者居家功能鍛煉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盡快促進患者康復尤其重要。本研究實施醫(yī)護患一體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根據(jù)每名腦卒中患者個性化特點,量體裁衣制定并落實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計劃,提供直觀的圖片、錄像、宣傳手冊及多媒體等,將微信群交流、家庭訪視、電話回訪、門診復診及熱線服務相結合進行反復檢查、指導,重在強化患者遵醫(yī)行為,堅持規(guī)范服藥及延續(xù)康復訓練,并聯(lián)合家屬督促患者,充分調動患者積極參與和自我照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主動執(zhí)行健康行為,激發(fā)了患者康復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進一步增強了患者自我監(jiān)測的 意識及能力,主動堅持康復訓練,并能夠有效地調節(jié)日常生活和自我監(jiān)測。表2~4顯示,觀察組經(jīng)過3個月的全程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的居家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患側手關節(jié)總主動活動度、ADL得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跌倒/墜床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醫(yī)護患一體化居家自我管理教育有效提高了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意識,幫助患者主動建立健康行為,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可顯著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減少并發(fā)癥,對腦卒中患者回歸社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3 護士在醫(yī)護患一體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中的作用 醫(yī)護患一體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將醫(yī)護責任包干服務延伸到患者出院居家康復過程中,責任護士通過微信群、家庭訪視、電話隨訪等多種形式對患者居家自我管理進行指導、教育、訓練,定時追蹤監(jiān)控患者自我管理情況,與患者及家屬共同探討、修訂并監(jiān)督指導自我管理計劃的落實,增強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fā)展,降低疾病的復發(fā),從而發(fā)揮了職業(yè)護士作為臨床教育者、支持者和協(xié)調者的角色,擴大和提高了護士在治療、預防和保健中的作用,使護士的責任心得到升華,激勵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進一步提升了護士的業(yè)務水平。本研究就責任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其從研究前的80.3%提升到99.6%,護士們一致認為自我管理教育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職業(yè)內(nèi)涵,實現(xiàn)了自身的職業(yè)價值。
[1]林菊英.社區(qū)護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66.
[2]Rosamond W,F(xiàn)legal K,F(xiàn)riday G,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7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7,115(5),69-171.
[3]李曉蘭,王育紅,丁芬.腦卒中家庭照護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狀況[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0,12(1):92-93.
[4]南登岜.康復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1.
[5]蘇春燕,鄭修霞,馬艷秋,等.自我管理教育對腹膜透析病人健康教育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8-11.
[6]郭古甲,黃久儀.腦卒中的臨床預防[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7(4):220-221.
[7]林蓓蕾,張振香,孫玉梅,等.社區(qū)腦卒中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6):574-578.
[8]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518-519.
[9]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10]陳璐,陳湘玉.國內(nèi)外居家護理概況及對我國居家護理發(fā)展方向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94-95.
[11]Saban K L,Sherwood P R,DeVon H A,et a1.Measuro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A literature review[J].J Neurosci Nurs,2010,42(3):128-138.
[12]Mendis S,Puska P,Norrving B.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1[M].Geneva:Wod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1-15.
[13]Ovbiagele B,Ssver J L,F(xiàn)redieu A,et a1.In-h(huán)ospital initiation of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therapies yields high rates of adherence at followup[J].Stroke,2004,35(12):2879-2883.
[14]張振香,林蓓蕾,孫玉梅,等.腦卒中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護士進修雜,2012,27(1):16-18.
[15]鄧曉清,方方.腦卒中后跌倒的流行病學及病理生理學[J].醫(yī)學綜述,2013,19(12):2151-2153.
[16]Andersson A G,Kamwendo K,Appelros P.Fear of falling in stroke patients:Relationship tional characteristics[J].Int J Rehabil Res,2008,31(3):261-264.
[17]劉延錦,郭園麗.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的健康行為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