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出現(xiàn)了許多先鋒派小說家,余華就是其中之一。余華被公認為中國當代文壇一位極具實力與個性的作家,縱觀其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小說創(chuàng)作,對人的生存的關(guān)注一以貫之,成為其根本性的精神內(nèi)核。尤其是進入90年代后,余華的小說在創(chuàng)作上大大地改變以往風格,他特別注重人的特點,有了注重生命和存在的哲學(xué)關(guān)懷。余華曾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nèi)心而寫作?!边@在余華作品《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兩部作品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關(guān)鍵詞:余華小說中生命意識;文化內(nèi)涵
正如余華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命的價值和目的在于活著本身,也在于對生命過程中苦難的正視與承受。
或者,亦如余華自己所說:“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與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澳呐律镫y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悲慘的現(xiàn)實撕扯的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也許就是活著的本意內(nèi)涵”。
在福貴以及許三觀身上,余華看到“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在對‘力量’的關(guān)注中,余華發(fā)現(xiàn)真正體現(xiàn)出力量的不是憤怒的進攻而是對苦難的忍受,民間生存形態(tài)在對苦難的忍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堅韌與溫厚才是真正可以與苦難對峙的力量”。
一、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精神”式的生存意識---以生拒死
《活著》告訴我們:生存本身遠比生存所負的意義重要,而生存所負意義的承擔則更顯生存本身的高尚。
小說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過死字,作品展現(xiàn)了福貴身邊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而福貴卻依舊平靜、安然地活著。
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生所追求的從來都不是生命以外的東西,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钪褪撬非蟮奈ㄒ荒繕恕K滤?,怕死是因為他戀生,戀生又是因為他對生命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和不舍。不管苦難何其多,福貴都是無怨無悔地承受。余華將此比喻成“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這是一種巨大的忍耐力。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對福貴們這些平凡的小人物而言,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偉大的人生追求,他們從來就沒有逃離過生存的底線;他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撐,卻在精神深處有著對生命的本源性的留戀和執(zhí)著。他們一生所要做的不是與命運、苦難進行抗爭、喊叫,更不是以死來證明其生的偉大;相反的,他們是無聲無息地順從、忍受,是用活著來向死亡挑戰(zhàn),并對死亡予以巨大的嘲弄。
正如余華所說:“福貴是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在余華看來,個體生命的存在是人最本真的需求。人的理想、抱負、或者金錢、地位等等和生命本身是沒有關(guān)系的,它僅僅只是人的欲望或者是理智擴張時的要求而已。人的生命本身是不會有這樣的要求的,人的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著”。靠什么活著,靠的是生命信念。
福貴一生歷經(jīng)坎坷滄桑,親眼目睹了親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父親變賣家產(chǎn)替他還清賭債,卻因此而喪失了繼續(xù)生存的信念,掉入糞缸死了。不久,母親重病,自己不得不進城請醫(yī)生,醫(yī)生沒請成卻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兩年后,好不容易活著回到家中,母親卻早已病故。身處新社會了,卻遇到了三年大饑荒,艱難剛熬過去,兒子有慶卻死于被超量抽血,被無情地剝奪了年幼的生命。女兒鳳霞幸運地嫁給了城里的搬運工二喜,出嫁時風風光光,轟動了全村,但隨后卻喪命于難產(chǎn)。三個月后,相伴多年,不離不棄的妻子家珍死于困擾她多年的軟骨病。四年后,憨厚的二喜喪命于工作時的一次意外事故。三年后,外孫苦根竟然因為吃多了豆子而被活活撐死。
“進入福貴的世界,必須進入他的生存環(huán)境,在他的記憶里,戰(zhàn)爭、饑餓、勞累、疾病、政治、意外事件等構(gòu)成各種死亡事件的背景”。作者對這些背景的刻意截取凸顯了福貴在面臨生存困境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意識---堅持忍耐、以生拒死。
二、以死求生、以透支生命來維持生存:“許三觀苦中作樂”式的生存信念
“余華對暴力與苦難的書寫最終都指涉著死亡,即使在少有死亡的《許三觀賣血記》中,‘血’的意象作為生命的象征,一次次為了生存而失血的過程足見苦難對生命的碾壓”。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許三觀這個平凡小人物一生以透支生命來維持生存的故事?!霸S三觀從父輩那里得到了賣血經(jīng)驗,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開始了他的賣血生涯。一生中他一共賣了12次血,他用這12次賣血掙得錢建立了他的家庭,并在人生一次次危難關(guān)頭保護著他的家庭”。
在許三觀一生的12次賣血中多達8次賣血是迫于生存困境的無奈之舉。血是什么?血就是我們的生命,而許三觀卻以透支生命來維持生存,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信念!福貴的活著是對生命的一種忍耐,而許三觀賣血是對命運的承擔。
一樂砸壞了方鐵匠兒子的頭,方鐵匠搬走了他所有的家當,為了贖回這十年來辛辛苦苦創(chuàng)建的家,他被迫第一次去賣血;又因為饑荒,全家人57天只喝玉米稀粥的饑餓難耐,作為父親和丈夫的他被迫第二次賣血給全家人改善伙食;為了讓一樂、二樂兩個孩子在農(nóng)村的生活過的富裕一些,他被迫第三次去賣血;為了招待二樂的生產(chǎn)隊長,保住兒子的前途,他被迫第四次去賣血,用血換錢招待客人;最后一樂生病,為籌集醫(yī)藥費,挽救其生命,許三觀一路賣血,幾乎丟掉自己的生命。至此,以透支生命維持生存的信念已達到極致。
余華的小說以死亡的殘酷事實提醒我們:要好好地“活著”,遠離死神,熱愛生命,永不言棄。面對苦難和死亡的威脅,以生拒死,以死求生,用堅強和活著對抗生活中的不幸與災(zāi)難,即使在厄運和苦難中,但我們擁有生命,這就是最大的幸運與幸福!我們活著不僅要增加生命的長度,還要拓展生命的寬度,擁有更多生命的自覺、自省和自信,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在生命的舒展和自由中活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余華.活著·韓文版自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6
[2]余華.活著·韓文版自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5
[3]賈艷艷.論余華小說的生存意識[J].中州學(xué)刊,2003(01):85
[4]喬軍豫.用“活著”對抗死亡—論余華的小說《活著》展示的生命信念[J].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2010(02):59
[5]范家進.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點擊[M].文學(xué)藝術(shù)出版社,2004:308
[6]賈艷艷.論余華小說的生存意識[J].中州學(xué)刊,2003(01):83
[7]張琰.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生存哲學(xué)[J].東疆學(xué)刊,2003(04):74-75
作者簡介:崔建國(1990--)男,陜西咸陽人,長江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