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居易的《長恨歌》,從歷史的真實角度上審視,李、楊之間的愛有其本質(zhì)屬性,是一種君王與后妃之愛。這樣的愛情生活首先就表現(xiàn)出封建性與腐朽性:李、楊愛情的出發(fā)點是唐明皇的“重色”,由“漢皇重色思傾國”的欣賞美色而發(fā)展到對楊妃的寵愛;“楊家有女初成長,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作者在這里將唐明皇把兒子李瑁的妃子度為女道士這一事實進行了掩蓋,媳婦與公公之間的這場超越倫理的感情便不再稱之為愛情;“春從春游夜專夜”“玉樓宴罷醉和春”,李、楊的愛情基礎并非有共同理想,而是共同享樂生活,他們的享樂背負著沉重的政治負擔;“姊妹弟兄皆列土”,楊家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造成了政治的腐敗“外戚專權”,也是封建與腐朽的表現(xiàn),必然導致的直接惡果就是社會危機的產(chǎn)生與矛盾的爆發(fā)?!傲姴话l(fā)無奈何,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逃亡中的玄宗無可奈何讓人將楊貴妃縊死軍前,對此,玄宗只是掩面!若玄宗當真愛著楊貴妃,面對這般情景怎能不相救?江山與美人,唐玄宗不管內(nèi)心有沒有過猶豫,有沒有過躊躇,他最終的選擇還是江山!楊貴妃只落得個“花鈿委地無人收”的結(jié)局。后半部分,作者用充滿同情憐惜的筆觸書寫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入骨思情,看似全詩的主題曲由批判轉(zhuǎn)為對他們堅貞專一愛情的贊揚歌頌,但是,結(jié)尾兩句,“天長地久有窮時,此恨綿綿無絕期”,此句暗示了正是唐明皇自己的重色輕國造成這個無可挽回的終生恨事。
若將其認為愛情說,都有意無意地故意忽視《長恨歌》前半部分具有明顯批評傾向的內(nèi)容,或認為程度較輕,或肆意曲解,或以為不過是整個長詩的“背景”:盡管詩的前一部分也曾將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作了簡單的歷史描述,但這僅僅是為故事的展開交代出時代環(huán)境背景而已。首先從分量上來看,沒有哪一部成功文學作品的背景會占到整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從內(nèi)容上看,前半部分作者的態(tài)度、基調(diào),具有與愛情說相逆的特征。背景并不支持主題內(nèi)容,也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一部作品的背景應該與主體協(xié)調(diào)并有利于突出主題內(nèi)容,而不是相反。
愛情說似乎沒有合理的解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對文學政治功能闡釋最迫切并身體力行的白居易,怎么可能在其以“兼濟天下”為己任的前期、尚在35歲時,恰恰選擇最有爭議、包含政治因素最多的“愛情”材料表達一個純情的主題,而又似乎故意不把其中的政治因素剔除干凈?詩中多處描寫,都曾被指責為“此固無禮之甚”,即白居易如果歌頌帝王或愛情,這樣描寫就太過分、太不適宜了。難道是白居易失誤嗎?設想白居易把《長恨歌》寫成一個純情故事,表達愛情主題,基本上無異于認為當時正年輕并“以天下為己任”的白居易,對帝王的荒情誤國持默然甚至是贊同的態(tài)度!這并不具有邏輯上的可能性。
與愛情主題說相對的則是諷喻說。傳統(tǒng)的諷喻說通常一味否定李楊之間的愛情,包含歷史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帝、妃感情。如陳志新認為:楊貴妃與皇帝之間的行為和感情,只是低級人性因素的一種映射。白楓則認為《長恨歌》中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有別于劉蘭芝與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及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在梁祝和寶黛的愛情中,男女雙方至少在主觀上是平等的,他們的愛情是以相互尊重和愛慕為基礎的,而唐明皇與楊貴妃間的愛情基礎則是唐明皇貪色,而楊貴妃趨利,相關專家和學者認為《長恨歌》中所描寫的唐明皇與楊貴妃間愛情的本質(zhì)就是唐明皇的荒淫和楊貴妃的趨利。
諷喻說時常引用恩格斯在《家族、私有財產(chǎn)及國家的起源》一書中的觀點:現(xiàn)代所談及的戀愛關系,在古代,只在官方圈子以外才有。所以,在諷喻說看來,所謂“生死不渝的愛情”,是后人強加的論點。至于唐明皇寵溺楊貴妃,諷喻說認為則:正是由于唐玄宗的寵愛,才看到他受到的迷惑有多大。對于《長恨歌》,諷喻說認為這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是后人臆想出來的,是幻覺,而并非白居易的寫作意圖。這跟愛情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愛情說可能過度美化了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
愛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認為,真正的愛情必定是也只能是純潔無瑕的,容不得有一絲的褻瀆與玷污!
我很羨慕那種差距很大的人之間能夠有愛情,我也一直堅信這一定就是愛情。
可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沒有物質(zhì)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風都不用吹,走幾步就散了。我們別只譴責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有太多的欲望與封建腐朽,想想看,現(xiàn)在又有多少愛情是純凈的?又有多少人僅僅只是愛你這個人?
不管怎樣,我認為現(xiàn)在的自己離愛情還很遠,但我相信,在學生時代,絕大多數(shù)的戀情應是不帶任何功利性目的的,這也許是唯一一段可以擁有最純潔愛情的時光了。同時我們也該知道該走的路總是會走的,只需在耐心等待的過程中籌集更多的籌碼。當你強大了,你才會遇到比你強大的;當你變好,你才配得起更好的。一句話:愛若虛假,終將褪色。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