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家具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各個朝代的更迭,經(jīng)過幾千年的積淀,逐漸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和韻味,形成為一門獨特的東方家具藝術風格體系。因此,對中國歷代古典家具的研究,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不同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狀況,還可以了解當時的民族特點、風俗習慣、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等。
中國古典家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風格,在世界家具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至今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不管是古拙質樸的夏商周時期家具、色彩絢麗的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矮型家具,還是婉雅秀逸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漸高家具、柔美簡潔的隋唐五代時期高低家具、簡潔鐫秀的宋元時期高型家具,抑或是簡練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家具,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海內外人士的
喜愛。
古拙質樸的夏商周時期家具
夏商時期家具是我國古代家具的初始時期,家具品種主要包括席、俎、禁和邸,如青銅俎、石俎、漆木抬盤等,這些家具造型紋飾原始古拙,顯得質樸渾厚,而且有一種莊重威嚴之感。對于這種風格的形成,則源于當時人們思想意識中濃厚的神靈崇拜觀念。席、俎、禁和邸,分別是床塌、桌案、箱柜和屏風的始祖。據(jù)記載,夏商時期的人們?yōu)榱吮苊獬睗窈秃涞淖匀画h(huán)境,用茅草、樹葉、樹皮或獸皮做成席,用來當作坐具與臥具。俎和禁在夏商周時期主要作為一種祭祀禮器的用具,都是用于擺放供品和器具的臺子。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商周時代實物,俎從最初的四條腿演變成新的板式腿造型,為后世的桌、案、幾、椅、凳等家具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禁的形狀一般為長方體,外形酷似現(xiàn)在的箱子。而幾在當時主要是為長者、尊者所設計,是憑倚的用具,放在身前或身側,也就是現(xiàn)在靠背的母體。邸則是屏風早期的叫法,《周禮·掌次》中就有“設皇邸”的記載,它是一塊大方板,通常設在天子座后,以木為框,糊以絳帛,上畫斧紋,斧形的近刃處畫白色,其余部分畫黑色,作為天子的專用器具,以此顯示天子“九五之尊”的地位象征。
色彩絢麗的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矮型家具
從春秋到戰(zhàn)國直至秦朝統(tǒng)一六國建立史上首個封建帝國,在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這段時期,促進了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家具的制作工藝和種類得到了質的飛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人們的生活習慣仍保持席地而坐,但家具的使用發(fā)展迅速,開始普及漆繪的幾、案、憑靠類家具,形成了我國漆木家具體系的主要源頭,其簡練的造型對后世家具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楚式漆木家具就是當時典型的代表,作為一種早期的工藝美術形式,種類繁多,色彩絢麗,圖案神奇,包括精美絕倫的漆案漆幾,獨具特色的小座屏和彩繪木床等。例如,在河南信陽出土的漆俎和大床,有彩繪龍鳳云鳥紋,床的周圍繞以闌干,木幾雕刻在木面上,反映出當時高超的家具制作和髹漆技術的水平。到了漢朝時期,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整個漢朝家具制作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是中國低矮型家具的典型代表時期,增加了繩紋、齒紋、三角形、菱形、波形等幾何紋樣以及植物紋樣,出現(xiàn)了有圍屏的榻,各種設在床前的幾,形似櫥和柜的帶矮足的箱子,各種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質家具等,形成了席地起居的家具系列。
婉雅秀逸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漸高家具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過渡時期,隨著各個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高型家具和中原地區(qū)的低矮家具進行了融合,促進了家具制作技藝和品類的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胡床等漸高家具。從魏晉時期起,由于跪坐禮節(jié)觀念的淡薄,垂足坐逐漸得到推廣,但低矮家具仍占主導地位。至南北朝,家具嶄露新風,具有婉雅秀逸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坐類家具的品種增多,床也明顯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床頂、床帳和可拆卸的多摺多牒的圍屏,漸漸流行高形家具。
