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學教育研究室,重慶 400038;2.重慶醫(yī)科大學人事處,重慶 400016;3.重慶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信息學院,重慶400016;4.重慶醫(yī)科大學婦幼保健與少兒衛(wèi)生教研室,重慶 400016;5.重慶市醫(yī)藥衛(wèi)生學校專業(yè)教研室,重慶 408000)
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李巍1,2,趙文龍3,王宏4,李金5,陳俊國1
(1.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學教育研究室,重慶 400038;2.重慶醫(yī)科大學人事處,重慶 400016;3.重慶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信息學院,重慶400016;4.重慶醫(yī)科大學婦幼保健與少兒衛(wèi)生教研室,重慶 400016;5.重慶市醫(yī)藥衛(wèi)生學校專業(yè)教研室,重慶 408000)
目的了解重慶地區(qū)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對18名碩士研究生、6名專業(yè)人員以及2名從事研究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人員進行個人訪談。應用SCL-90量表對重慶市高校258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研究生的心理狀態(tài)總體狀況較好,但仍有一部分研究生存在心理問題。SCL-90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西部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比較,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在強迫癥狀方面得分較高,而在敵對方面得分較低,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在強迫及精神癥狀方面問題較突出。巨大的壓力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人格特質、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成長環(huán)境、生活事件為次要因素。結論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要從社會、學校、導師、研究生本人多方面努力,以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生;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心理健康不但是個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評價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群,其心理健康水平卻不容樂觀[1~3]。本研究擬了解重慶地區(qū)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主要的影響因素,為改善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參考和幫助。
1.1 研究對象
將重慶市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分為醫(yī)科類、文科類、理工類3類,隨機從3類高校中各抽取1所。訪談對象的確定采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樣方法(即滾雪球抽樣和方便抽樣的方法),分別抽取3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人員(教育學、心理學、流行病學、社會醫(yī)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以及長期從事研究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人員進行個人訪談,了解研究生本人或所接觸到的碩士研究生的情況。樣本量的大小由“信息飽和”確定,即當信息出現飽和(新的采訪對象不能再提供新的信息)時就終止繼續(xù)訪談新對象[4]。本調查共抽取訪談對象26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8名,專業(yè)人員6名[包括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2名(來自醫(yī)學院校),社會學專業(yè)2名(來自文科院校),統(tǒng)計學專業(yè)2名(來自理工科院校)],管理人員2名。
300名調查問卷的對象從上述3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中隨機抽取。分別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8份,有效率為86.0%。其中男生124人,女生134人,一年級102人,二年級88人,三年級68人,醫(yī)科類156人,理工類42人,文科類60人。
1.2 方法
采用個人訪談法進行訪談調查,訪談前進行電話預約,訪談場所選擇被訪者所在單位的研究生學習室、老師辦公室,非訪談對象一律回避。首先告知訪談對象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在獲得其同意后須簽署知情同意書。每次訪談由經過專業(yè)培訓的2名調查員共同完成,一人負責按照統(tǒng)一制定的訪談提綱進行訪談,另一人進行錄音,每次訪談大約持續(xù)40~60 min。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 -90[5]進行問卷調查。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所反映的10類因子涵蓋了心理衛(wèi)生的基本方面,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每個條目采用5分評分制(1~5分),1分表示無此癥狀,5分表示癥狀嚴重。評分越低,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該調查表的10個項目及總評分的Cronbach’s α系數在0.825~0.896之間。
1.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原始資料包括記錄員筆錄和錄音機實錄兩部分,訪談完成后立即進行資料整理和分析。原始資料的主題框架分析采用MAXqda軟件完成。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等。
1.4 質量控制
訪談提綱的確立建立在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并綜合考慮包括心理學、流行病學、社會學等6個方面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在正式訪談前,對2名研究生、2名導師進行了預訪談,根據訪談結果調整原有提綱。選擇從事相關學科經驗豐富的調查員,在進行正式訪談前對所有調查員均進行一系列針對性較強的專業(yè)培訓。
2.1 訪談調查的結果
