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美”是中華民族國藝文化交流促進會與北京中傳國藝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大量研究,集思廣益共同創(chuàng)意策劃的一個主題文化傳播項目,是為弘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而選擇的一個特別的切入點、開拓的一條特殊的路徑。
近百年來,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成為了中華民族走出屈辱、走向昌盛的內在動力,成為了民族精神與國家意志的核心要素,成為了時代領袖們喚起民眾、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再創(chuàng)輝煌的精神力量,成為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立志為實現(xiàn)全人類和睦相處、和平發(fā)展、和諧共生而努力奮斗的代名詞,成為了民眾共同的理想、追求與目標。
2014年10月18日上午10點,由中華民族國藝文化交流促進會、北京中傳國藝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中國之美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北京之美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夢之美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協(xié)辦,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以及北京和鼎文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承辦的“袁少海京劇臉譜藝術暨書畫精品展”作為“中國之美”的展覽在國粹國藝展覽館開幕。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已經于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京劇臉譜則是作為整個京劇的一大特色,也必然成為了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此次展覽展出袁少海的臉譜和書法的系列作品。原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副部長李北海,原中國駐法國使館大使蔡方柏,中華民族國藝文化交流促進會主席戢康健,孔廟,國子監(jiān)博物館館長吳士友,原總參兵總部政委少將田少清等重要領導出席袁少海書畫藝術展的開幕式。
由于家學的原因,袁少海先生從小就對京劇及其京劇臉譜產生的濃厚的興趣。從小就開始繪畫京劇臉譜的袁少海,10歲就進入北京市戲曲學校跟校長郝壽臣學戲,并對凈行臉譜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愛。后跟隨尚小云先生去陜西戲曲學校學習。16歲時在《蘆花蕩》里飾演張飛,受到尚先生表揚及獎勵。此后,袁少海又向自己的大舅尚長春和三舅尚長榮學習了《艷陽樓》、《通天犀》、《鐘馗嫁妹》、《狀元印》、《鐵龍山》、《黑旋風李逵》等傳統(tǒng)劇目,在這一過程中,使他在京劇上的造詣進一步精進。1965年,畢業(yè)分配到錦州京劇團,并得到父親袁世海親傳《紅燈記》。2009年梅蘭芳大劇院成立2周年特邀與北京京劇院合作演出《紅燈記》。2011年紀念郝壽臣誕辰125周年受邀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群英會-回書》。
袁少海先生多年來在充實的社會活動中,把父親教授的京劇臉譜藝術,以國畫手法畫于宣紙之上,經過潛心研究又將書法與臉譜相結合,作品發(fā)表于《中國書畫界》、《黃河之聲》、《中國書畫家》、《藝術天成》等雜志,并在《愿相會于中華騰飛時》—名人名家書畫展覽、《紀念建黨90周年中國報業(yè)書畫展》等展覽中展出,近幾年在北京飯店中國藝術館舉辦袁少海、馬海方老北京文化展,在恭王府舉辦袁少海京劇臉譜藝術雅集。秦皇島廣電局主辦袁少海京劇臉譜展。2012年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參加“中國之美”書畫藝術大典,獲當代優(yōu)秀藝術家獎。2012年12月參加“明天會更好”作品被中華慈善總會收藏。作品被塞舌爾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北京英聯(lián)邦協(xié)會主席等外國友人收藏。2013年參加中央十部委廉政書畫展,并多次為公益活動捐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