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詞刊詞報看到不少談寫歌詞要注重音樂性、詞作者要懂些音樂的文字。歌詞是音樂文學,它必須要和音樂結(jié)合被歌手演唱才能實現(xiàn)最終價值。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覺得,也還有必要研討一下歌詞的文學性,這對詞作者同樣重要。
談文學性,首先要了解中國的詩歌史也是歌詞史。詩經(jīng)、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和音樂相結(jié)合的詩歌,也許唐詩,并不是每首都為音樂家譜曲而寫的,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卻遵循了詩要有音樂性的規(guī)則。兩千多年過去了,這些曾經(jīng)可唱的詩歌,由于技術(shù)的原因,沒有留下曲譜,僅留下了詩歌的文本。這些詩歌之所以能留下,其原因并不主要是這些詩歌和音樂結(jié)合了,而更是這些詩歌所突顯出的文學性。
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中國的詩歌母體分成了三個部分,即新詩,歌詞,舊體詩詞。新詩離母體越來越遠,因為它淡化了音樂性;舊體詩詞是傳統(tǒng)詩詞的繼承發(fā)展。而歌詞則是繼承了古詩詞的音樂性并貼近現(xiàn)代人的欣賞情趣而在詩歌的河床中繼續(xù)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形式。
時至今天,我們在評價一首歌詞時,會說,這不像歌詞,只能算是詩,因為它缺乏音樂性,長,散,無節(jié)奏?;蛘哒f,這是一首歌詞,可以譜曲,但文字一般,詩意不濃,文學品位不高。
研究大量的在社會上流行的歌曲,離開音樂而品味其歌詞部分,會分成三個檔次:一是非常富有詩意,富有文學品位,和音樂的結(jié)合是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即或離開音樂,單獨品讀,也是好詩妙詞;二是歌詞讀著還可以,但并不出彩,之所以飛翔起來,是因為音樂太美了,被人們記住的原因是歌詞沾了音樂的光;三是歌詞寫的確實不怎么樣,缺乏詩意,缺乏文學性,甚或有些字句生編硬造,不符合漢語的基本要求,也是沾了音樂歌手的光,到處亂飛。
歌曲藝術(shù)總是在不斷地優(yōu)勝劣汰中前進。我認為,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傳留的無疑是詞曲結(jié)合相得益彰的好詞好曲,那些詞一般曲卻精致的歌曲只能說也有可能留下,但一年年一代代生產(chǎn)的歌曲太多了,經(jīng)歷數(shù)次的淘汰賽,能最后留下的又有幾首?那些低俗的生編硬造的歌詞雖然也會被有些音樂推上來招搖一番,最終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
在詞界,也有少部分歌詞寫得很有詩意,很有文學性,但無緣和音樂結(jié)合,即或結(jié)合,旋律也并沒有準確地把詞中的意境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這類歌詞,個別的也或許會因偶然因素而被歷史留住,但不是從音樂上,而是從文學品位上進入后人的審美視野。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其光芒總是容易放射出來的,后人有時會拂去史塵看到它,但低俗的歌詞卻沒有這種機會。
寫這篇短論,我是有感于當今歌詞的現(xiàn)狀。陜西詞家黨永庵先生說:“這是一個龐大的生產(chǎn)群體。據(jù)說,從他們的手下,每年都會生產(chǎn)出數(shù)以萬計的歌詞作品?!薄敖Y(jié)果呢?真正被譜了曲、插上音樂翅膀的很少,能夠變成聲音的則更鮮見了。這就是散見于全國基層的、成千上萬的、浩浩蕩蕩的業(yè)余歌詞作者的既悲苦又無奈的生存現(xiàn)狀?!币虼?,我想說,努力提高歌詞的文學品位,對于千千萬萬的基層詞作者,或許更具有迫切性。因為從現(xiàn)實出發(fā),歌詞更多的作用還是被當成歌詩欣賞。
生活中,有些現(xiàn)象很耐人尋味,比如,有時你急于想得到的,卻挖空心思也得不到,而有時,你沒有刻意去尋取,成功卻來到你面前。寫歌詞也有這種機緣,你總想寫出的歌詞被一流的作曲家譜曲被一流的歌手演唱又被大型晚會推出,到頭來努力卻是一場空,因為太難了,但你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歌詞水平上,說不定有一天一首好詞被作曲家歌唱家青睞而被社會認可,陰差陽錯地飛了起來,飛進千家萬戶。
歌詞,除了和音樂結(jié)合而變成歌聲成為聽覺藝術(shù)之外,還有獨立存在的視覺欣賞價值,即和唐詩宋詞元曲一樣,還可以以文本的方式供讀者在案頭欣賞。我想,中國的文學史,必將在詩歌這一塊會為歌詞保留一席位置。雖然目前當代歌詞還不太為文學史的編撰者重視,那是因為它的文學性還差。平俗的歌詞太多,精美的歌詞太少,因此,重要的是要寫出好的作品來,歌詞才會有價值、有地位和唐詩宋詞一樣進入文學史。
我相信,歌詞文學性的普遍提高,必將會帶來整個中國歌曲水平的提高,因為一首歌曲,歌詞是血肉,是靈魂,歌聲只能是飛翔的翅膀。
評議一首歌詞有無文學性,可能會見仁見智,有的喜歡喬羽的風格,有的喜歡曉光的風格,有的喜歡陳小奇的風格,有的喜歡張藜的風格,有的喜歡方文山的風格,有的喜歡林夕的風格……歌詞有多種寫法,但好的歌詞,不論其俗還是雅,都應該是品之有味,即或是像《我是一個兵》這樣明白如話的詞,看似簡單,細細琢磨,也會有思想內(nèi)涵和時代因素在里面,并不是寡淡如水。有一些看似樸實無華的詞作恰恰是精品。李白的《靜夜思》千古吟誦,婦孺皆知,就給了我們啟示。
寫到這里,我想到著名詞家、編輯家曾憲瑞老師這些年嘔心瀝血編輯出版的《中國歌海詞叢》,這套被譽為中國的歌詞長城,它從文學的角度展示出當代詞界的風采,必將留給文學史、音樂史,對這部浩大工程的出版意義無論怎樣估計都不為過分。所以我想說,詞家,要把你的追求分成左右兩只手,一只手努力把自己的作品變成歌聲,獲得聽覺之美;另一只手把滿意的詞作發(fā)表出來,用文學品位去征服讀者,獲得視覺之美。這也是一種欣慰。我有時想,如把百年來的歌詞,精挑細選,兼顧各種內(nèi)容和風格,以文學品位為基點,兼顧音樂性,編輯出版一部《近當代歌詞三百首》,這對歷史對當代對今人和后人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相信會有這樣一部書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