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曉,彭瑜華,張 敏
(昆山江錦機械有限公司,江蘇 昆山 215331)
液壓拉桿油缸作為液壓系統(tǒng)的執(zhí)行元件,對其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密封的可靠性要求極嚴格。借助ANSYS有限元軟件設計液壓拉桿油缸的結構,并對密封部件進行分析,確保油缸的性能。
在大型船用柴油機中,燃油泵是柴油機的核心部件,完成高壓燃油的規(guī)律性輸出,其穩(wěn)定性是確保柴油機工作一致性的關鍵。為測試燃油泵的動作、耐壓、潤滑性能和耐久性,設計燃油泵測試裝置液壓系統(tǒng),驅動油缸的設計是液壓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1]。某型柴油機燃油泵結構見圖 1,燃油泵柱塞直徑 28mm,柱塞行程20mm,噴油壓力100MPa。
根據(jù)燃油泵的載荷條件,設計油缸的驅動力為61.6kN,耐壓測試時的驅動力為額定工作壓力時的1.5倍。根據(jù)最大載荷值設計油缸的缸徑為63mm,桿徑為30mm,有效行程為20mm,額定工作壓力為30MPa,液壓油缸結構見圖2。
圖1 燃油泵結構
圖2 液壓油缸結構
1.1.1 缸筒壁厚計算
缸筒壁厚參照文獻[2]中液壓缸的壁厚設計計算,缸筒材料選用38CrMoAlA,缸筒內(nèi)徑設計為φ63mm。當3.2≤D/δ<16時,液壓缸筒屬于中等壁厚,則有:
式(1)中:δ——缸筒壁厚度;py——試驗壓力,取工作壓力的1.5倍。D——缸筒內(nèi)徑;ψ——強度系數(shù),對于無縫鋼管,ψ=1;c——計入壁厚公差及腐蝕的附加厚度,通常圓整到標準厚度值;[σ]——缸筒材料許用應力:[σ]=σb/n,σb——缸體材料抗拉強度;n——安全系數(shù),n=3.5~5,一般取n=5。
對于38CrMoAlA鋼[2],σb=980 MPa,則[σ]=196 MPa。
考慮壁厚公差及腐蝕的附加厚度,壁厚圓整為8.5mm,則缸筒的外徑為80mm。
1.1.2 缸筒有限元分析
通過有限元分析校核缸筒在最大載荷下的徑向變形,確保缸筒的變形量在密封件允許的間隙范圍內(nèi)。
1) 分析缸筒采用Solid185單元,六面體網(wǎng)格劃分,共有66456個單元,76960個節(jié)點。對缸筒內(nèi)表面施加45MPa的壓力,缸筒兩端面施加軸向的全位移約束。
2) 經(jīng)有限元分析得,缸筒的徑向最大變形量為0.052mm(見圖3)。滿足選用的特康格來圈推薦的H8/f7的配合公差[3]。因此,缸筒的剛度滿足密封件對徑向間隙的要求,從而保證油缸的內(nèi)泄?jié)M足設計要求。
3) 有限元分析缸筒的節(jié)點 von Mises,最大應力為 208.723MPa,均布在缸筒的內(nèi)表面,因此缸筒在45MPa壓力作用下,能夠滿足強度要求(見圖4)。
圖3 缸筒UY方向變形
圖4 缸筒von Mises應力分布
圖5 活塞桿的von Mises應力分布
活塞桿驅動燃油泵的導筒,輸出載荷值,驅動燃油泵泵壓,通過有限元分析活塞桿的強度,確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同時計算剛度值,確保變形量在密封件的允許間隙內(nèi),保證密封的可靠性。
分析活塞桿在最大載荷 92.4kN作用下的強度和剛度。采用Solid185單元,共劃分587266個單元,98745個節(jié)點?;钊麠U的端面施加全位移約束,活塞的無桿腔端面施加45MPa壓力。有限元分析活塞桿的von Mises應力的單元解平均值(見圖5),最大應力為451.1MPa,在有桿腔截面尺寸發(fā)生變化的臺階位置,由于 40Cr材料的屈服強度σs=785MPa>451.1MPa[4],因此活塞桿在最大載荷92.4kN作用下,能夠滿足強度要求。
為改善活塞桿截面尺寸變化臺階處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該位置結構由R1的過渡圓角優(yōu)化(見圖6)的卸荷槽結構,從而大大降低應力值。有限元分析活塞桿的最大徑向變形量見圖7,最大變形值為0.009mm,活塞桿剛度滿足密封和受載的要求。
圖6 活塞桿卸荷槽結構
圖7 活塞桿UY方向變形
活塞桿屬于動態(tài)密封,必須滿足在所有工作條件下沒有動態(tài)泄漏,因此,良好的密封結構型式設計是確保桿封可靠的關鍵。
設計的活塞桿密封結構型式見圖8。采用U型圈和斯特封串聯(lián)的兩道密封結構形式,可以在靜態(tài)及動態(tài)均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密封間不會形成有害的困壓。這種密封結構具有摩擦小、效率高、起動無爬行、無粘滯、耐磨、可靠性高的特點。防塵圈能可靠地刮除外界的臟物,活塞桿上仍可保留一定的油膜,能有效地防止外部的顆粒、臟物和水分進入液壓系統(tǒng)。耐磨環(huán)主要起活塞桿的導向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徑向載荷,防止活塞桿與導向套接觸,從而有效地避免導向套磨損或刮傷活塞桿。
