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麗娟/吉林省磐石市福安街中心小學校
從“對話”入手解讀文言文教材《十六字令三首》
修麗娟/吉林省磐石市福安街中心小學校
教材解讀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它關系到教師的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與實施;更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達成。解讀教材在當今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如何正確把握小學階段的教材解讀,尤其是文言文教材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的解讀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文言文教學;《十六字令三首》;學生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以毛澤東的《十六字令三首》為例,我們可以從“對話”的角度入手,層層深入解讀文言文教材。
實現(xiàn)與作者的對話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要表達什么樣思想情感,要傳達什么樣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作者個人生平、歷史背景、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論世”,只有做到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xiàn)對文本的準確解讀。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其它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等。如我們解讀毛澤東的《十六字令三首》時,首先應從作者毛澤東入手,了解其偉大的生平,從而體會其作品的風格與特色。毛澤東,一個炎黃子孫耳熟能詳?shù)拿帧J恰案医腥赵聯(lián)Q新天”的開國元勛,也是“激情豪邁”的詩人,一生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無比豪放,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就包括人們爭相傳誦的《十六字令三首》
著名教育家張志公曾說過:“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币I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與文字對話,品偉人情懷。在這短短的十六字里,要填充出一個完整、豐滿的形象來是非常困難的, 而毛澤東做到了。這三首小令通過寫山,詠物言志,情景交融,這三首小令氣勢博大雄渾,豪放灑脫,氣韻天成,句句是神來之筆,盡顯山之體勢,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負,足令鬼神動容。
第一首: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詩人巧妙地化用貴州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币粋€“驚字”將詩人的動感,眼神,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傳神。也暗示著人在山面前的屈服。而“快馬加鞭未下鞍”又寫出了紅軍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此詞寫于長征途中,為了貼近理解,須回顧當時歷史背景: 在一年多時間里,紅軍折損大半,根據(jù)地喪失90%,僅剩下陜甘邊區(qū)一塊。在這種情況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已無能為力,被迫遠征,北上抗日。
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這首詞:山,交待不平地形。快,準確描繪了戰(zhàn)略轉移的軍情急驟和敵強我弱的形勢嚴峻。驚,不是后怕,而是令人不敢想象、難以置信的驚喜:此險闖過,奇難何懼?表現(xiàn)出紅軍的自豪與驕傲。
第二首: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長征路上,有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又有土匪襲擊、不明真相的少數(shù)民族的阻礙。天然之險、人為之兇,山,不是自在、寧靜、孤立的山。
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奔,向前;騰,向上;急,緊迫。一幅瘦馬奮蹄、哀兵倍勇、戰(zhàn)機不可貽誤、殊死拼殺前進的情景。萬馬,狀寫戰(zhàn)場之遼闊、規(guī)模之宏大;猶,令人身臨其境;酣,把整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勾畫得淋漓盡致。滿目紅軍將士,頂狂風惡浪、冒槍林彈雨,臨危不懼、奮勇爭先、義憤填膺、英雄群像,躍然紙上。
第三首: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黨開始獨立自主,紅軍節(jié)節(jié)勝利。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陜北,長征告捷。長征的勝利,不僅呼應了南方游擊戰(zhàn)爭、鼓舞了白區(qū)地下工作,而且為促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逼蔣抗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欲墮,日寇肆虐,國軍退縮,東北淪陷、華北告急,中華大地生靈涂炭。民不聊生,邦賴誰主?賴以拄其間。這座上拄天、下拄地的人民靠山,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以山壯黨,這中山之柱,不僅形象雄壯、穩(wěn)固,而且表現(xiàn)了黨和紅軍滿腔熱忱、極端負責、勇?lián)姑暮滥懼倚?。猶如一曲勝利凱歌、一篇征討檄文,鼓舞將士:再接再厲,誓師抗日!
新課程理念下,提出了教師應在解讀教材時,與編者對話,只有與編者對話,才能真正的了解文言文教材的編寫意圖。在解讀教材時,我們不妨把教參、把自己熟知的解讀擱置起來,擺脫慣性,超越偏見,把文章本身讀透,做“文本的知音”;這樣做還不夠,還要站在課程的角度想,為什么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這兒,這一課必須教什么,可以教什么,可能教什么,教學這一課如何與這個學段、這個單元的教學相互呼應、相互構建起來。只有關注到這個文本作為“教材”的“價值”,才能真正與“教科書編者”對上話來。
閱讀是大海,文言文的閱讀是其中的一個支流,課外閱讀會形成無數(shù)涓涓細流,匯聚成足夠充沛的水量,托起學生的語文能力之舟。學生如果能經(jīng)常性地閱讀文言文,領略我國古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斷積累,必將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豐厚其文學底蘊。因此,克服小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感受文言文的美感,是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中的主要任務。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