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甘南州合作一小
如何建立民族地區(qū)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探討
李春燕/甘南州合作一小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布了小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區(qū)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民族地區(qū)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行探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fā)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復雜,它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需要學生對教師尊敬和信賴。以愛為本,關注學生;改革模式,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注重個性,多一點欣賞的眼光。
民族地區(qū);師生關系;關心愛護;以生為本;注重個性
在當今教育教學活動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fā)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復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尤其是對于民族地區(qū),更要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yè)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要善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像一抹潤滑劑,它不僅拉近了學生的心靈,更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本人根據(jù)多年在民族地區(qū)的教學實踐,覺得要處理好師生關系作為老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這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師獲得教育教學成功的基石,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那么在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我們到底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關心、愛護學生呢?
(一)以愛為本,關注全體學生,多一點尊重和信任
愛心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教師的愛源于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知之越深,才能愛之越切。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他們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他們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成績落后的學生。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要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緒,樂于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當然,教師的愛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所以每學期開始我都會盡力在前兩周記住所有學生的姓名,這樣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能隨時叫出學生的名字,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尊重,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給學生制定出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英語學習計劃。對于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作業(yè)及復習等都會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在具體規(guī)范的引導下快速進入角色。
(二)改革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shù)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小組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的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每個學習小組按成績、性別、性格等均衡搭配,確定一名成績優(yōu)秀、負責的學生為組長。那么在合作學習時,小組中幾個人都會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能充當教師角色,給成績落后的學生進行講解,比單純的教師講解更能讓學生接受,且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引導,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滿足學生的各種內在需要,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注重個性,多一點欣賞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于應有的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如果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任何學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學生的自信可以在欣賞中建立,優(yōu)秀的品質可以在欣賞中發(fā)揚。教師的欣賞是他們勤奮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所以,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被欣賞的愉悅體驗中奮發(fā)、崛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jié)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他們成績不好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多鼓勵,多表揚,蘇霍姆林斯基說:“贊美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高明。”在課堂教學中更要啟發(fā)和鼓勵他們參與,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教師如果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一定能喚起學生對教師教育的認可,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很容易建立感情,同時也很容易形成敵對的關系。作為老師要想得到自己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就要先去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但是怎樣去愛學生,怎樣教育學生,是值得我們每個老師仔收尋的問題。
1.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注意一下我們在課堂上一些細節(jié)。比如我們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微笑,多向學生投一些贊許的目光。盡管這些對我們每一個老師來說很容易做到,可有些老師以為在課堂上越是嚴肅就越能有威信,所以很少在課堂上給學生以微笑?!凹毠?jié)可以感動人”,尤其是對班上比較調皮或后進生,這樣會讓他們感到老師還是愛他們的,關心他們的,所以不會和老師產生敵對情緒,相反這種無言的關愛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膽小的學生多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對后進生多給一些發(fā)言的機會。在課后我們老師還可多與學生交流。甚至有必要與個別學生談心,去了解他們內心的一些想法,同時利用活動時間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或游戲。這樣更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老師的害怕心理,從而把老師當做自己的朋友。由此學生也就尊敬和信任自己的老師。
2.要在生活上要多關心和幫助學生。作為學生有許多事都不會做,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的引導與幫助?,F(xiàn)在的中學生,在家里任何事都是由父母包辦,所以在學校什么都不會做。要想讓他們從小就學會自理,老師就得手把手的去教。在這種教的過程中讓他們覺得老師就像自己的父母。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里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敬之感,一種信賴之感。當學生生病時,老師要對學生說一些關心的話語,有必要時還可以去家中探望學生,給學生補習功課。真正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朋友。
3.老師要言而有信。在平時的生活中,老師說的話就如圣旨,許多學生說一不二。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老師在學生面前做的承諾,就要說到做到。如果光說不做,就會使學生對老師失去信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老師在前一天留下家庭作業(yè),說第二天要檢查,結果第二天卻沒有檢查,這樣會使一些學生產生不完成作業(yè)的念頭,也使學生覺得老師是不信守諾言的老師。因此,作為老師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做一個信守的人,這樣,學生才會相信你更加尊重你。
以上兩方面,是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看似容易的問題,它卻更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真誠地去實施,教師一時的作法是得不到學生的長久信任與尊敬的,時間才是檢驗師生關系處理的標準,我們堅信,教師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將會永遠在教學過程發(fā)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