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順七年二月,京城會試,天下舉子趕考。江西吉水人彭教帶著一名仆人也上路了。山高路遠,曉行夜宿,不敢耽延。彭教家境并不富裕,所以隨身帶的盤纏并不寬裕,而怎么花錢,全由仆人掌握。
途中,他們路過一個小鎮(zhèn),住在一家簡樸的旅店中。次日一大早,正欲啟程,樓上突然潑下一盆水,差點潑到彭教的仆人頭上。那仆人回頭一看,突然眼睛一亮:水漬中赫然有一只明晃晃的金釧!仆人將這個金釧撿起來,藏在懷里。一路上,仆人都沒對彭教說這個事兒。
又走了些日子,眼看會考日期臨近,主仆計算著行程。仆人突然說:“咱們一路上的盤費不多了?!?/p>
彭教說:“咱們省著點花,別太浪費?!逼腿艘恍Γ骸皼]關(guān)系,咱有意外之財,不會讓您挨餓受凍?!币娖腿说男θ莺苌衩?,彭教問:“什么意外之財?臨財毋茍得,你沒做壞事吧?”
仆人就將住店遇潑水得金釧的事說了。
彭教一聽就急了:“咱們現(xiàn)在立刻馬上返回,把金釧送回去!”
仆人說:“為什么?咱又不是偷的。”
彭教說:“這必定是樓上那家的女子不小心遺落的。一個女孩兒無故失落金釧,沒法向父母交代。父母會認為她私通男子,將金釧做了定情物。征求甚急,催逼不已,弄不好會出人命的?!?/p>
仆人都快哭了:“回去沒問題,咱可就耽誤考試了呀,興許你一輩子就沒功名前程了呀!”
彭教說:“人命關(guān)天,考試是小事兒。”
主仆返回。果然,小旅店樓上那家女子,父母“征求頗急,女欲死”。那失落金釧的女子正準備自殺,“見釧得活”。而彭教果然耽誤了考試日期。
故事若至此,已經(jīng)夠感人的了,也算完美。但是,偏偏有下文——
那年的考試,考場居然發(fā)生大火,而彭教因遲到而幸免。當年的八月朝廷又補試。第二年即天順八年舉行廷試,彭教以文章奪魁,被點為狀元。
前人多從因果報應上解釋彭狀元的故事——自古忠鯁孝義以教君子,因果報應以警愚俗,自有其道理,為了不掃人的興,不宜多闡發(fā)。但是,老百姓常以此事來證明一句常言:“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p>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本來就是一句講因果報應的話。過去,人心向善,讀書人以圣賢為楷模。至于黎民百姓,也以此管束自己,這兩句話也是正經(jīng)做藥的生意人常掛店鋪并默念于心上的。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話就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