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書樂
跨境電商跨不過界
文 | 張書樂
海外購盡管表面上面向全國消費者提供海外性價比很高的商品,但事實上可選擇的范圍卻很狹窄,缺乏可供擴展的應用場景。
跨境電商概念在2015年年初開始集中釋放,表現與早前的移動支付選擇打車、O2O選擇外賣大戰(zhàn)、生鮮電商選擇車厘子這樣的突破口相似,跨境電商的入場依舊選擇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進行展開——母嬰用品垂直電商。
跨境電商的突然紅火有其直接的背景。據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的“海淘族”數量由2013年的1800萬增加到2000萬,消費額從2160億元增加到10000億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市場,而且其增長速度十分可觀。而“海淘”的第一訴求就是母嬰用品,如果說得更垂直點,則是洋奶粉。
這一特質直接支撐起海外購電商的放量。2014年,一批跨境電商平臺紛紛成立,包括擁有大背景的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亞馬遜海外購,以及洋碼頭、蜜芽寶貝、蜜淘等獲得巨額融資的創(chuàng)業(yè)型跨境電商平臺;2015年1月,同樣是互聯網巨頭的網易上線考拉海購與具有物流優(yōu)勢的順豐幾乎同時推出海淘業(yè)務。
近日,考拉海購啟動了“紙尿褲狂歡節(jié)”活動,全場商品低于市場價五成,進口花王紙尿褲價格低至單片0.7元。而以紙尿褲進場的也不止考拉海購一家。該款紙尿褲,4包S碼82片裝國內市場價752元,而在活動期間,洋碼頭396元,蜜芽寶貝392元,網易考拉海購380元,價格優(yōu)勢極其明顯。
之所以沒有選擇洋奶粉做突破口,關鍵在于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消費者對洋奶粉的迷信已經不再強烈,而其他品類中,風頭最勁的日本馬桶蓋也有點過氣,海外購電商們只能自己制造新的引爆點。
這同時也暴露出了海外購模式的弱點,即如同移動支付、O2O和生鮮電商等習慣性制造爆款的領域一樣,海外購同樣缺乏可供擴展的應用場景。換言之,即海外購盡管表面上面向全國消費者提供海外性價比很高的商品,但事實上可選擇的范圍卻很狹窄。有信譽背景的海外購的火爆,主要是占據了過去以散戶為主、不太靠譜的海外代購的原有市場和消費族群。
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過30%。隨著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區(qū)的逐步建立,政策利好給跨境電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機遇盡管很大,但施展空間卻過于狹小,即國內產品在家電、家居、服裝、鞋帽、數碼等產品之上,較之海外產品已經不再有太大差距,甚至已經超越它們。而海外購產品,過去高度集中于食品和母嬰用品,這是消費者需求的自然聚合,其實根本上還是源自國人對食品安全的不安全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人在消費觀念上的“洋貨至上”已經逐步退位,僅僅在少數幾個領域還殘留質量崇拜的今天,海外購的未來僅僅也只是傳統(tǒng)電子商務的一個產品補充而已。因此,平臺電商在未來的競爭中會更占優(yōu)勢,不僅僅是資本雄厚的緣故。
跨境電商喜歡這樣的場景描述:從下單到收貨,一般只需2—3天,一個飛利浦的剃須刀,國內售價1800元,國外售價1000元左右,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價格只需1200元左右。其實,這依然是電子商務減少渠道環(huán)節(jié)實現降價的把戲,只是這次繞過的是國內總經銷們。而這種降價幅度,最高的或許在奢侈品、汽車等之上,其下一個爆款也就呼之欲出了……
而國內電子商務企業(yè)在很大程度上,亦會把海外購模式作為其跨境電商的主要實現形式,其目的依然是在中國市場內形成更大的長尾效應。至于選擇保稅進口+海外直郵(天貓國際)、自營+招商(蘇寧海外)、自營跨境B2C平臺(亞馬遜、1號店)之類的運營模式,其實都只是如何降低海外購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價格游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