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說
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雙源CT檢查的應用價值評述
陳說
目的探析雙源CT檢查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運用價值。方法選擇120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雙源CT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均為100%;同時MPR與VR和MIP在綜合顯示能力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源CT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具有較高的準確率。
急性主動脈夾層;雙源CT
急性主動脈夾層是一種致命性的危急重癥,發(fā)病率約為3/10萬,容易損害冠狀動脈、腦、脊髓、腸以及腎等重要臟器,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由于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表現(xiàn)不具有特異性,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容易誤診、漏診疾病。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與影像檢查的準確分型和診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選擇一種有效的檢查方法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對雙源CT檢查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運用價值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120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30例為女性,90例為男性,年齡26~88歲,平均年齡為(56.2±11.5)歲,所有患者均排除慢性主動脈夾層、急性穿透性潰瘍以及急性主動脈壁內血腫者。
1.2 方法
1.2.1 CT掃描方法 運用第2代雙源256層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掃描,先進頭部,運用雙能量掃描法,電壓分別為140 kV和100 kV,運用CareDose4D法對電流進行自動追蹤,電流控制在210~160 mAs。掃描視野、螺距、原始采集層厚以及球管旋轉1周分別為35~45 mm、0.7、0.6 mm以及0.33 s,窗位和窗寬分別為50 HU、250 HU。運用雙筒高壓注射器將100 ml造影劑碘伏醇快速注入前壁靜脈,注射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速度,一般為4 ml/s。運用團注追蹤法對對比劑在主動脈內的濃度進行監(jiān)測,達到閾值后,自動掃描啟動。
1.2.2 圖像后處理技術 完成圖像掃描后,主動對薄層進行自動重建,并向工作站發(fā)送圖像,薄層重建的間隔和層厚分別為0.7 mm、0.75 mm,運用Safire和CTA迭代算法進行重建計算,濾過參數(shù)設定為3,選擇中等圖像平滑程度。運用Siemen Somation Definition型第二代雙源CT機工作站開始三維重建,通常情況下,重建包括三種技術,分別是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再現(xiàn)(VR)以及多平面重組(MPR)。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兩兩比較運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雙源CT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均為100%;同時MPR與VR和MIP在綜合顯示能力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雙源CT增強及后處理技術檢查結果對比[n(%)]
急性主動脈夾層具有復雜的發(fā)病機制,誘發(fā)該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動脈瘤、高血壓、馬方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醫(yī)源性損傷、主動脈狹窄、外傷以及妊娠等,其中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誘因,占有較高的比例,約為90%左右[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20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中,90例為男性,占75%,說明與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相關文獻研究報道基本一致。有報道顯示,在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診斷中,清晰顯示破口位置能夠準確分型,并且可以確定植入支架位置和手術方式。在本次研究中,MRP的破口顯示率為95.83%,比MIP和VR高,是一種重要的后處理技術。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較經食道超聲顯像和MRI而言,CT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效果,是檢查急性主動脈夾層的一種有效方法。多層CT檢查具有適用范圍廣、準確、快速等優(yōu)點,具備比較全面的后處理軟件功能,可以將假腔、內膜瓣、破裂口、病變范圍、并發(fā)癥以及分支血管受累等情況充分顯示出來,在鑒別診斷非急性主動脈夾層中具有較高的價值[3]。同時,在雙源CT檢查中,運用雙能量自動去骨技術能夠徹底去除骨質結構,使圖像更加美觀和平滑,有助于臨床診斷。在血管分支受累情況的顯示方面,MPR與MIP具有相同的優(yōu)勢,通過多角度、多平面的薄層分割成像,能夠將小血管的受累及累及范圍充分顯示出來,對器官供血動脈進行判斷,確定是假腔或者真腔[4]。由于MIP和VR的層厚較大,不能將小血管根部的情況充分顯示出來,而MRP則具有較高的分期準確度和破口顯示率,所以臨床上在對急性主動脈夾層進行三維重建時,應該首選薄層MPR和VR,不用行MIP重建[5-6]。
綜上所述,雙源CT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具有較高的準確率。
[1]姜亮,王利偉,殷信道,等. 雙源CT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1):35-38,40.
[2]王錫明,武樂斌,程召平,等. 雙源CT在急性胸痛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23(12):1797-1800.
[3]尚同祥,季樂新,王榮芳,等. 雙源64螺旋CT在診斷腹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學裝備,2010,7(7):66-67.
[4]曹建新,王一民,楊誠,等. 雙源CT在急性胸痛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放射學實踐,2010,25(12):1358-1362.
[5]胡陽慧. 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D].蚌埠:蚌埠醫(yī)學院,2014:35-38.
[6]唐超,唐炯,熊峰,等. 急診經胸超聲心動圖在診斷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1):24-25.
Comment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 Source CT in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CHEN Shuo, Department of CT, Qianwei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dual-source CT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using value.Methods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degree of dualsour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of the specific and sensitivity was 100%, meanwhile MPR and VR and MIP in the asp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0.05).ConclusionDual-sour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has higher accuracy.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Dual-source CT
R816.4
A
1674-9308(2015)32-004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2.034
130012長春,吉林省前衛(wèi)醫(yī)院CT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