端蓋主要起固定缸筒和連接油口的作用,因此端蓋與缸筒密封結構的設計是確保密封可靠性的關鍵(見圖9)。
常規(guī)的端蓋密封結構中“2”和“3”處都使用O形圈密封,○形圈靜態(tài)密封時推薦使用的壓力小于10MPa,但在實際使用中用于額定 16MPa壓力時無任何滲漏發(fā)生。由于本油缸設計的額定工作壓力為30MPa,因此2處端面密封件采用方形密封件。方形密封件作靜態(tài)密封時,即使在高壓下方形幾乎保持恒定,推薦使用的工作壓力可以達到50MPa[5],因此更改后的結構能夠滿足30MPa額定工作壓力的要求。
圖8 活塞桿密封結構
圖9 端蓋密封結構
主要測試油缸的耐壓性能、動作性能和內(nèi)泄漏量。試驗臺測試見圖 10。調整試驗臺主溢流閥壓力為(45±0.5)MPa,對油缸處于活塞桿完全伸出和活塞桿完全縮回兩種位置各保壓 5min(見表 1),然后檢查油缸的各結合處、活塞桿油封處有無滲、漏油現(xiàn)象。
圖10 液壓油缸測試
測試油缸的內(nèi)泄漏量,對油缸無桿腔施加(45±0.5)MPa的壓力油,使油缸活塞桿完全伸出,然后拆除有桿腔聯(lián)接油管,測試30min后,用量筒測量的泄漏油量為1.2ml,小于標準[5]中φ63mm 缸筒內(nèi)徑對應 0.08ml/min的內(nèi)泄漏量要求的標準。調節(jié)試驗臺主溢流壓力為(30±0.5)MPa,使油缸全行程往復運動20次,油缸運行平穩(wěn),無爬行、卡滯現(xiàn)象。通過試驗臺測試油缸的耐壓、內(nèi)泄量和動作性能,油缸的各項試驗數(shù)據(jù)滿足設計要求。
表1 油缸耐壓試驗測試
2.2.1 油缸耐久性試壓要求
對于雙作用油缸,當活塞行程L≤500mm時,累計行程≥100km,在額定壓力下使被試油缸以設計要求的最高速度連續(xù)運行,每次連續(xù)運行8h以上,記錄累計行程或換向次數(shù)[6]。按油缸的行程20mm,活塞桿完成一次往復運動的時間為2s計算,完成100km行程時需要運行約60d。
2.2.2 油缸和燃油泵同時測試
油缸的耐久性測試同燃油泵的耐久性一起測試,試驗裝置的液壓原理見圖11。液壓泵③泵出高壓油,通過換向閥⑥實現(xiàn)油缸⑧的伸出和縮回動作,通過壓力開關⑨自動控制換向閥⑥動作,油缸⑧動作次數(shù)通過計數(shù)器累計。油缸驅動燃油泵⑩泵出高壓油,負載通過調壓閥?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對油缸⑧和燃油泵⑩在帶載狀況下的耐久性測試。
油缸耐久性試驗裝置見圖12,完成耐久性試驗后,檢查油缸各聯(lián)接處、活塞桿封處無滲、漏油現(xiàn)象。因此,通過油缸的耐久性試驗驗證了油缸結構設計的正確、合理性[7]。
圖11 液壓試驗裝置原理
圖12 油缸耐久性試驗裝置
1) 拉桿油缸在工業(yè)液壓系統(tǒng)中應用廣泛,其強度、剛度和密封性設計是油缸結構設計的關鍵,通過理論計算和有限元分析證明了油缸結構設計的可行性,強度、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2) 油缸的活塞桿封采用U型圈和斯特封兩道串聯(lián)的密封結構,確保油缸在動態(tài)運行下桿封的可靠性。桿封采用防塵圈、U型圈、耐磨環(huán)、斯特封的布局結構設計,在實際使用中證明是可靠的;
3) 通過對油缸的靜態(tài)性能試驗和耐久性試驗,油缸各結合面處無滲油、漏油現(xiàn)象,動作流暢,工作可靠。因此,設計的油缸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結構安全、性能可靠。
[1] 宋忠娟. 燃油系統(tǒng)供油單元的配置研究[J]. 上海造船,2011, (3):50-51.
[2] 機械設計手冊委員會. 機械設計手冊新版第4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Trelleborg. 液壓密封件-直線往復運動[J/OL]. www.tss.trelleborg.com. 2006, 5.
[4] 機械設計手冊委員會. 機械設計手冊新版第1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5] Trelleborg. 靜態(tài)密封件[J/OL]. www.tss.trelleborg.com. 200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yè)標準JB/T 10205-2010:液壓缸[S].
[7] 黃亦飛,楊 燕,湯立德. 船用機械液壓管系投油研究[J]. 上海造船,2011, (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