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飛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圖叫《嫦娥奔月圖》,這幅圖其實是馬王堆漢墓1號墓帛畫的一部分。該帛畫(圖略)為彩繪,上世紀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長沙市馬王堆,創(chuàng)作時間為西漢文帝時期。
帛畫是繪在一張棕色絲絹上的,畫上寬92厘米,下寬近48厘米,全長205厘米,為T字形,畫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鮮艷、豐富。帛畫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樹和一輪又大又圓的紅色太陽,太陽里面有一只黑色的鳥;左上方,便是一彎鐮刀形的白色月亮。月亮之上趴著一只大蟾蜍,蟾蜍兩旁繚繞著祥云;彎彎的白色鐮月下面是一個冉冉飛升的女子,她就是嫦娥。這幅《嫦娥奔月圖》上還有仙鶴翼龍神獸等。必修一上的《嫦娥奔月圖》只是T字形帛畫的左上一角,占整幅帛畫很小的一部分。
仔細觀察那只蟾蜍,那蟾蜍居然有著四條腿??墒莻髡f月亮里的蟾蜍是三條腿的,呂叔湘先生主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蟾蜍”一詞也如此注釋。
那么,月亮里的蟾蜍到底是三條腿還是四條腿呢?
月亮里存在蟾蜍的說法比較古老。戰(zhàn)國時代的屈原作品《天問》里有“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這句話,為其作注釋的東漢文學(xué)家王逸,把“菟”釋為“兔”,宋代的朱熹認為“顧菟”應(yīng)該是兔的一種名稱,而現(xiàn)代學(xué)者聞一多則認為“顧菟”就是“蟾蜍”。如果我們遵照聞一多先生的解釋,那么這句話應(yīng)該理解為“它的肚腹里有個蟾蜍”,而《天問》也應(yīng)該是最早提及月中有蟾蜍的古籍。
除此之外,較早的還有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的《淮南子》?!痘茨献印ぞ裼?xùn)》有“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之句。
東漢初期的思想家王充《論衡·說日》云:“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泵鞔_說了日中之烏為三足,但沒說月中蟾蜍幾條腿。
同為東漢但比王充稍晚的天文學(xué)家張衡《靈憲》中說:“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蛤焉……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瓓鹚焱猩碛谠拢菫轶蛤堋?。其大意是“太陽積陽精而成鳥,象烏鴉但有三腳趾,月亮積陰精而成獸,為兔子與蛤蟆……嫦娥竊藥奔月,寄身月中,變?yōu)轶蛤??!?/p>
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天咫》說:“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薄坝腥送姘嗽率逡?,月光屬于林中如疋布。其人尋視之,見一金背蝦蟆,疑是月中者”。此兩處有桂樹、蟾蜍、吳剛,疑是月中的金背蝦?。蛤埽?,然而仍未說蟾蜍(蝦蟆)是三條腿。
以上幾則是與“月中蟾蜍”有關(guān)的重要文獻,但它們都沒有說月中蟾蜍是三條腿。
那月宮中的蟾蜍是三條腿的傳說又出自何典起于何時呢?
通過百度、搜搜、谷歌多次檢索“三腳蟾”或“三足蟾”,我們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大致相同:傳說在古時有一叫劉海(或曰劉海蟾)的仙人,他是八仙呂洞賓的入門弟子。他云游四海時,收伏了一只會變錢的三只腳的蟾蜍,由于劉道長最喜布施,這只會變錢的三只腳金蟾,正好幫他變出錢來布施貧民。后來民間便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傳說。清代褚人獲的筆記小說《堅瓠五集》卷一“劉海蟾歌”條云:“今畫蓬頭跣足嘻笑之人,手持三足蟾弄之,曰此劉海戲蟾圖也?!迸c劉海相關(guān)的這個三足金蟾辟五兵,鎮(zhèn)兇邪,助長生,是主富貴的吉祥之物。但遺憾的是筆者看不出這個蟾蜍與月宮、桂樹、嫦娥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反而讓人有“此蟾蜍非彼蟾蜍”之感。并且,劉海蟾是五代時期的人,他的師傅呂洞賓生于中唐宗貞元年間,關(guān)于呂洞賓的神奇?zhèn)髡f,最早起源于北宋。即使從呂洞賓算起,這只三足金蟾的出現(xiàn)不會早于中唐。
有資料說古文獻中最早提出月中蟾蜍為三足的是南朝梁任昉(有說南朝祖沖之)的志怪小說《述異記》。書中云“古謂蟾三足,窟月而居,為仙蟲”。如果這種說法確鑿無疑(注:筆者多次在網(wǎng)上下載查閱《述異記》全文,一直未找到上述文字),那么,三足蟾蜍的最早提法也是在志怪之風(fēng)甚烈的南北朝時期。因此,南北朝之前六七百年的西漢文帝時期的帛畫《嫦娥奔月圖》蟾蜍四條腿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中國古籍記載中異獸較多但往往都是只言片語、語焉不詳。獨角獸、兩頭蛇、三足烏、九尾狐等異獸是在普通動物的身上增減肢體或器官來表明其是與眾不同、大有來頭的仙物。從古代文獻來看,月中蟾蜍最初與普通蟾蜍無異,也是四條腿,三條腿的說法是后來逐漸“演變”而成的,這其中有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如同西漢馬王堆漢墓的帛畫右上太陽中的金烏一樣,此金烏此時還是兩只腳的,而東漢王充《論衡》中就變成“三足烏金”了。
★作者單位:四川廣漢市金雁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