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一文中,采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將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形象刻畫的真實動人。在馮夢龍的故事里,李白這一形象是有他的原型和身影的,這與元雜劇中所描繪的李白形象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
關(guān)鍵詞:《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形象;對比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元雜劇中的李白形象。在如今能夠保存下來的元代李白題材的戲曲作品中,有鄭光祖的《李太白醉寫秦樓月》和馬致遠的《凍吟詩踏雪尋梅》。不過這兩篇已經(jīng)失傳了,后者有明代周憲王朱有的同名次本,從朱氏的存本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有李白與孟浩然競相贊美梅花的情節(jié)點綴在其中?!读純航疱X記》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有李白形象出現(xiàn)的戲曲,元末賈仲明《錄鬼簿續(xù)編》題作《李太白匹配金錢記》,作品如今已經(jīng)失傳,而稍后南方的雜劇作家喬吉有同名的《金錢記》行世。喬吉的作品就屬于翻用石君寶舊作的次本。這是一部愛情戲,演的是唐代詩人韓卿與京兆君王輔之女柳眉兒的曲折故事,中間偶爾穿插李太白宣旨等關(guān)目。
元代最杰出的李白題材劇是王伯成的《李太白貶夜郎》。這是一部目前所見最早以李白為主角的戲曲,今存的《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刻畫工藝粗俗,只不過還好唱詞完整,因此被認為是演出時作為觀劇者對應(yīng)唱詞用的劇本。元明清三代戲曲作品,雖然在今天都已成為陳跡而只能清供于案頭,但其生命力并非就此在戲曲舞臺表演中終止。在今天仍然演出的京劇和地方折子戲中,為豐富李白的形象做出了更多的詮釋與完善。可以說元朝戲曲界的李白是一個更加豐滿,更加真實的李白,他的天性、才情,無一不讓人不可自拔的愛上他。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中,馮夢龍在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上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它不從歷史的記載作為依據(jù),而是以一種傳說的角度出發(fā)。李白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是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始終保持著一顆天真的赤子之心,他的一生是積極奮斗的一生,但同樣也是極其窮困潦倒的一生,李白在他年少時代抱有“濟蒼生,安社稷”的偉大政治抱負,他內(nèi)心渴望為國家,為國家人民建立一番作為和功績,他積極奉獻一生,即使到了暮年也從未消沉,不過可惜的是,李白的命運與許多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優(yōu)秀正直而又有才的知識分子一樣,始終得不到實現(xiàn)自己雄心壯志的機會,直到最后抱著這種堅持在悲慘與默默無聞中死去。李白一生的經(jīng)歷又非常的具有傳奇色彩,撥動著后世許多和他一樣懷才不遇的人的心弦。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通過各種方式品鑒。尤其在筆記小說和通俗小說中時常會涉及到為人處世的故事,飲酒作詩,求仙尋道。
當(dāng)然,流傳至今的李白,首先是一個文學(xué)家?!堕_元天寶遺事》記載說,皇帝讓李白擬詔,天冷筆凍,皇上命宮嬪十人呵筆,好讓他寫字。足見\"圣眷\"浩蕩?!堕_元天寶遺事》里的李白,是靠當(dāng)皇上文字秘書起家的。《舊唐書》的記載是:“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崩畎资且驗榻o作為作曲家的唐玄宗作詞得到賞識的?!缎绿茣酚涊d:“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原來李白還是一時評家。
元劇中的李白更加真實,在馮夢龍筆下,李白則顯得完美與浪漫。馮夢龍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將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形象刻畫的真實動人,不過與正史記載的嚴謹簡約的筆法不同,馮夢龍他更多地采用“因文生事”的筆法。用虛虛實實的手法來塑造李白,他的取材結(jié)合眾多傳說故事,描寫歷史的成分少,想象夸張的成分比較多,但是卻把李白的人生經(jīng)歷展示的淋漓盡致,使得讀者們對李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過像馮夢龍這樣活在朝代交替邊緣的明末人士,他在氣質(zhì)習(xí)慣及仕途經(jīng)歷上很大程度地與李白有某些相通之處,既追求超越精神的愉悅,也同樣享受世俗物質(zhì)帶來的快感,他們既狂放豁達,又善于了解深入生活,因此馮夢龍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時,他的內(nèi)心就懷有種“借助他人之酒杯來澆自己心中的憂愁”的情感創(chuàng)作心理去塑造他心目中的李白這一形象。
對于《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有人說它太虛張聲勢太浮夸,過于注重完美的故事情節(jié),與真實的歷史大相徑庭,但同樣的,更多人則認為,對于歷史人物,李白需要的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而是現(xiàn)代人對李白深入了解的興趣,能夠保持對李白的熱度。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力作,整篇小說集中展現(xiàn)了李白的超常才華,以及自由放蕩不羈的個性,還有他對權(quán)勢人物的藐視表現(xiàn)出的傲骨。在與元劇中的李白形象對比時,兩者的主體中心思想?yún)s是沒有變化的,在一些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不同,前者傾向于浪漫夸張,后者則更偏于歷史。總之,結(jié)合《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與元劇,后人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李白這一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了解杰出的藝術(shù)瑰寶。
參考文獻:
[1]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窺[M].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2.
[3]王運熙.李白精講[M].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