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莎劇《奧賽羅》中,奧賽羅親手扼死苔絲狄蒙娜是一個重要情節(jié),但該過程的施事者卻表現得過分草率。對此筆者從其心理、性格入手,結合具體文本,分析這種輕率行徑,從而進一步理解莎翁筆下的奧賽羅。
關鍵詞:奧賽羅;精神失落;極簡思維;詩性
閱讀莎劇《奧賽羅》,恐怕很少有人會不為其中的愛情悲劇而感慨萬千,尤其是痛惜男女主角愛情的讀者們,可能很容易心生這樣的疑竇:既然男女雙方彼此愛慕,不惜一切代價同外部勢力分庭抗禮,那么奧賽羅(以下簡稱奧)在偏聽伊阿古的讒言后,為何會這般急于了結苔絲狄蒙娜(以下簡稱苔)的性命。換句話說,對于自己鐘情的對象,奧為何會親手將其扼死,并表現得如此草率而絲毫不給對方解釋的機會。對于該問題,筆者嘗試從人物心理、性格入手,結合具體文本,細致分析奧的輕率行徑,以實現對人物的進一步理解。
一、精神寄托的失落
通過莎士比亞在劇中的描述:“那厚嘴唇的家伙”、“丑惡的黑鬼”,對奧我們可大致勾勒出一個黑丑的異邦人形象。這樣一位有別于威尼斯人的摩爾族貴裔,盡管攜帶貴族頭銜,但因人種差異,奧在威尼斯體系內是一位特殊的“他者”,是被主流意識邊緣化的人物。因為不曾得到任何人的憐憫,奧的精神世界是落寞的,因此苔表現出的愛戀就使得奧將自己的全部意志托付其中。
有關奧、苔二人的感情基本建立在跨越地域的精神層面上,對于自己的戀愛經歷,奧曾如此表述:“她為了我所經歷的種種患難而愛我,我為了她對我所抱的同情而愛她。”可見苔對奧生出愛意是因為她真正了解了對方心底的苦痛,而奧愛上苔也是因為他在這位女性的心靈深處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真和美。在那個同情苦難者的美好魂靈落下淚水的那一刻,便饋贈了奧一種心靈的慰藉,而這一切恰是旁人無法給予的。
苔模糊了奧作為邊緣人的身份,成為了他精神道路的陪伴者,由此奧在對苔的愛情中投射了全部精神,然而正是由于精神的全部投入,有朝一日一旦愛面臨瓦解,便會使人陷入絕境。奧在踏入伊阿古精心布的局后,以為苔已移情他者,內心曾幾乎瀕臨崩潰:“可是我的心靈失去了歸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泉枯竭了。”在奧看來,苔的背叛實屬精神倒戈,這使得奧的內心頓時失卻歸宿。被人遺棄的漂泊感在走向極端的同時,也異化成一種強烈的保衛(wèi)意識。奧認定是苔摧毀了這個原本純凈的愛的世界,而對待精神世界的毀滅者,必須不遺余力地加以驅逐。就在奧狠心殺死苔的那一瞬,并未產生絲毫的懊悔與歉疚,反而以“正直的兇手”自稱,因為在他覺得自己實際上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所有行為“都是出于榮譽的觀念”。
二、極簡思維與詩性
上述文字大致詮釋了奧緣何親手扼死苔的心理過程,以下內容將著重論述他行事如此草率的緣由。
奧是一位出生行伍之人,來到威尼斯城不過才九月有余,對于這個廣闊復雜的世界,他就好似一位初生嬰孩,沒有任何高明的處世技巧。這樣的單純品性固然難能可貴,但在奧的身上更多的卻是一種簡單。例如第三場中,伊阿古為實施詭計,胡亂編織了一個十分蹩腳的夢事,而奧竟將這個虛幻的夢囈作為苔已失節(jié)的理由??梢娫谒乃季S世界里,習慣采取一種極簡的思考方式,他充分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從不會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其他考量。在扼死苔的事件上也是如此,奧從不曾把受騙的可能納入自己的考慮范圍,當他看到贈給苔的手巾在凱西奧那里出現,便自然地認為苔在精神上出軌。因此對苔在窒息前的苦苦哀求,奧均視而不見,只是一味草率了事,因為他信奉眼見為實的原則,認定自己被扣上綠帽子已成為一個既定事實,而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有被人欺騙的可能。
除了極簡的思維,還有一個因素也導致了奧行事的草率。布拉德雷教授曾在其演講集《莎士比亞悲劇》中明確指出:奧瑟羅具有浪漫秉性,比哈姆萊特更富于詩人的
氣質。
奧的周身環(huán)繞著一股膨脹詩性,雖然外表為一介粗野武夫,內心卻時常涌動起詩意。但也正是這種極度敏感的詩性,時常會在極端狀態(tài)下演化為一種詩意的神經質。試舉一例,當伊阿古支吾地說出“跟她睡”,奧便大肆調動起驚人想象,腦海里即刻蹦出“磨鼻子,咬耳朵,吮嘴唇”的場景,其畫面之豐富就好似親眼所見,但這些場景不過是奧借助敏感的神經末梢,在無限放大了內心的主觀感覺后呈現的虛幻想象??梢哉f,奧是一位生活于自我幻想中的人物,他總是用一種強烈的主觀意識來看待周圍的客觀世界。經過伊阿古的循循善誘,奧對于苔的移情別戀可謂深信不疑,而這正是他動用極端化的詩性,在心理層面大肆臆想的結果。奧充分依賴自己的感覺,而這過度的信任也使他草率地將愛窒息。
三、結語
奧、苔二人的愛情無疑是一座精神意義的王國,而這座華美殿堂卻最終為奧所毀。作為一位被邊緣化的人物,奧幾乎將全部的歸屬感都投射到了愛情中,以致隨著精神寄托的失落,他的愛也異化成了勢必要扼死“倒戈者”的決心。同時,在奧的身上兼有極簡的思維與膨脹的詩性,這就決定了他相信自己的眼睛,并且對主觀感覺的過分依賴也促使他不會多加考慮行動的得失。
《奧賽羅》中柏拉圖式的愛情終將難逃死亡,因為奧的自身因素已表明他和苔之間的愛經不起考驗,這個美麗的精神國度不會萬年常青。
參考文獻:
[1] [英]莎士比亞,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戲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編.莎士比亞研究[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
[3] 李慧子.心理分析與悲劇觀念[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
[4] 張德明.《奧賽羅》:一個西方“他者”的建構[J].浙江大學學報, 2003, 33(1).
作者簡介:蔣靜(1992–),女,漢族,浙江臺州人,2014級碩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歐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