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芫,肖淑菁
(萬安縣婦幼保健院a.兒科; b.護理部, 江西 萬安 343800)
ORS液直腸輸入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
肖家芫a,肖淑菁b
(萬安縣婦幼保健院a.兒科; b.護理部, 江西 萬安 343800)
目的探討ORS液直腸輸入在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并脫水酸中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96例秋季腹瀉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由靜脈輸入補充液體,治療組將ORS液配制成1/2張力的液體由直腸輸入補充液體。結果2組患兒6 h、2 d脫水糾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3 d腹瀉、嘔吐停止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ORS液直腸輸入法在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并脫水酸中毒與靜脈輸液療法療效相當,但具有安全、簡便、醫(yī)療費用低及患兒無痛苦、醫(yī)務工作者工作量較小等優(yōu)勢。
秋季腹瀉,小兒; ORS液; 直腸輸入
小兒秋季腹瀉是發(fā)生在秋冬季節(jié)的小兒腹瀉病,其病原體為病毒感染,主要是輪狀病毒感染,占40%左右,位居小兒腹瀉病原體的第一位;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腹瀉水樣便,每日5~10次,甚至10次以上,伴嘔吐,嘔吐常發(fā)生在發(fā)病前1~2 d[1]。吐瀉嚴重,多伴有脫水酸中毒。臨床治療主要是預防和治療脫水酸中毒,液體療法是主要手段。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手段為靜脈輸液治療,但靜脈輸液治療醫(yī)療風險大,費用高,患兒較為痛苦,醫(y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也較大。筆者采用ORS液直腸輸入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取得了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及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萬安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秋季腹瀉患兒96例,發(fā)病時間均在3 d以內,臨床表現(xiàn)為腹瀉水樣便,每日5~10次,甚至10次以上,且往往先出現(xiàn)嘔吐,隨后腹瀉,部分患兒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所有患兒均有輕至中度脫水。排除解黏液膿血便、吐瀉嚴重至重度脫水酸中毒的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患兒分為2組:治療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6個月~2歲;對照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齡6個月~2歲。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根據脫水程度計算補液量,予以2:3:1液體靜脈補充累計損失量及繼續(xù)損失量,予以4:1液補充生理需要量或口服ORS液。并口服蒙脫石散(1歲以內1/3袋·次-1,1~2歲1/2袋·次-1,每日3次,首劑加倍)保護腸黏膜,口服金雙歧(2片·次-1,每日3次)調整腸道正常菌群。
治療組患兒先將ORS液1包加涼水1 500 mL配制成1/2張力的液體備用,用12F三腔硅橡膠或PVC導尿管插入患兒肛門(插入前導尿管前端涂上潤滑劑),向球囊注入空氣或水用于固定導尿管。插入深度為6個月~﹤1歲患兒12~15 cm,1~2歲患兒15~18 cm,然后將導尿管接入輸液瓶,按患兒脫水程度計算好補液量,將事先配制好的ORS液按計算好的液體量倒入輸液瓶內從直腸輸入,輸入時間為4~6 h,輸入前先用山莨菪堿0.5~1 mg·kg-1從直腸注入,輸完液體后將金雙歧3片溶解成水溶液后從直腸注入,并口服金雙歧、蒙脫石散(劑量同對照組)。生理需要量以口服液體補充。
2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不禁食。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兒6 h、2 d脫水糾正率及1、2、3 d患兒腹瀉、嘔吐停止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 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兒6 h、2 d脫水糾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3 d腹瀉、嘔吐停止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脫水糾正率與腹瀉、嘔吐停止率比較
組別n脫水糾正時間腹瀉、嘔吐停止時間6h2d1d2d3d例%例%例%例%例%治療組484389.6510.43572.9816.7510.4對照組484491.748.33777.1612.5510.4
