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坦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59)
風云激蕩2015——投資時代的來臨
鄭坦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一個年輕對沖基金經(jīng)理的逝去,引起了我們對市場的思考,開始試著了解平凡世界的金融激蕩,以及對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從市場結構到金融投資現(xiàn)狀的觀察,并結合時代特征和這一年的資本市場變化,解讀投資與人們生活和人本身的關聯(lián),發(fā)出多元化理性化投資思維的心聲。
關鍵詞:資產(chǎn)配置;無風險利率;變革;多元化;選擇
關上電腦,靜坐良久,依然不能平復心中的無限感慨,不能平復對一個風云作手意外凋零的惋惜。前一段時間才剛剛讀過那本《期貨大作手風云錄》,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僅僅一個月后,此書的作者劉強,一個被稱為中國利弗莫爾的期貨天才,在華貿(mào)中心酒店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幾天前才看了劉強的博客,雖然看出了不少內(nèi)心的掙扎和彷徨,卻也看出了對未來的些許展望,所以剛知道消息的時候甚是震驚。雖然后來也有說是因為抑郁癥的關系,但積累了幾個月的感想,在這個時候,實在想傾訴一下了。
每天清晨,看著街頭人來人往,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熱愛自己的生活,是否在疲憊地奔波一天后,也能度過一個安詳?shù)囊雇怼J欠窦词乖趬衾?,也擔負著生存的種種壓力,懷著忐忑的心情去面對一個充滿未知的將來?;蛟S正是對平庸充滿著不甘,才驅使無數(shù)的人在資本市場里拼個你死我活,而投資這條路,實在不知,哪是終點。
我們講投資,先從結構說起。中國的市場結構決定了各個金融領域的現(xiàn)狀。大部分人對存款以外的理財方式充滿了忐忑,所以很多人即使在利率一再降低的情況下,也不會進行資產(chǎn)配置的轉移。過去的十年,是房地產(chǎn)市場的黃金十年,很多人憑借在當年購置的房產(chǎn),幾經(jīng)升值,成功坐擁百萬甚至千萬身家,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比比皆是,但隨著房地產(chǎn)市場兩級分化的日趨嚴重,大部分人的投資渠道迅速收窄,處在一個相當迷茫的時期。反觀美國的今日,大部分家庭的資產(chǎn)配置里擁有債券甚至股權,他們會持有它們相當長的時間,成為助推家庭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模式。但是中國的市場情況是不能與國外一概而論的,時至今日,中國依舊是一個以散戶為主導的資本市場,這很難確保它的穩(wěn)定性,所以投機才成為了市場幾乎唯一的代名詞,充斥著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和傾家蕩產(chǎn)的悲劇。其實投資是多元化的,我想如果沒有之前余額寶的推出,沒有多少人知道何為貨幣基金,更不要說量化,PE,VC,定增這些概念了。經(jīng)濟下行,推出貨幣寬松,無風險利率下降,才逐漸喚醒大家對投資這一被西方世界玩轉了幾百年名詞的認識。其實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有很多人呼吁未來將是一個金融投資主導的時代,人們的資產(chǎn)配置會或主動或被動的在不斷變化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下進行轉移。
2015年,本身就是變革的一年,在很多人還悄然未知的時候,中國的資管規(guī)模從2014年的60萬億繼續(xù)激增,這里面包含了銀行理財,信托,保險,債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而且銀行理財增量已經(jīng)超過了商業(yè)銀行個人存款的增量,這個趨勢不出意外將一直持續(xù)下去。