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淺析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王寧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英語課堂教學的僵硬化,英語學習的功利化,成為高考改革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英語的人文屬性逐漸被忽略,教師應立足于課本和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轉變觀念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這樣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而且有利于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英語教學 情感教育 重要性
目前,英語成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試點科目,也是社會各界爭論的中心話題之一?;厥捉┠陙碛⒄Z科目的發(fā)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英語已經(jīng)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的人文屬性逐漸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英語教育的應試化。為了取得高分,老師把重點放在語言知識的講解上,學生則不惜花大把的時間在輔導班補習,在題海中摸爬滾打??紙錾系母叻謱W子很少能夠在真實生活中自然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交流??梢?,新課標中的五維目標并沒有在英語課堂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英語課堂的乏味枯燥,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門本就不同于母語的語言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進而出現(xiàn)了厭學甚至是逃學現(xiàn)象。對此,轉變教學現(xiàn)狀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教師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一)良好的教學氛圍要借助恰當?shù)那楦薪逃齺頎I造。
19世紀80年代,克拉申提出了情感過濾假說,這一假說的提出很好地闡述了情感因素和語言習得過程之間的關系,學習者內化知識的多少也受自身情感過濾的影響。學生對英語沒興趣,就會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課堂學習過程中就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那么一些有意義的知識就很容易被學生過濾掉。由此可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發(fā)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將情感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其在語言習得中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要通過真實的情感教育來建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師生平等地位的重要性,不能總是有意提升自己的地位,把自己當成是長輩或者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也不能忽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應該以平等的關系關心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在老師的關愛中收獲知識,同時能夠增強學習的信心。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大多是老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老師的角色具有很強的權威性,使得師生之間增添了許多情感交流障礙,不利于師生融洽相處,也不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平等和諧的關系不僅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基礎,還能夠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親切感,而這種關系的建立,則需要通過必要的情感教育實現(xiàn)。
(三)正確的學習動機要依靠必要的情感教育來激發(fā)。
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情感因素有重要影響,它除了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以外,還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在我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形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意識,拓寬國際視野?!保?]然而,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少英語教師雖然將情感教學寫進教案,但是在具體的課堂中只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忽略了情感教育對于激發(fā)學習動機的作用。因此,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就是把情感教育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中。
(一)轉變角色,讓情感交流的過程更加真實。
英國語言學家??怂估f:“語言教師最有害的缺點和最流行的通病就是講得太多。他總是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2]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課堂,教師只是一味地充當知識的“灌輸者”,而忽略了教學活動的雙邊性?,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遇到問題都只是被動地等待老師講答案,而非自己主動尋找答案,這就說明,如果教師一味地充當知識的傳輸者,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就會逐漸降低。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角色轉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3]從心理學角度看,興趣是人追求知識、探索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具有強烈的積極情緒色彩,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內部動力[4]。因此,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教育改革的關鍵。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挖掘教材,讓情感教育的內容更加合理。
新課改指出,課堂教學要落實好“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改變目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熟悉并挖掘語篇材料中的情感因素,然后通過適當?shù)姆椒ㄒ胗⒄Z課堂教學,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通過教材中涉及的風俗、文化、禮儀等題材,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人教版英語必修四第四單元“Body language”,主要介紹了不同國家的肢體語言表達的意義不同。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文化知識作為導入學習,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也可以以布置家庭作業(yè)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其次,通過一些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人教版英語必修五第一單元“Great scientists”,主要介紹了一些有名的科學家及他們的貢獻,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科學家身上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再次,通過自然災害、環(huán)境保護等內容,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及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例如,人教版英語必修一第四單元“Earthquake”,教師在講述地震時要為學生滲透一些必要的自救知識,提高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最后,通過家人、學校、社會等題材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然而,目前的課堂教學大多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將完整的課文分解為詞匯、語法、翻譯等方面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不能感受到課文篇章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美和情,更不能體會到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內涵。因此,熟悉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不僅能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且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教學更加富有感染力。
(三)勇于創(chuàng)新,讓情感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樣。
有人說教師就是帶著鐐銬的舞者,這就說明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遵守教育教學規(guī)律,但也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規(guī)。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學生可以從多渠道獲取信息,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明白“想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的觀念早已過時,現(xiàn)如今是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是自來水。但是,我們在關注“容量”的變化時,也要注意到“給一碗水”的方式,可以是直接送到學生手邊,也可以是引導學生自己盛水,方式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調查思考等方式完成教學內容。其中,角色扮演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承擔一個角色,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分組討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討論過程中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時,也不能忽視了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學生的成長發(fā)育規(guī)律。中學生的性格特點相較于其他階段更特殊一些,中學也是形成三觀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更多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雨.淺談英語教師的“從旁指導”[J].教材教法,2013(18),55.
[3]黃潔萍.試論中學英語新教材中的情感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4),151-153.
[4]蘇慧慧.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03(9),40-42.
黃岡師范學院,黃岡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項目“黃岡市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調查研究”(項目編號:SJGZZ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