在接受訪談的18名研究生中,8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心態(tài)積極向上,能夠緩解和適應多方面的壓力,3人覺得自己的心理狀況一般,1人覺得自己壓力很大,心理狀況較差。研究生中比較為常見的身心癥狀為抑郁、焦慮、強迫、失眠、勞累、胃腸道反應等。此外,還有一些研究生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認為“未來渺茫,覺得每天都是在空虛無聊中度過”。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n)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viewees(n)
2.2 問卷調查的結果
2.2.1 與西部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6]的比較:SCL-90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在強迫癥狀方面得分高于西部地區(qū)在讀碩士研究生,而在敵對方面得分低于西部地區(qū)在讀碩士研究生,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與西部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x±s)Tab.2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gene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s)
表2 與西部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x±s)Tab.2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gene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s)
Factor Postgraduates in Chongqing(n=258) Gene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n=245) P Somatisation 1.32±0.43 1.33±0.43 0.686 Compulsive disorder 1.78±0.41 1.71±0.50 0.009 Sensitive personality 1.55±0.56 1.63±0.52 0.212 Depression 1.53±0.58 1.58±0.55 0.106 Anxiety 1.45±0.52 1.50±0.48 0.103 Hostility 1.40±0.52 1.56±0.53 0.037 Terror 1.29±0.47 1.34±0.42 0.476 Bigotry 1.38±0.51 1.52±0.49 0.112 Mental symptoms 1.40±0.53 1.44±0.46 0.225 Others 1.45±0.49 1.61±0.54 0.012 Total 133.25±36.89 137.30±37.90 0.266
2.2.2 與國內其他省市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7~9]比較:將重慶市碩士研究生SCL-90問卷調查的結果與上海、河南、江西的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重慶市碩士研究生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癥狀因子得分均高于上海市,人際關系和抑郁2因子得分低于河南省研究生,軀體化、敵對和偏執(zhí)因子得分低于江西省研究生,而強迫因子得分高于江西省研究生,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3。
表3 重慶市與國內其他省市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other regions of China(x±s)
表3 重慶市與國內其他省市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other regions of China(x±s)
1)P<0.05 vs Chongqing group;2)P<0.01 vs Chongqing group.
Factor Shanghai(n=447) Henan(n=286) Jiangxi(n=422) Chongqing(n=258)Somatisation 1.26±0.391) 1.42±0.49 1.50±0.591) 1.32±0.43 Compulsive disorder 1.78±0.56 1.86±0.73 1.56±0.482) 1.78±0.41 Sensitive personality 1.50±0.461) 1.77±0.641) 1.54±0.49 1.55±0.56 Depression 1.47±0.461) 1.72±0.681) 1.60±0.56 1.53±0.58 Anxiety 1.39±0.41 1.61±0.59 1.56±0.62 1.45±0.52 Hostility 1.43±0.52 1.47±0.52 1.57±0.601) 1.40±0.52 Terror 1.23±0.351) 1.30±0.41 1.38±0.46 1.29±0.47 Bigotry 1.40±0.47 1.60±0.59 1.45±0.471) 1.38±0.51 Mental symptoms 1.32±0.361) 1.42±0.44 1.44±0.48 1.40±0.53 Others 1.49±0.51 1.52±0.49 1.47±0.53 1.48±0.49
2.3 影響重慶市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訪談調查中,18名受訪的碩士研究生均表示就業(yè)、學業(yè)、婚戀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中10名研究生表示與導師、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會影響其心情,另有8名研究生表示經濟壓力較大,由于經濟不能獨立而產生心理問題。訪談調查結果顯示:學業(yè)、就業(yè)、經濟、婚戀、人際是引起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而民族、培養(yǎng)類型、是否獨生子女與研究生心理問題的直接關系不大。
2.3.1 學業(yè):學業(yè)帶給研究生很大壓力,主要原因是不少學校對研究生在讀期間應發(fā)表論文數量、級別都做了硬性規(guī)定,而論文的發(fā)表周期長,許多研究生長時間處于緊張的情緒中;相較大學階段,研究生期間更注重自主研究,大學期間的學習方式已不適合于研究生,使得研究生不得不改變學習方式,壓力較大。
2.3.2 就業(yè):訪談結果顯示工作是研究生的最大壓力,其原因主要是雖然研究生在不斷擴招,但相應的工作崗位卻沒有隨之增長,緊迫的就業(yè)局勢很容易使一部分研究生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研究生平時討論最多的就是就業(yè)話題,這無形中加大了自己的壓力;和同齡已工作的人進行橫向比較,覺得有壓力。
2.3.3 經濟:對大多數研究生而言經濟壓力很大,這是由于目前大多研究生在經濟上還不能完全獨立,讀研的費用大部分還是父母負擔,學校每月只對公費生有生活補助,且數額很低,尚不能負擔平時的伙食費。一些研究生由于不愿意再給父母添麻煩,會通過做家教、做小生意來貼補生活費和學費。每每與同齡的已工作人員相比,自己的“囊中羞澀”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2.3.4 婚戀:大多研究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婚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研究生中女生的婚戀問題較男生更加突出。一些導師則表示研究生的心理問題中,情感問題占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研究生期間已經到適婚年紀,家人、朋友對個人問題催的比較緊;由于交友圈子比較窄,個人問題很難解決;即使有男女朋友或者已婚,也可能因為地域、分居生活使得戀愛或婚姻出現一些問題。