柔美簡潔的隋唐五代時期高低家具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家具的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制作工藝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追求清新的格調,逐漸形成了造型柔美流暢、雕飾精巧華麗的風格。到了五代時期,家具的造型風格取代了唐代家具追求繁縟修飾的風格,崇尚簡潔無華,樸實大方,為宋式家具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家具進一步向高型家具發(fā)展,向成套化發(fā)展,品種樣式增多,功能齊全。如凳、圈椅、坐墩、床、榻等坐臥類;幾、案、桌等憑椅、承物類;柜、箱等貯藏類;衣架、巾架等架具類;其他可以折疊的屏風等。五代畫家顧閎中在《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描繪了成套家具在室內陳設、使用的情形,床榻有大有小,有的是壺門臺形體,有的是案形結構。前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加流行,幾、案的高度都是以坐面作為參考,坐具既高,促使了桌的出現(xiàn),而且在大型宴會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多人列坐的長桌
長凳。
簡潔鐫秀的宋元時期高型家具
宋元時期是中國家具承前啟后的重要發(fā)展時期,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型家具已普遍流行,完全脫離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家具結構正式確立了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家具在室內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在繼承和探索中逐漸形成了造型樸質簡潔、結構精細合理的風格。到了南宋,家具品種更加豐富,工藝日漸精湛,框架結構代替了壺門結構,腿型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采用榫卯結構,而且還特別重視外形結構與人體的比例。家具種類有高足床、交椅、高幾、琴桌、巾架等。元代家具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型上厚重粗大,具有豪放華美的藝術風格,并出現(xiàn)了一種抽屜桌。在山西文水縣考古發(fā)現(xiàn)的元墓壁畫,繪有一件設有兩個抽屜的桌子,造型奇特,桌面下設有抽屜的創(chuàng)意,以后為明代所繼承,沿用
至清。
簡練精美的明式家具
明代隨著手工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家具的發(fā)展也達到了高峰,在繼承宋元家具的基礎上,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風格“明式”,尤其是硬木家具最為世人所推崇和欣賞。明式家具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功能合理、結構科學、工藝精良、裝飾得體、風格典雅。明式家具用材講究,精選用質地堅韌、色澤柔和、紋理清晰的硬質木材,造型線型簡練,樸實大方。明式家具品類繁多,主要有凳椅類、幾案類、櫥柜類、床塌類、臺架類、屏座類等,制作工藝精細合理,采用框架式結構,均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合部件,大平板則以攢邊方法嵌入邊框槽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形體特征,堅實牢固,能適應冷熱干濕變化。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其雕刻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透雕、漆雕、半浮雕、半透雕等,裝飾以素面為主,局部飾以小面積漆雕或透雕,以繁襯簡,樸素而不儉,精美而不繁縟。家具線條雄勁而流利,通體輪廓及裝飾部件的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用線一氣貫通,曲直轉折,嚴謹準確,一絲
不茍。
雍容華貴的清式家具
明代和清前期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代。清代家具工藝制作精湛,在繼承傳統(tǒng)家具制作技術的過程中,多結合廳堂、臥室、書齋等不同居室進行設計,分類詳盡,功能明確,造型上以渾厚穩(wěn)重、裝飾上以富麗繁縟,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家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鮮明的清代家具風格。
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與明代家具在造型風格、結構、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當一致,發(fā)展到乾隆時期,由于經(jīng)濟的繁榮,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家具特色,依其生產(chǎn)地分為蘇作、廣作、京作。蘇作大體繼承明式特點,不求過多裝飾,重鑿和磨工,制作者多為揚州藝人;廣作講究雕刻裝飾,重雕工,制作者多為惠州海豐藝人;京作的結構用鰾,鏤空用弓,重蠟工,制作者多冀州藝人。清代乾隆以后的家具,藝術風格發(fā)生了巨變,在統(tǒng)治階級如宮廷、府第,家具已成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追求繁瑣的裝飾,利用陶瓷、琺瑯、玉石、象牙、貝殼等做鑲嵌裝飾。特別是宮廷家具,吸收工藝美術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家具,由于過于追求裝飾卻忽視和破壞了家具的整體形象,而失去了家具的比例和色彩的和諧
統(tǒng)一。
(作者單位:仙游縣知音木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