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綜合性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教學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中學語文 綜合性學習 教學認知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13-01
改革中學語文教學,以更好地促進中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針對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中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中學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倡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切實豐富中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 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師的提問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需要教師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能毫無根據(jù)地提出問題,而是要針對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目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問題的引入主要是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目前,很多中學語文教師的提問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一般采取單一的提問方式,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需要采取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提問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中學語文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進入具體的中學語文教學課堂,發(fā)現(xiàn)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突出的問題。在整個中學語文課堂中,根本沒有感受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課堂上往往只有語文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對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認知
1.挖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創(chuàng)意,明確學習方向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綜合性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包括知、情、意、行各個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教育部門大力提倡語文綜合性學習,已經成為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局限的一大特色。
在運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要突破教材的局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收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素材。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不斷挖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創(chuàng)意,對于每篇課文的講解,都要明確教學方向,深化學生的思想感情。
2.鼓勵學生走進生活,拓寬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
在通常情況下,語文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工具、圖書館、電視等,其資源非常豐厚。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通過教師對豐富教學資源的介紹和講解,不斷豐富學生的認識。
面對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要求學生動腦動筆,還要收集相關資料,還要不斷與家長、老師、同學等進行溝通,在感悟中讓學生不斷體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3.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說教、不限制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將學生限制于課堂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不斷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和溝通,加強文本與實際生活的溝通,逐步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采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使學生逐步掌握生活化的學習方式,用心觀察生活,感受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 結束語
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要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對于中學的語文教學,更應該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切實提高中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從整體上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