2.3.5 人際:很多研究生表示人際關系好壞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大部分人認為研究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難以相處。另外一部分研究生反映導師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普遍的現象是研究生導師疏于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很少過問,因而增加了研究生對未來、就業(yè)的不可知性,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壓力。
3.1 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總體上,重慶市研究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展趨勢是好的,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部分研究生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個別研究生的心理問題還很嚴重。與西部地區(qū)及全國其他省市相比,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在強迫及精神癥狀方面問題較突出,可能與重慶成為直轄市,人才競爭愈發(fā)激烈有關。從訪談中發(fā)現,巨大的壓力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最主要因素。目前研究生面臨著學業(yè)、就業(yè)、婚戀等多方面的壓力,其中學業(yè)和就業(yè)是研究生最大的壓力源;經濟和婚戀也是研究生面臨的現實問題;人際問題是影響研究生心理狀況的重要因素,其中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導師的因素。
3.2 人格特質、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受訪研究生均表示個性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體現在3個方面:(1)性格外向,積極樂觀的人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好;(2)個性敏感的人更容易由于別人的無心之言而感到自尊心受挫;(3)性格內向的人由于不喜歡與人交流,壓力不容易釋放,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是否會出現心理問題,與人格是否完善有很大關系,其他的外界因素只是一個誘因,我們大多數人人格相對完善,遇到一些應激事件也不會有問題,而那些人格偏離正常人較遠的人,即便遇到一點點刺激,都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p>
應對不良情緒方面,8名研究生選擇向同學、朋友傾訴來緩解壓力,6名研究生選擇逛街、KTV、游玩來舒緩情緒,其他方式還有上網、打游戲、運動等。也有部分研究生不愿意向外界傾訴,選擇逃避或者怨天尤人。心理專家表示“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避免消極的情緒,也能減緩應激強度?!?/p>
訪談中,有16名研究生表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會使他們受到安慰和鼓勵,較快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一些研究生表示社會的認同感非常重要,而且有人指出大眾媒體對研究生多是一些負面報道,對其心理有很大沖擊。心理專家表示“同樣壓力源下,擁有較多社會支持的人,他的應激反應會弱一些?!?/p>
訪談結果顯示,穩(wěn)定、有恒、有自律性的人格品質有利于心理健康。相反,敏感、懷疑、憂慮以及緊張的人格則會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提示學校在研究生入學時,可以通過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檔案,注意觀察和關心有心理問題的易感人群,做好研究生心理問題防控的一級預防。
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大部分研究生選擇傾訴這種積極的方式來舒緩自己的情緒。Parker等[10]發(fā)現主動應對對于心理應激是一種保護因素,逃避、回避的消極方式只會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閆丹鳳等[11]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得分越高者心理健康狀況也越好,社會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碩士研究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這些壓力,因此,建立完善、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十分必要。
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應成立研究生心理指導機構,保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人員配備和專項資金的落實;社會媒體應客觀看待研究生中發(fā)生的負性事件,引導大眾對研究生心理問題的正確認識。學校方面應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三級預防體制,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建設,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導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fā)現、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困惑。研究生自身則應該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增強自身應對能力,注重自我心理健康保健。
網絡環(huán)境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學??梢酝ㄟ^開辟網絡心理健康知識專欄,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技能與方法;通過開辦校園心理健康網站進行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既能保護學生個人隱私不受侵犯,又能安全、便捷地為學生提供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傾訴及與教師交流的空間,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新媒介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心理動態(tài),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生活和成長,讓學生逐漸實現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完善[12]。
