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江蘇韻華景觀建設有限公司
垂直綠化造景的調查與分析
——以蘇州園林為例
李文華/江蘇韻華景觀建設有限公司
通過對蘇州古典園林(如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等園林)的垂直綠化植物的實地調查,結果表明用于綠化造景的主要攀援植物約為十余種;應用形式主要為吸附式、攀援式等形式。對垂直綠化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垂直綠化;植物;應用形式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的快速推進,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可以用來建設城市綠地的土地越來越小,但市民對綠化的需求卻越來越大,因此垂直綠化已成為緩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利用之間矛盾的有效措施。垂直綠化,形象的說就是讓“綠化長高”,往空中長,在建筑物、構筑物等的立面或頂面進行綠化種植的一種綠化方式。在園林中的墻體、廊架等隨處可見垂直綠化景觀,攀援植物與園林中其它硬質景觀相結合,不僅軟化了硬質景觀、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園林意境,也彌補了平地綠化的不足,提高了綠視率,豐富了綠化的層次。
1.1調查時間與地點
時間主要集中在各園林植物生長旺盛,還未落葉之時;地點主要是蘇州古典園林如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等園林進行垂直綠化造景的實地調查。
1.2調查方法
主要分為查閱資料、實地調查、材料整理,最后得出調查成果。
2.1植物種類
利用攀援植物造景。據(jù)調查,蘇州古典園林中用于垂直綠化造景的植物有十余種,有薜荔、絡石、爬山虎、五葉地錦等具有吸盤或氣生根的藤本植物,這些植物多與山石、墻體、籬垣結合;廊架上多纏繞紫藤、木香等植物;而山石與水體之間卻常種植迎春、云南素馨等。常春藤及禾本科的竹類等植物,常用于坡面綠化,遮蓋裸露的地面,增添自然野趣。
2.2植物選擇
喜陽的攀援植物(如凌霄)應種植在向陽的地方,如東南向的墻面或構筑物前;而耐陰或半耐陰樹種(如絡石)應種植在背陽的地方,如北向墻面或構筑物前或在高大喬木下面如:常春藤。
構筑物的高度小于2m,可種植:薜荔、絡石、常春藤、迎春、云南素馨、竹類等;高度在2~5m之間,可種植:葡萄、紫藤、木香、薔薇等;高度在5m以上的地方,可種植爬山虎、凌霄等。
3.1 吸附式 墻面綠化為蘇州古典園林中常采用的垂直綠化形式之一,利用攀援植物打破墻面呆板的線條與單調的色彩,構成一幅壁面。如:在網師園萬卷堂西側的山墻上攀爬了一株高大的白木香,使原本高大的山墻顯得生動、有趣;耦園西花園西墻上爬山虎覆滿墻壁,夏天,蒼翠欲滴,煞是好看,秋天,葉子變紅,更是別有一番韻味;留園的華步小筑,一株爬山虎古藤沿墻體向上伸展,在較小的空間內,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3.2攀援式 以攀援植物覆蓋亭廊頂部及側方,利用垂直綠化植物的攀援、纏繞等習性,形成綠廊、花廊和果廊,可以遮陰避陽、觀花觀果、供游人休憩。如:獅子林修竹閣旁邊的紫藤花架,春季開花時,紫色花序自然下垂,從遠處看好似一條紫色綢帶,別有一番風味;拙政園到影樓東西兩側有一亭一廊,分別種有一白一黃的木香,黃木香覆蓋在廊架上,待到開花時節(jié),滿目金黃碧綠,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芬芳;白木香攀亭而上,形如傘狀,白花綠葉,微風拂過,滿園彌香,令停下休息的游人有視覺和嗅覺的雙重享受。
3.3附石式 山石在造園中應用較多,為避免山石過分顯露而顯得生硬且色彩單調,一般用攀援植物附著其上,使其與周圍環(huán)境相融合。滄浪亭入口處,黃石假山上布滿絡石、薜荔,與假山下的菲白竹等低矮灌木相協(xié)調,給人一種幽靜深遠的感覺。
3.4懸垂式 水作為園林的靈魂要素,其與地面相接處的駁岸,為避免銜接過于生硬,常在水體波岸邊種植云南素馨、迎春等枝條彎曲向下的灌木或匍匐生長的薜荔、絡石、何首烏等蔓性灌木,使其與水體銜接自然,同時水中倒影也別有一番風味。耦園東花園池邊有一株紫藤臨水生長,好似少女在面水梳妝,與水體相映成趣;留園冠云峰周圍,鋪滿箬竹,周圍的駁岸已被薜荔、絡石、何首烏完全遮住,增加了親水效果;網師園彩霞池南部的云岡基部密布絡石、薜荔,有的向上攀援,“抱”滿整個石頭,有種山林野趣的韻味。
