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筆者的實踐教學經驗,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在理解新知識時創(chuàng)設情境、在探究活動時創(chuàng)設情境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技巧;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4-0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教學方式的轉變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作用。實踐經驗表明,想要順利開展你所想要的教學活動,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本文論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供借鑒參考。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
(一)利用講故事方式導入。在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史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采用故事教學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另一方面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鋪塾。因此,許多教師利用故事引入新課教學。例如,講\"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時運用摩爾根與果輔的故事,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熱情,強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走進實驗證據,成功導入新課。
(二)利用實驗演示法導入。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地設計一些練習或小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結論就是新課學習的主要內容。這種方式引入新課,一方面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促進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如\"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引入時,教師可用事先處理過的綠色小圓形葉片(葉片抽氣處理,清水靜置黑暗處理待用)放入裝有富含C02的NaHC03稀溶液的燒杯中,用強光照射,引導學生觀察強光照射前后的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在學生濃厚的討論氛圍中引入新課教學,使課堂氛圍活躍,效果很好。
(三)利用激趣引疑法導入。\"思維開始于驚奇的問題\"。新課幵始時,創(chuàng)設有一定思考力度的問題,既能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幵動腦筋思考,主動探求新知,同時問題的巧妙設置又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課的教學,對學生提出了一定學習任務。簡單地說,可以用日常生活中需解決的生物學問題,也可以用直觀的生物模型、文學作品等情境素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導入新課教學。例如,在學習\"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時,教師配音吟誦杜牧詩人的情景交融詩,然后教師提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由之前興奮狀態(tài)很快進入到渴求知識的狀態(tài),從而導入新課的教學,這與教師巧妙地釆用素材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是分不幵的。
(四)利用復習一引導過渡導入。依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聯(lián)接點,教師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應用素材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吻合的問題情境,采用復習提問的方式導入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另一方面使舊知識得以鞏固,并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轉化,完成知識的遷移。如\"生物流動鑲嵌模型\"教學的引入,教師可事先要求學生回憶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中細胞膜材料的選擇,此時課堂氣氛馬上變得活躍,答案五花八門,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選材,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能否想出更好的實驗材料,很自然的就導入了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在理解新知識時創(chuàng)設情境
(一)利用課堂討論法。討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觀點不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一方面,可實現(xiàn)教學的學生主體性,通過參與課堂討論、交流,使學生更愿意學;另一方面,討論可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形成對事物更全面、更具體的認識。例如,在氨基酸的基本結構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有機化學的知識,對化學鍵書寫及氧基、梭基的位置存在不同見解。究竟該怎樣書寫?通過討論,學生對氨基酸的基本結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利用錯誤引悟法。學生總在學習和應用新知識的時候很難避免地出現(xiàn)一些錯誤,這時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引導學生在錯誤的基礎上恍然頓悟。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用素材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認知結構不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頓悟,同時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教學中,學生對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有較清晰的認識,另有些同學對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需要載體等概念模糊不清,教師可利用其在解答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所在進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被動運輸的高濃度與低濃度間存在勢能差,此作為物質移動的能量,故被動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在探究活動時創(chuàng)設情境
(一)利用\"問題串\"提問法。提問是生物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問題既可以來源于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又可來源于社會熱點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素材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意識到解決問題的必要性,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在進行\(zhòng)"滲透作用\"概念教學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一連串問題、結合課上完成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引導分析下進行概括,幫助學生理解滲透作用的概念。
(二)利用多媒體資料。多媒體集多種信息于一體,具有存儲信息量大及各種視聽功能的特點,可直接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提高興奮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化,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課堂實效性。例如,在學習物種的種間、種內關系時,借助多媒體的視頻動畫素材,展現(xiàn)斗爭、競爭、共生、捕食、寄生的片段,使學生從感官意識到這幾個概念之間的區(qū)別,教師的適時點撥,促使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四、結束語
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是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話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在生物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傅秀榮.淺析中學生物科學知識的建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8)
[2]趙入良.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標教材中的科學方法體系[J].中學生物教學,2007,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