[1]鮑立銑,陳增堂,祁明,等.當今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4):125-128.
[2]吳鈺.碩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31-132.
[3]朱萍,尹列芬,何平,等.278名醫(y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1,6(28):54-56.
[4]Charmaz K.Discovering,chronic illness:using grounded theory[J]. Soc Sci Med,1990,30(11):1161-1172.
[5]李金.重慶市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關系研究[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
[6]譚小宏,韓璐.西部地區(q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10:28,31.
[7]魏俊民,蔡睿.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3):69-70.
[8]杜婷.286例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23(4):87-91.
[9]黃永飛,康輝斌.高校在讀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30(2):74-77.
[10]Parker HA,McNally RJ.Repressive coping,emotional adjustment,and cognition in people who have lost loved ones to suicide[J].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2008,38(6):676-687.
[11]閆丹鳳,郭巍偉.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1(11):950-952.
[12]李軍.網絡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J].赤峰學院學報,2012,28(4):161-162.
(編輯王又冬)
MentalHealth Status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of Postgraduatesin Chongqing
LIWei1,2,ZHAOWen-long3,WANGHong4,LIJin5,CHENJun-guo1
(1.Medical Education Laboratory,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2.Personnel Department,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3.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c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4.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nd Children's Health,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5.Department of Specialty,Chongqing Medical and Health School,Chongqing 408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health status and the relevantinfluencing factors ofthe postgraduates in Chongqing.MethodsTotally 18 postgraduates,6 professionals and 2 officers eng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graduates were individually interviewed.And 258 postgraduatesin Chongq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SCL-90).ResultsThe generalstatus forthe mentalhealth ofthe postgraduates was good,but there were still va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the postgraduates.The results of SCL-90 showed that scores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Chongqing in compulsion were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and scores in hostility were lower(P<0.05).Comparing with the postgraduates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the postgraduates in Chongqing showed poorer performance in compulsion and mental symptoms.Tremendous stress was the important caus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Personality,social support,and coping style were the major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ntalhealth ofthe postgraduates,while growing environmentand life events were the secondary factors.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postgraduates is an issue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stgraduates’mental health must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jointefforts ofsociety,schools,instructors and the postgraduatesthemselves.
postgraduate students;mental health;symptom checklist 90
R395.6
A
0258-4646(2015)04-0319-0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BTQ004);重慶市渝中區(qū)科委軟科學資助項目(20130111)
李?。?974-),男,副研究員,碩士.
陳俊國,E-mail:cqchenjunguo@sina.com
2015-01-08
網絡出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