3.5裹干式 園林中的古樹較多,她們是園林中的“資深美女”,用垂直綠化進行“美容”,營造出一種枯木逢春的景象。拙政園雪香云蔚亭旁的一棵香樟樹上長滿了絡石,使其與周圍同樣被絡石吸附的山石融為一體;留園可亭南面水池邊,不僅周圍駁岸披滿了絡石、薜荔、就連岸邊的一株榔榆也被披上了一層綠衣,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視覺效果,即使冬天榔榆凋落,也有薜荔這層綠衣。
3.6匍地式 坡地、斜面借助攀援植物掩蓋裸露的地表土壤、山石等,不僅美化坡面,也與地上的喬木、灌木形成良好的層間結構,使得林間野趣十足。藝圃池塘西部坡地,各種竹類、地被植物布滿整個坡地,也為地下生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增加了生態(tài)多樣性;滄浪亭所在坡地上遍及絡石、箬竹、菲白竹等,使得坡面角度緩和,野趣十足;留園聞木樨香軒所在的坡地,上層有高大的銀杏、中層有桂花、下層有箬竹等各類竹類以及各種灌木,不留空地。
3.7 籬垣式 籬垣在古典園林中主要起到分割空間、防護的功能,常以竹竿編制成弧形、圓形、云線等結構以卷須類、纏繞類植物纏繞而上,增添了活潑生動之感。怡園一株白皮松,樹干彎曲,傾斜伸至水中,綠色的絡石攀附在籬垣上,形成色彩對比鮮明的景色。
3.8遮壁式 園橋在古典園林中起銜接水域兩岸景色,豐富園中水景的功能,也是游客立足鑒賞所在,所以常用攀援植物以橋壁為畫板進行垂直綠化的種植。網師園的引靜橋是蘇州古典園林中最小的石拱橋,在其橋壁及其周圍的駁岸覆滿了絡石、薜荔,掩蓋了橋洞,起到了藏源的作用,營造出一種自然山水之美。
4.1垂直綠化植物種類少,有的生長不良
蘇州古典園林中垂直綠化植物種類很少,應用大多以爬山虎、絡石、常春藤等為主,各垂直綠化形式大體相似,缺乏多樣性;植物的生長習性不同,應用方式對其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如:常春藤因其耐陰性,所以適合在有遮陰條件的坡地上生長,但將其應用在墻體上,則生長不良,且攀援能力不強,很難像爬山虎那樣布滿整個墻面。
4.2垂直綠化植物觀賞期不長
進入秋冬季節(jié),落葉植物凋落后,給人一種滿園蕭條的感覺,垂直綠化植物也是如此,如:粉墻黛瓦上郁郁蔥蔥的爬山虎,冬季凋零后露出一副蒼老的面孔。
4.3垂直綠化植物缺少意境美
垂直綠化植物雖然很好的軟化了硬質景觀,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園林環(huán)境,豐富了綠化層次,但在應用時,缺少意蘊美的利用,在造景中如能合理運用,可形成詩情畫意的意境。
5.1 選材適當,適地適載
蘇州古典園林垂直綠化在選擇植物材料時,應充分利用在當?shù)厣L良好的樹種,適地適載,生長很好且應用廣泛的有:爬山虎、絡石、薜荔、紫藤等。灰白色的粉墻黛瓦上適宜配置秋葉變紅的爬山虎,但在紅色構筑物上則較難展現(xiàn)其深秋風采。在保證植物生長良好的同時,應適當引進新品種,加強馴化野生品種,豐富植物種類,增加觀賞效果。
5.2 綜合特征,合理配置
考慮到季節(jié)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造景時,應盡可能選擇生長周期錯開且色彩搭配適宜的不同種類植物,延長觀賞期,達到四季有景可觀。
5.3 融合于景,創(chuàng)造意境
在應用攀援植物過程中,既要考慮植物的自然美,更應利用其意蘊美。蘇州古典園林的造園者也利用了這點,但總體很少,如:留園中部曲溪橋的紫藤廊,紫藤以示好客之意,表達了園主熱情待客之意。自古以來,許多植物被文人雅士賦以精神寄托,如:梅花象征傲骨,竹象征孤傲的氣節(jié)等,使植物形象成為某種社會文化,為歷代文人墨客,丹青妙手垂青對象。
[1]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2]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3]臧德奎,周樹軍.攀援植物與垂直綠化[J].中國園林,1000-6664(2000)05-0079-03.
[4]魏玉晗.垂直綠化植物的選擇與布置[J].現(xiàn)代園藝,2013(1).
[5]魏嘉瓚.蘇州古典園林史[M].上?!蒙虾H?lián)書店,2006.
[6]陳從周.說園[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