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考古挖掘事業(yè)的進程,世界各地都出土了大量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不僅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一手資料,又可供廣大人民群眾參觀博覽。然而,近期披露出的“圖坦卡蒙面具人為損壞事件”,在令人痛惜之余,更加表明人們在對文物保護方面意識的欠缺。這就需要我們相關人員在加強有關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對文物概念及其保護的綜合意識,萬不可畏懼法律擔當而對社會乃至全人類的文化發(fā)展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歷史文物不僅是所在國擁有的重要財富,更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文化瑰寶,文物陳列于博物館之中,不僅可為相關科研人員提供珍貴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更是作為向公眾展示人類傳統(tǒng)文化的最好方式。然而,近期遭曝光的開羅博物館收藏的“圖坦卡蒙黃金面具”遭人為破壞,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事件在令人們痛惜之余,更是不禁令我們要對博物館在文物的保存方式上提出質疑。同時,提高公眾特別是相關人員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實屬必要。
一、歷史文物與圖坦卡蒙黃金面具
歷史文物作為物質文化遺產(chǎn)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chuàng)造。隨著人類考古挖掘事業(yè)的進程發(fā)展和文物收藏的不斷傳承,歷史文物家族里不斷涌現(xiàn)出一個個令世人瞠目結舌的佳作?!皥D坦卡蒙黃金面具”就是這樣一件艷煞旁人的國寶級的存在。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屬于埃及新王國時期法老圖坦卡蒙所有,這件做工精美、表情略顯哀愁但又寧靜的金制面具上鑲嵌著各種玻璃和寶石,面具下頜處垂著的胡須,象征著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神奧西里斯。自從這件面具面世以來,就成為了除金字塔外另一古埃及文化的代表,黃金面具的圖案甚至被印刷在埃及1元硬幣的背面,成為了埃及首都博物館即世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的開羅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當人們看到這件完美的黃金面具時,是不是會去憧憬著圖坦卡蒙本人是擁有怎樣的一副俊美臉龐,又是怎樣的一身颯爽英姿。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和專家學者的不斷研究,黃金面具主人圖坦卡蒙傳奇的身世及墓室也逐漸清晰起來。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樣一件驚世駭俗的工藝精品如今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實屬不易。眾所周知,埃及法老們死后安葬的地方因其奢華的陪葬品永遠都是竊賊們樂此不疲的天堂。新王國時期的許多法老為了死后得到安寧,紛紛將墓葬安置在一個小山谷里,名曰“帝王谷”,墓室外部再用亂石堵住不留痕跡。盡管如此,19世紀的歐洲探險家們來到此地時仍舊發(fā)現(xiàn),帝王谷早已是面目全非。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探險家在拉美西斯六世法老陵墓瓦礫的覆蓋下卻發(fā)現(xiàn)了這道已塵封千年的記有“圖坦卡蒙”封印的石門,也因此舉,我們才有幸窺視到了3000多年前的埃及那燦爛輝煌的文化。
這樣一件來之不易的“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和許多其他歷史文物一樣,都是那個特定時期社會生活的反映,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面對它,我們不光會折服于這樣精美工藝品的手工技藝,更可以從中感受到那個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社會風俗和文明程度。歷史的昌盛是我們自信的根源,民族的偉大更是我們自豪的資本,正因為這樣,對歷史文物的保護不僅是學術上的需要,也是我們表達對民族智慧尊敬之情的最好抒發(fā)方式。這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我們民族文化振興的需要。
二、從黃金面具損壞事件看歷史文物保護意識
近期有媒體報道,有著3300年歷史的文物瑰寶圖坦卡門黃金面具遭人為破壞,博物館相關官職人員在清洗面具時造成面具胡須處折斷,且未有上報,而是草草以非專業(yè)方式用人造樹脂匆匆粘黏,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消息不脛而走“轟炸”著各大媒體平臺,盡管官方隨后極力否認是人為破壞,但面具的“新貌”鐵一般的呈現(xiàn)于觀者眼前,這樣的行為被稱作是對歷史文化的“褻瀆”也并不為過。
盡管,“圖坦卡蒙面具”至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年代久遠,材質老化疏松屬于客觀,意外觸碰掉落可以理解,但出于逃避法律責任對待文物魯莽的修復行為是應該受到社會的抨擊和追責的。從此次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推斷,并以此為鑒,吸取教訓,完善我國自身的文物保護建設:
(一)開羅博物館作為埃及首都大型博物館,陳列諸如“圖坦卡蒙面具”年代久遠、材質老化的珍貴文物不在少數(shù)卻并未得到常日中的預防性保護,可見埃及政府在國家文物保護方面關注并不足夠,并未充分發(fā)揮政府的監(jiān)督、指導作用。在國家意識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給予文物保護工作更多的投入。
(二)博物館在文物保護上缺乏管理規(guī)范,在文物保管部門設立及管理中缺乏科學性和專業(yè)性。文物不等同于一般的日常物品,因文物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更需要我們提高重視的程度。事件中,在相關官職人員對珍貴文物進行日常照管時缺乏相關專業(yè)人士的指導,清洗人員缺乏對待文物的謹慎性和專業(yè)性屬于管理安排上的疏忽。
