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祝福》教學片斷)
師: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魯四老爺?shù)娜宋镄蜗?/p>
生:……
師(總結):魯四老爺是一個自私偽善、冷酷無情的人,他是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wèi)者,是反動政權的代表,他對于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生1(遲疑地):我覺得魯四老爺沒有那么壞,他收留祥林嫂,沒有扣過她工錢,沒有打罵過她,能讓她養(yǎng)的白胖起來,他比起我們今天許多老板要仁慈多了。
生2(受了鼓舞):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魯家時,魯四老爺明知會傷風敗俗,但還是收留了她,而家里卻并沒有多少事需要祥林嫂做,他的那些封建迷信觀念是那個時代一種普通的心理狀態(tài)。
師(不置可否):我們不要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應該認識到魯四老爺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本質……
這是筆者參加工作后第一次教授《祝福》時的教學片斷,當時也沒覺得這樣處理有什么不妥,以為這只是一個“偶發(fā)事件”,但后來在教授其他課文時,也多次遇到類似情況,便頗有點內(nèi)疚:當時雖然沒有打斷學生發(fā)言,但至少應當給學生以鼓勵,允許他們見仁見智。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文本意義的模糊性,也意識到應當尋求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就是教師要尋找出解決文本意義模糊性的有效策略。
一、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的解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凡有理解,應有不同。允許對語文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實際上正符合新課程提出的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念。比如案例中的魯四老爺形象,就應當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我們語文教學不是培養(yǎng)圣人、賢人,然后看魯四老爺什么都不是,而是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或正常的認知能力,以普通人的正常思想感情去評價一個人,去看待一件事。
類似的文章還有《陌上?!防锩娴氖咕蜗?,不少學生就認為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禮的謙謙君子,他言談舉止發(fā)于情,止乎禮,無傷大雅,不能因為他向秦羅敷求愛就說他是一個好色、無恥以勢壓人的封建社會的紈绔惡棍。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并不一定要得出個是非對錯,甚至在他們沒有提出不同意見時,引導他們進行多元化的思考,比如教學《雷雨》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辯論,周樸園是否愛魯待萍。
二、藝術性地設置問題
有些問題的設置,會讓學生鉆進圈套或落入俗套,最后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回答出“滿意”的答案。實際上這是有缺陷的,它容易誤導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在這里,老師依然是主體,學生依然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毫無自己的感受,或者即使有不同意見也漸漸被“同化”,因此如何設置問題也是門藝術。
比如《三塊錢國幣》一文,按教參設置問題,介紹背景,梳理結構后,要求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師生“默契”地達成統(tǒng)一:楊長雄見義勇為,打抱不平,正直可愛;吳太太自私吝嗇,肆意施虐,體現(xiàn)了剝削階級的本質。而實際上并非如此,楊長雄咬文爵字,胡攪蠻纏,得理不繞人,在今天肯定不受人歡迎,而吳太太除了要錢態(tài)度、方式不當外,并無過錯,李嫂不稱職,打碎花瓶,理應賠償。在這里如此討論人物形象顯得沒有意義,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jù)下列情境,6人一組進行戲劇表演。(1)地點:公交車上;(2)人物:一位送飯到醫(yī)院的大爺,兩位打扮入時、大聲喧嘩的年輕姑娘,一名中學生,兩名乘客;(3)事件:一位姑娘不小心碰到了大爺裝滿飯菜的溫保瓶,并弄濕了自己的衣服。問題設置后,學生們非常有興趣,他們紛紛尋找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并把人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教室里“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后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時,發(fā)現(xiàn)效果還是很好的:既鍛煉了學生們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學會怎樣做人。
三、保留“空白”,給學生空間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地打開了一個通往一望無垠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故意地留下不講”,語文文本具有一定的客觀模糊性和主觀意會性,它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情感活動余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乇A粢恍┛瞻?,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自己去探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教授《項鏈》一課時,就可以在結尾設置一些空白,讓學生為文章續(xù)上精彩的結尾,那教學過程必將波瀾迭起,或許還會有精彩紛呈的場面。再比如教授《祝?!窌r可以設置空白,讓學生思考祥林嫂“老”去前,她究竟在想些什么,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生命的體驗。
總的來說,要想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必須提高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第一,語文教師要研究教法、研究學生,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建構中,使自己具備高屋建瓴的能力。第二,語文教師要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提高文化底蘊,加強對文本解讀的研究,加強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探索成功教學的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陳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