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疑前對所提問題的有關內(nèi)容作一些必要的知識講解,讓學生產(chǎn)生感性認識,進而快速的進入文本閱讀。通過簡單設疑,學生對人物有個初步認識,并對主人公竇娥產(chǎn)生了同情之感。
二、討論問題細分析,走近竇娥
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預計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xiàn)困難的地方提出疑問,再引導他們探討。根據(j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曲調(diào)閱讀、形象分析、誓愿剖析三個方面設置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在閱讀時引起注意,有目的地進行思考、探討,帶領學生漸漸走進竇娥這個人物。
1.竇娥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這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性格?
2.怎樣理解竇娥說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句話?
3.竇娥臨死前反復叮囑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樣的思想感情?(重點討論,見仁見智)
4.“無頭冤”是什么意思?“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是怎么回事?這兩個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
5.“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的典故的意思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6.三樁誓愿的實現(xiàn)采用了什么手法?其藝術效果如何?
下面是課堂部分實錄。
師:通過有關問題的討論,同學們對竇娥有了認識,請就“竇娥冤屈”提出自己疑問,作進一步探討。(學生拿出質(zhì)疑本,同桌互相交流質(zhì)疑話題,準備參與討論)
師:請大家看清討論的話題,最好不要超出這個范圍。
生:竇娥為什么要發(fā)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師:誰來回答這個問題。(冷場)
師:竇娥覺得自己冤嗎?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嗎?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嗎?”
生1:竇娥有冤,無法申訴。
生2:竇娥冤屈,內(nèi)心充滿怒火。
生3:表現(xiàn)竇娥敢于反抗。
師:大家說得都對。竇娥臨刑的三樁誓愿,層層深
師:大家說得都對。竇娥臨刑的三樁誓愿,層層深
入地表現(xiàn)了她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抗爭。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全劇的高潮,“亢旱三年”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一個善良而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豐滿、鮮明地立在我們面前。
師:還有什么問題。
生:竇娥的三樁誓愿能實現(xiàn)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回答,要說出為什么。
生1:不能實現(xiàn),因為這是竇娥的憤激之言。
生2:能實現(xiàn),六月天下雪,即為證明。
生3:能,因為竇娥冤屈太深,激怒了上帝。
生4:不可能,六月天下雪是巧合,現(xiàn)在不是也有這樣的惡劣天氣發(fā)生的嗎。(學生點頭贊同)
閱讀是一種文字信息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復雜的情感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上下功夫,就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激起情感的鮮明愛憎。在閱讀教學中,教者要把情感培養(yǎng)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一環(huán)來抓,深刻挖掘文中的內(nèi)涵與情感因子。問題提出后,不要讓學生急于回答,要留有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對“竇娥為什么要發(fā)下‘亢旱三年’的毒誓”多數(shù)學生不理解,改問“竇娥覺得自己冤嗎?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嗎?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嗎?”通過層層發(fā)問,學生漸漸理解了竇娥當時的心情。
三、探究問題深思考,辨清善惡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學生對竇娥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并對她的冤屈寄予了同情。再設計一個比較有深度的問題作進一步探討,以便提高他們辨別善惡的能力。
師:“竇娥是被昏聵的官吏判成殺人死罪的,劇作為何要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弄明白在封建社會里,人民不僅受到封建政權的壓迫,還要受到神權的嚴重束縛。按世俗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間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在當時的社會中,天地鬼神是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竇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對之進行憤怒斥責。從她激烈言辭中,可以看到竇娥初步而又樸素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群眾對封建統(tǒng)治的不滿和反抗)
生1:作者同情竇娥,讓違背天理的人受到懲罰。
生2:作者對統(tǒng)治者深惡痛絕,借竇娥的冤屈抒發(fā)一腔怒火。
生3:黑暗勢力強大,人們無法抗爭,只好借助神靈的力量。像孟姜女哭倒長城三百里,董永與仙女成親等神話故事,最終的結(jié)局都是由上帝辦成的。
師:說得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竇娥的三樁誓愿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在現(xiàn)實世界上,竇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這些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在作品里發(fā)生了,并且顯得那樣地合情合理,一點也看不出有牽強的痕跡,以致我們讀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實,這完全得益于作者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它不僅表明竇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強烈,而且顯示她的憤怒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反抗情緒和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理想。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濃郁的悲劇氣氛,使主題逐步地深化,構成了全劇的高潮,充滿了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從學生點頭稱是中,看出學生對文本的主旨已基本掌握,此時,再深究一下,會使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得到提升?!啊陡]娥冤》是悲劇,讀后留給我們的除了同情、憤怒,還有些什么呢?請就造成竇娥冤屈的原因作深入思考?!?/p>
師:由“竇娥含冤負屈”大家想到了什么?(開放式探討)
生:想到了如今好人受氣。
師:舉例說明。
生1:買到假貨,受氣。
生2:幫助別人做好事,不被理解,受氣。(學生笑)
生3:想到了執(zhí)法不嚴,壞人趁機使壞,欺壓百姓。
生4:想到了人們不敢講真話、做真事,到處造假。
生5:想到了人們虛偽,說的一套,做的卻是另一套,譬如學校搞調(diào)查,常常讓我們說假話。(學生小聲議論,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是常有的事,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師:真夠大膽。(學生笑了,一個女生還加了一句:“本來就是這樣”)
生:當今像竇娥一樣受冤的例子還是有的,那些有權的、有錢的欺壓百姓的事常有發(fā)生。近來媒體報道的富二代、官二代們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不平。我們這些窮二代、貧二代今后走上社會拿什么和他們拼呢?(鼓掌)
師: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怎么辦?
生1:除了拼命學習,還能有什么呢。
生2:越是這樣,越要拼命學習,我們雖然失去了外部環(huán)境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還有遠大的理想和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斗的信念、意志等這些絕對優(yōu)勢,這是我們今后立足社會的資本,也是與富二代們抗衡的法寶。(鼓掌)
師:真棒。為同學們的這種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豪氣而感到欣慰,這是深入閱讀的結(jié)果,如果堅持下去,我們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請同學們課后完成“由竇娥含冤負屈想到的”訓練題,要有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從學生的回答中,教者看到了當代高中學生身上所肩負的沉重的使命感、責任感,他們從竇娥的冤屈剖析中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官府的罪惡,從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中看到了社會的不公。
語文教學除了擔負著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素質(zhì)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人生成長教育。語文教師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終生發(fā)展的能力,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在文本研讀中以疑為抓手,讓學生產(chǎn)生困惑,以疑為紐帶,讓學生動腦思考,以疑為橋梁,讓學生思維暢通,從而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漸漸清晰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