(三)事發(fā)后并未及時上報有關部門處理,而是草草粘黏,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尤顯相關官職人員在文物保護方面意識的薄弱。文物是全人類共同的瑰寶,更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特殊財富,疏忽大意,忌憚法律追責而選擇對文物的草率、魯莽,不僅是自身責任意識的匱乏,更是對人類文明的褻瀆,留下的只是時代的傷疤,后人的嘆息。
作為全社會中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屬于我們人類自身的文明榮耀,完成每一個時代的傳承任務,讓先人的智慧流傳千古。對文物的保護工作絕非只是國家和政府的工作,只有發(fā)動群眾的力量,共同維護文物的保存狀況,才能更完善今天文物的保護體系,才能讓文物有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去長久的昭示前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
三、對歷史文物保護的若干建議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的今天,堅守民族文化的本土化更加彌足珍貴,文物對于一個民族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文物保護也就成為永恒不變的話題。
在我國古代是很難見到像今天這樣具有規(guī)模的公共博物館的,多為私人珍藏,文物的藝術、社會以及文化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然而,在博物館能很好的將歷史文物向公眾展示的同時,對文物的陳列保護又提出了相當?shù)奶魬?zhàn),稍有不勝就會像此次事件一樣,對文物造成損壞的嚴重后果。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至今天,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已是今非昔比,設置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設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頒布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等舉措,已足以說明國家對文物的保護工作已相當關注,但我們還需要從入微的細節(jié)入手,更加完善我國的文物保護機制,改善文物保護環(huán)境。因此,對博物館相關陳列、存儲方式和相關館職人員及群眾提出有效建議實屬必要:
(一)博物館等場所文物陳列條件的改善。博物館、展覽館等相關文化場所在作為文物展覽地的同時亦是文物的存儲地。當文物被博物館收錄后,無論是在陳列時或是進入庫存后,年代久遠的器物本身時刻都會受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質變。正因如此,在對展覽地的大環(huán)境營造上,如室內整體溫度、庫存環(huán)境的要求,還是對單一文物的保護條件都提出了相當?shù)囊蟆o論是因文物質地、類型所選擇的放置方式、周邊濕度、環(huán)境溫度還是對照射光線的選擇、蟲霉的防護、衛(wèi)生的條件,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相關場所管理制度的完善。良好的規(guī)章制度是秩序安穩(wěn)的保障,正所謂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無以制度則無國家。絢爛的藝術珍品難免令人魂牽夢繞,理性的規(guī)則就成為我們恍惚前的勒令。講解員對文物進行介紹、保管員對文物進行日常維護或是其他工作人員對文物的搬運活動以及群眾的觀光瀏覽都會與文物直接或間接接觸,錯誤的行為方式或是不當?shù)牟僮髁鞒潭紩ξ奈镌斐芍旅膿p壞,詳盡、適宜的管理和規(guī)章也就不僅成為文物得以完善保存的必要存在,更是人們與歷史文物接觸愉快體驗的保證。
(三)相關官職人員一方面改善自身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更要具備正確的保護文物觀念。館內工作人員對文物都會有著較長的觀察、接觸時間,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理應成為入職的必要條件。然而,僅僅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是遠遠不夠的,亡羊補牢為時晚矣,文物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利國利民的存在,作為文物工作者更應該具有更高的自覺意識,在平日的工作中持有正確的文物保護觀念,留心文物的自身狀況,如有異樣及時反應,有著預防保護的意識,正視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切忌像“圖坦卡蒙面具”風波中的工作人員一樣,在文物處于危難狀況時為逃避法律責任而犧牲國家利益,造成文物歷史價值的流失。
(四)廣大群眾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加強對文物的關注,改善文物保護的社會大環(huán)境。良好的文物保護秩序絕非相關文物部門自身所能營造,文物保護工作更需要依靠廣大群眾共同的力量。在加強國家經(jīng)濟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貫徹相關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關注文物生存狀態(tài),提高日常文物保護意識,杜絕對生活中各種文化遺產(chǎn)的破壞行為,都是我們改善社會文化氛圍、民族文化力量、國家文化形象的有力舉措。
與國際社會相比,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yè)起步較晚,卻發(fā)展迅速,許多瀕臨消亡的文化遺產(chǎn)在國人的共同努力下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復保存,但文物保護工作在許多方面仍存有或多或少的弊端和不足。國內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在平日的運營中,條件不一、人員配備不同,從而對文物的保護和呈現(xiàn)效果也不盡相同,大部分博物館離國際文物保護先進水平仍有距離。因此,我們更需完備理論經(jīng)驗,付諸努力實踐,不僅提高館內相關設備條件,也要改進館內管理制度,完善群眾文物保護觀念,切實做好我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杜絕對民族文化與文物的破壞行為而對后世留下永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