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陽而煬于火,曰臘肉?!睌?shù)九寒冬至,肉食進補大規(guī)模上桌。我國“臘”這個做法流傳已久,盛行于四川、湖南、安徽、云南、廣東等地,給大家說道說道。
“臘味”記憶
每到進入冬季,滿腦子里都會浮現(xiàn)出那一塊塊被涂上一層厚厚黝黑煙垢的臘肉,帶著腌漬與煙熏味道的臘肉成條成條的晾曬在屋檐下,還有那些街道上商販的店鋪里,成條掛著的或是鋪在臺板上的臘肉,成為這冬天將至的訊號。
我想很多人是愛臘肉的,縱使我們知道,這臘肉里含有亞硝酸化合物等所謂的致癌物質(zhì),它也并非絕對的健康食材,但對于臘肉的酷愛,是很多吃貨都無法拒絕的,且看許多地區(qū)的人民長期頻繁地吃臘肉,也未曾看到誰因臘肉而吃出問題。相對于我們痛苦的愛情,愛臘肉看起來更安全更實惠一些。
說起臘肉,讓人忘憂。每當(dāng)年節(jié),臘肉便成為最好的送禮食材。美味的臘肉是童年春節(jié)最溫暖的記憶之一,家家砧板響、戶戶臘肉香……攤豆豉蒸臘肉、紅油菜蒸臘肉、白油菜炒臘肉、豇豆臘肉燜飯、臘肉大頭菜稀飯……記得年紀(jì)小的時候,饞得不行,便趁大人不在家,帶著小妹偷臘肉吃。把籃子放下,挑一塊已被切過的臘肉,沿著切口小心切下薄薄的幾片,以防被大人發(fā)現(xiàn)。那時候小妹還小,小手扒拉著案板,下巴勉強夠到桌面,眼巴巴地看著我切肉,眼睛飛著鉤子,小嘴兒比啊比啊不斷咽口水,一個十足的饑餓小獸。切下的第一片肉總是先給小妹,一口肉下去,饑餓的小眼珠子立馬放出光來。
那時候小,總以為能蒙混過關(guān),其實雖然每次只切薄薄的幾小片,但幾次累計起來也是厚厚的一大片,沒有不被發(fā)現(xiàn)的。等來了親戚,母親放下竹籃子取肉做菜,就會聽到她在廚房里叨嘮:這家里的小耗子太兇了,又偷我的臘肉吃……每遇那種時候,我和小妹就躲在門背后大氣不敢出。長大后才明白,類似這樣的情景很多,母親和我們樂此不疲地玩著這個游戲,不過是那清苦年代的一點自娛自樂。等母親叨嘮過后,我們知道危險過了,又挨挨擦擦地圍到母親身邊,母親就切下厚厚的兩片瘦臘肉給我們,拿在手里一丁點兒一丁點兒地撕著吃,盡量延緩那種美妙在舌頭上停留的時間。
臘肉已經(jīng)這樣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北上南下獵“臘味”
都說入秋聞臘味,在很多地方,臘味是入冬后必備的美食。
除了能夠長期存放外,其有不同于鮮貨的清爽嫩滑,保存得好的臘肉有著塵封多時的幾分咸香和甘醇。但是不同地區(qū)的臘味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各具特色,對于出門游走的驢友們,到當(dāng)?shù)匾粐L臘味,也能品出幾分地道的風(fēng)味來。
熏香派
臘肉、臘魚、臘兔子、臘狗肉……但凡家禽野畜乃至水產(chǎn),幾乎都可以被拿來腌制成臘味,在鄉(xiāng)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臘肉,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便是煙熏。煙熏的過程很講究,買回來新鮮的五花三層豬肉,或是皮肉相連的后腿肉,然后燒起谷殼,或木屑,再在熏料上加上一些陳皮,用慢火微熏,大約熏一周至7成干,入味后即可。在鄉(xiāng)下農(nóng)戶的門廊上,熏好的臘肉、臘腸、臘黃牛肉、臘豬耳朵一一掛著,待風(fēng)將其吹干,便更易保存。
臘豬耳朵在湘菜館子中是一道頗受歡迎的菜,吃法各異。將豬耳朵切成絲后,蘸點醬油涼拌著吃,或是用辣椒蒜米炒著吃,都不失為一道美味,爽脆而具有熏香的口感,讓它成為下飯的佳品。
熏香型的臘魚也是頗具風(fēng)味。一般情況下,大草魚是焙烤成臘魚的最佳選擇,肉質(zhì)富有彈性,且有淡淡的清甜,熏烤后仍不失魚的鮮味。而市面上的火焙魚還是冬季熱銷的零食,做品質(zhì)佳的火焙魚需要將新鮮魚處理干凈后,剁成小塊放入蒸鍋里蒸熟,再放入碳烤箱中微熏,待魚變金黃色、干至7成后,再放辣椒粉、茶油、豆豉入鍋翻炒,等到最終入味后,既保留了魚的鮮味,又不失煙熏的香味,色味俱全矣。
覓食地:湖南、四川
甜潤派
甜潤派的臘味顧名思義,味甜而口感爽潤,甜潤重于甘香。甜潤派臘味的代表要從澳門的傳統(tǒng)臘味說起。肉中帶有汾酒和玫瑰香氣的澳門傳統(tǒng)臘味,口感彈牙,口味偏甜,相比之下,香港天然生曬的臘味則更有肉的鮮味,甜咸適中,更能吃出肉的原味。而今市面上的廣式臘腸多半是經(jīng)過機器制作,大批量生產(chǎn)的,不比天然風(fēng)干生曬的口味正宗,但也能吃出幾分油潤。
粵味臘腸的肥瘦比例會有所差異,有一九之分的,也有四六比例的,按照業(yè)內(nèi)的說法則是,肥瘦四六的比例最佳,瘦肉不宜太多,保留肥肉的松化肥潤,口感更佳。
談及粵式臘味,其吃法不得不提。信手蒸熟的方式最為普遍,也保持了臘味最原始的味道,而廣東人還喜歡將其配以蔬菜當(dāng)做拼盤原料,抑或是供包點、月餅等用作肉餡,或是作為糯米飯、臘味飯、煲仔飯的配料等等,吃法多樣,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成為尋常人家的家常小菜。
覓食地:廣東、香港、澳門
麻香派
好吃臘味的人對云南臘味或許不會陌生,這一款臘味的獨特麻香味令人口齒留香。臘排骨是麻香臘味的代表之一。挑選麗江高寒山區(qū)放養(yǎng)的土豬宰殺后,取排骨為原料先腌制,再經(jīng)反復(fù)霜凍、風(fēng)干、煙熏,最終成為麗江東巴臘排骨。
地道的吃法是將臘排骨砍成約10公分的段沖洗干凈,汆水?dāng)?shù)分鐘后,待鹽分和煙熏味減弱,濾干水分。再用炒鍋炒香丘北干紅辣椒、茶樹菇,加葡萄酒、紅糖、香葉炒出香甜美酒味:放進臘排骨拌炒二次入味,澆上高湯燜煮半小時,待湯汁收干,另起油鍋燒至五成熱,將臘排骨下油鍋炸酥裝盤上桌,即成納西族名菜東巴臘排骨。如紫金包象牙,外脆里酥的臘排骨,手一撕,嘴一咬,排骨上的肉即時脫骨,能咀嚼出多種香甜美味,是道不可錯過的下酒美食。
覓食地:云南
(資料來源:《天下美食》、《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