再聊聊基金領域,中國最主要的基金領域我認為可以劃分為兩個,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在這幾年從規(guī)模到結構,從運營方式到產(chǎn)品模式,都經(jīng)歷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時至今日,已不再僅僅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純股票基金的三國演義了,混合型、保本型、分級AB、QDII,貴金屬投資,可轉債,量化,絕對收益等一大堆新的投資概念推進著公募基金的飛速變革。反觀私募基金,伴隨著2014年到2015上半年的這波瘋狂牛市,也讓大家慢慢認識了這一之前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私募基金也從最開始的純粹股票做多策略向著多策略、多思維演化、阿爾法、貝塔、套利、量化對沖、擇時對沖、期貨型、債券型等等名詞像井噴一樣涌向投資者。大量當年具有優(yōu)秀業(yè)績的公募基金經(jīng)理奔赴私募,如王茹遠、王鵬輝,這些當年基金榜單上的名人,都開始了自己的獨立創(chuàng)業(yè)歷程。同時也出現(xiàn)了以當年寧波漲停敢死隊的徐翔為代表的民間派開始在市場里叱咤風云。基金的飛速發(fā)展,必然離不開股票市場的發(fā)展,從2014年末降息開始,一個牛市重啟的概念已經(jīng)幾乎人盡皆知,到了今年兩融余額創(chuàng)下新高,場內(nèi)的融資就已破了紀錄,更不要說場外配資近乎瘋狂的杠桿效應帶來的股票市場的一路瘋漲,幾乎沒有停頓。伴隨著上半年市場的紅火,整個金融投資界都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2015資本市場跌宕起伏的大戲,才剛剛開始。從6月中旬證監(jiān)會清理配資開始,市場如水銀瀉地般急轉直下,無數(shù)的專家開始了對底部和反彈的各種預測,但預測終歸只是預測,當配資爆完了爆融資,融資爆完了爆資管,即使在國家隊使盡渾身解數(shù)的情況下,也無法阻擋更壞情況的出現(xiàn)。從曾經(jīng)的公募一哥王亞偉談論市場的下跌原因,到資本獵豹劉益謙持巨資入市,從瘋傳任澤松為國家隊操盤,到逍遙劉強從華貿(mào)一躍而下。霎時間,市場流言四起,而比恐慌更可怕的,是未知。人們開始恐懼開盤,開始認識到了投資也會虧損,甚至是傾盡家產(chǎn)。在這瘋狂下跌的近一個月里,無數(shù)中產(chǎn)一夜回到解放前,無數(shù)張慘白的面孔出現(xiàn)在被迫平倉后的屏幕前。人們開始反思,開始慎重的選擇,開始慢慢構筑自己的投資理念。
可為什么我們總是被動,為什么我們總認為賺錢是自己的本事,虧錢都是別人的問題。為什么在很多人對股指期貨一知半解時就瘋狂唾罵,為什么大家總是這么怨天尤人,卻從未給自己時間好好學習和了解,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因為這個時代是浮躁的,因為我們在每天的奔波勞碌中耗盡了精力,在各種紛繁的瑣事中失去了耐性,我們對財富太渴望了,我們甚至以為只要擁有了大量財富,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真的是這樣嗎?為什么天才一般的利弗莫爾在狂賺一億美金后依舊會投入戰(zhàn)場,最后以虧光資產(chǎn)并且自殺的方式拉下人生的大幕呢?因為人性是貪婪的,就像圣經(jīng)里的瑪門永遠展露蔑視的微笑一樣,有多少人能戰(zhàn)勝自己人性的弱點呢。
我認為做投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情。無數(shù)人窮其一生,身價億萬,卻只能在垂暮黃昏里,哀嘆這所謂浮華??芍@個世界有多大,新西蘭有絢爛的星空,京都有繽紛的櫻花,巴黎有夢幻般的藝術,非洲有廣袤的草原,蘇醒在每一個朝陽升起的清晨。就像高曉松在《如喪》里寫的,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羅杰斯自從躋身億萬富豪后,便一邊投資一邊周游世界,或許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彼得林奇在鑄就了共同基金十幾年的輝煌后,選擇了退休回到家人的身邊,這不是他對市場的態(tài)度,而是他對財富的態(tài)度,對人生的態(tài)度。多少人來了又走,這個沒有盡頭的資本世界,不可能有永遠的勝者,因為它不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而是大自然與生俱來。
九月,似乎一切逐漸歸于平靜,又有不少人蠢蠢欲動,我在此奉勸,請認真學習這個資本市場的一切,理性化多元化擴充自己的投資思維,在這個已經(jīng)來臨的投資大時代,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