小兒秋季腹瀉是我國小兒感染性腹瀉流行一年中的2個高峰之一,其病原體為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主要的病原體,雖然輪狀病毒腸炎預后較好,但臨床癥狀重,解大量水樣便并伴嘔吐,極易造成小兒脫水酸中毒。所以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重點在于防止及糾正脫水酸中毒,液體療法在小兒病毒性腸炎治療中非常重要。
在小兒液體療法中,口服補液療效確切,但因其口感較差,且患兒存在嘔吐,不易口服,補液量難以精確到位?,F(xiàn)臨床上多以靜脈補液為主,但靜脈補液醫(yī)療風險大,費用高,患兒較為痛苦,醫(y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也較大。人類大腸內沒有重要的消化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和無機鹽及由大腸內細菌合成的維生素等物質。大腸黏膜具有高度主動吸收Na+的能力,Na+的主動吸收導致Cl-的被動同向轉運,由于Na+和Cl-的吸收,又可導致水的滲透性吸收增加。大腸每日可吸收5~8 L水和電解質溶液[2]。直腸黏膜血液循環(huán)旺盛,吸收能力強,直腸內沒有內容物,更有利于水份和鹽類的吸收。臨床上許多常見病、多發(fā)病常采用直腸給藥治療,在兒科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挑體炎、喉炎、腮腺炎、腸炎、腹瀉、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發(fā)熱等疾病的治療[3]。葉琴等[4]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療效明顯。
本研究采用ORS液直腸輸入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并脫水酸中毒。ORS液配方的張力為2/3張,對于小兒等滲性脫水的治療來說張力偏高,筆者將ORS液加水至1 500 mL后其張力為1/2張,更有利于脫水酸中毒的糾正。其葡萄糖濃度為1.33%,這個濃度能促進腸內水和鈉的最大限度吸收[1]。筆者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用ORS液配制成為1/2張力的液體直腸輸入,其吸收良好,完全能夠達到糾正患兒脫水酸中毒的目的。
人類腸道有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等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統(tǒng)稱腸道菌群,以細菌為主,其中厭氧菌占絕大多數,僅雙歧桿菌和類桿菌就占細菌總數的90%以上[5]。腹瀉患兒腹瀉時腸道厭氧菌減少了1 000倍,標志著腸內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嚴重失去平衡[1]。予以補充微生態(tài)制劑,是小兒腹瀉的重要治療手段。ORS液直腸輸入法在輸完液體后注入金雙歧,直接向腸道補充正常菌群,更有利于恢復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平衡,重建腸道內天然生物屏障的保護作用,從而縮短病程。而在直腸輸入液體之前予以小劑量山莨菪堿,則能改善腸道的微循環(huán),更好地促進直腸對水份及鹽類的吸收,抑制小腸黏膜分泌,解除腸痙攣。
本研究結果顯示,ORS液直腸輸入法與靜脈補液療效相當,二者的患兒6 h、2 d脫水糾正率及1、2、3 d患兒腹瀉、嘔吐停止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ORS液直腸輸入法在小兒病毒性腸炎治療中與靜脈補液療效基本相似,但ORS液直腸輸入法患兒基本無痛苦,且減少了醫(yī)療費用,降低了醫(yī)療風險,減少了醫(y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有較高的醫(yī)療應用價值。但如在輸入過程中患兒嘔吐、腹瀉不能停止或有加重,則應改為靜脈補液,并且也不適宜于重度脫水患兒。另外,如有嚴重低血鉀、酸中毒,仍要另外補充氯化鉀和堿性液體。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288-1294.
[2] 姚泰.生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88-195.
[3] 祁佩云.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及護理方法進展[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2,21(2):50-52.
[4] 葉琴,余啟超.中藥直腸滴入法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4,36(1):18-19.
[5] 李琳,李巖.腸道菌群失調與功能性腹瀉[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7):723-725.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5-01-15
R725.7
A
1009-8194(2015)12-0065-02
10.13764/j.cnki.lcsy.2015.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