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性點評,能給學生具體而明確的指向
語文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之一即其是關于語言和體驗的學科,而語言具有模糊性,體驗具有多樣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語文課堂上的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就可以一概肯定學生的答案。相反,正是因為學生不能借助課本或教輔材料獲取明確的標準,老師的點評就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字、詞、句、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諸如“字正腔圓”、“對!用升調更能體現憤怒的情緒”、“你覺得此處的重音是落在謂語上還是落在賓語上好?”這類體現老師對文中字詞的點評或語調情感把握的建議,不僅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語感發(fā)展,而且可以巧妙地提出新目標,給學生“語言的魅力在于準確表達”這樣的指向,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向著嚴謹而規(guī)范的方向努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再如老師對學生的閱讀感受進行點評時,應注重發(fā)揮語文的課程優(yōu)勢,對學生的情感把握、價值觀傾向進行正確引導,一方面可通過感受形象、品味語言等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另一方面可用一定的衡量標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點評個性化,能激勵學生不斷前進
學生個體千差萬別,因此個性化教育理念倡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樣,老師在對不同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時,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點評。其實這也是教學策略的一種靈活運用,教師了解了學生和學生學習內容,就能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幫助學生探求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老師激勵性的個性化點評,能讓學生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樹立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熱情。例如:“你的闡釋邏輯性很強”、“通過你的發(fā)言,我發(fā)現你很有想像力”、“你的超強的記憶力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很有幫助”等,這樣的針對學生個性化的點評顯然要比“讀得很好”、“很好,請坐下”、“回答正確”等這類評語對學生更有激勵性。因為學生各有所長,有人喜歡背記,有人擅長寫作,有人善于體驗,有人習慣梳理,有人眼光獨特,有人理解深刻,有人感情豐富,有人長于思辨,所以在語文學習中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形成不同的學習方式。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個性?!痹谡n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自由,讓學生能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身潛力,對一些問題做出自己的獨特判斷,使個性得到發(fā)展。課堂上語文老師的個性化點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進行有效學習,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對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肯定,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進行引導和激勵。
三、多元化點評,能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不但要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到積極發(fā)揮,而且要使過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筆者以為,這種“新因素”的生成,正體現了師生通過與知識的對話,對文學作品的發(fā)現與建構,是基于文本個性化閱讀與理解之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而要想鼓勵和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語文老師的點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而非所謂的“標準答案”。筆者曾經聽一位老師上《項脊軒志》這一課:先是學生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說出你讀后的真實感受”,一部分學生說“不喜歡,因為感覺不積極向上”,一部分學生說“喜歡,因為有種淡淡的憂傷”。在學生回答不喜歡的時候,老師就追問幾個問題,意在引導學生改變觀點。在隨后的說課中,那位老師談到這點時略帶苦惱地說:“有不少學生回答說不喜歡,這跟我當初的預設不一樣,我以為學生都會跟我一樣喜歡這篇文章?!逼鋵嵐P者認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情感、經驗、眼光、角度去體驗作品,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其內涵具有多義性與模糊性的作品的解讀,本身就不應強求同一的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夠整體感知作品的情感基調,積極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解讀與構建,老師就應該對言之有據的獨特見解在相應的方面給予肯定與鼓勵。老師的這種多元化點評,能減少對學生思維的束縛,鼓勵和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培養(yǎng)與呵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會教學生“學”,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處熓钦n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具有潛力的探索者,作為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時,應該充分認識到老師課堂點評的引領和激勵價值,在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敏銳地發(fā)現并呵護具有發(fā)展價值的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用精彩的點評給學生以準確的指引或褒揚,如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寥寥數語收到“化金”之效。
★作者單位:河南信陽市淮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