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以似是而非的價(jià)值觀,在中國流行了整整二十年,但隨著人民群眾越來越眼明心亮,很多心靈雞湯已露出心靈雞精的本來面目,大量直面現(xiàn)實(shí)的“反雞湯”的出現(xiàn)說明了這一點(diǎn)?,F(xiàn)在大家都知道,“心靈雞湯”這詞來源于1993年由杰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共同出版發(fā)行的同名系列書,但如果我說,中國古代早就有心靈雞湯了,《西游記》里面就有不少,你信嗎?
第一回,猴子為求不老長生,離了花果山,在南贍部洲流浪八九年不遇,又飄到西牛賀洲地界,遍訪多時,見一高山,登上沒多久,便聽到一樵子扯開嗓子唱歌。也怪,猴子不用翻譯便聽懂了,樵子唱的是: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云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rèn)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dān),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jià)平平。不會機(jī)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p>
歌唱的是樵夫的生活。用歌中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恬淡”,甚至不乏浪漫,簡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那么,樵夫的生活真的是這么舒適嗎?只要腦袋不是石頭做的,就能想象得出,當(dāng)樵夫拼的是身體,每天翻山越嶺的辛苦、分分鐘邂逅毒蟲猛獸的危險(xiǎn)、賣不出去就沒錢糴米的辛酸、年老體弱將無所依的擔(dān)憂……上過初中吧,讀過白居易的《賣炭翁》吧,都背過吧:“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怎一個慘字了得。樵夫賣薪,炭翁賣翁,境況都差不多。但這首歌,把樵夫的生活粉飾得一塌糊涂,讓我們這些寫不出稿子的專欄作家羨慕忌妒恨不得投筆從樵,也掄把斧子上山砍柴去。
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那么,如此脫離人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是誰創(chuàng)作的?樵夫自己嗎?不是。且看,當(dāng)猴子一聽此歌,誤認(rèn)為歌者就是神仙之時——
樵夫笑道:“實(shí)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也就是說,這首歌的原創(chuàng)作者,竟然是樵夫的神仙鄰居,即將成為猴子師父的菩提祖師。
作為一位神仙唱作者,菩提寫這歌并教會樵夫唱的目的是什么?參加“中國好歌曲”大賽?賣給唱片公司收點(diǎn)兒版權(quán)費(fèi)?當(dāng)然不是,樵夫說了,菩提搞文藝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要他“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
可見,這位神仙先生也是知道樵夫“家事勞苦”、有“日常煩惱”的,但作為一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神仙,動動手指頭就能幫凡人鄰居改善生活的事,他不干,偏偏寫首歌,灌輸給他一個觀念:現(xiàn)在你已很幸福了,應(yīng)該知足了。如此神仙,安的什么心?
中國某著名雞湯師,在某訪談節(jié)目中跟一大學(xué)生有一段對話,將雞湯術(shù)發(fā)揮到極致。
當(dāng)時那大學(xué)生問這位大師:“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yè)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么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后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
這位大師如是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xué)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么多,憑什么說你一無所有呢?”
這位大師這話一出,那大學(xué)生立馬說:“哎,你這么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頓時幸福感爆棚。
現(xiàn)在問題來了,這位大師的話,回答了大學(xué)生的問題沒有?
那大學(xué)生的苦惱,是沒錢沒房子,經(jīng)常吃朋友的飯卻沒能請朋友吃飯,在北京一無所有,所以他想讓這位大師給他指點(diǎn)人生:“你說我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而這位大師卻避開問題,只是對那大學(xué)生說,你看你在北京有工作、有女朋友、有好人緣,怎么能說是一無所有呢?
這話就相當(dāng)于,樵夫去問菩提,說神仙啊,你看我整天上山砍柴,又辛苦又危險(xiǎn),砍下的柴賣不了幾個錢,哪天賣不出去我母親就得挨餓,將來我砍不了柴,老無所依,只有死路一條,你說咋整?菩提回答:“第一,有多少人想上山砍柴而不得,可是你天天砍,相當(dāng)于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第二,有多少人從小父母雙亡,而你還有一位愛你的母親;第三,你每天都能砍那么多柴,說明你有一副健壯的身子骨;第四,如果有一天/你老無所依/就請人把你/埋在春天里/春天里……”于是,樵夫就既散心,又解困了。
在崔健的歌中,這種蒙蔽靠一塊紅布來實(shí)現(xiàn):“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么/我說我看見了幸福……”而在《西游記》中,神仙教唱的歌,就是那塊紅布。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被雞湯了而相信自己很幸福的樵夫,一旦有人對他說:“你過著這么悲慘的生活,辛辛苦苦砍柴為生,吃了上頓沒下頓,年紀(jì)這么大了還娶不了老婆,逢年過節(jié)卻還得拜神供香火,稍有不敬神就要降罪,這太不公平了!”他肯定會反駁你:“你懂什么,我這叫恬淡。神仙才慘呢,你看那卷簾大將軍,只是失手打破了玻璃盞,就被貶下凡來,還天天遭受酷刑!”
沒錯,神仙的文藝就是這么為人民群眾服務(w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