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設計作為2000年后的新興概念,它關于框架流程的定義和其在工具使用方面的前景讓人歡欣鼓舞,但在時代感的背后所揭示的價值觀與意義并未得以很好彰顯和探討。這是當代世界范圍內地理設計“叫好不叫座”的一個原因。
地理認知變化和對價值觀的假設
1.視角變化帶來認知對象關系的變化
普通人基于生活的經驗產生感知,在人類得以從高空觀察世界之前,即使是受過訓練的地理學者也僅僅能從地物的方位變化來識別某些特定的邊界,并由此繪制地圖。1858年,納達爾第一次飛到天空并將影響帶回地面,十年之后,他的影像記錄了巴隆·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這是人類第一次真實的看到他們建造于地面的擴張的秩序?!案唿c”的觀察讓人得以在日常生活的情境外認知地方,加入想象和補充后,17世紀的萊布尼茨站在教堂的高點時,他看到的是一個由各自系統獨立運作組成的有機體——世界。視角的變化擴充了人的經驗尺度,使人得以觀察生活場所之外的地方,并且使觀察“群像”成為可能。這為日后環(huán)境意識的覺醒做了鋪墊,并為改善環(huán)境的分析與設計方法提供了一種基準視角。
2.風景園林的三價體系
自20世紀環(huán)境保護運動以后,風景園林專業(yè)逐步為傳統的社會與美學價值中增添了生態(tài)價值,并在現代主義與環(huán)境問題的加持下,日益重要起來。但生態(tài)價值無法替代社會與美學,人的設計與建造行為總是源自人對于現狀生活的不滿和基于現狀經驗的烏托邦幻想。在純粹的未被施加任何影響和環(huán)境中,人自身的舒適性是無法被滿足的,因而在烏托邦指導下的建造行為總是在尋求其中三種價值觀的平衡,然后變現。
3. 改變視點后觀看的風景園林價值觀
游走于街巷,我們往往不自覺的以一定的標志物為中心,逐漸界定某些確定的邊界,邊界相互銜接構成地圖。風景園林的價值觀卻并不容易似地圖一般界定明晰的范圍,三價體系在實際設計中不得不引入“人”作為重要的參照系:也許是設計者本身的藝術理想,也許是委托方的經濟政治意圖。近年來,很多規(guī)劃設計致力于運用數學分析的方法來消解設計中設計師自身或者來少數委托方的過于強烈的影響,將決策的鑰匙置于理性過濾下的自然過程或者群體智慧。
那么也許可以這么認為:只有在“人”的視角下,三價體系之間的聯系和價值觀本身才得以彰顯與運作。在這個體系中,實在的主體有三個:物質環(huán)境自身,觀看的人自身,還有“他人”;動作為觀看和改變。物質環(huán)境與他人映射于自身,是觀看者對環(huán)境和他人有一個認知,相互比較中演化得出對于自身的認知;自身認知構成一種類似于標準的視點來審視物質和映射,對內部產生的映像進行修訂后通過行動改變物質。“觀看”與“改變”同時進行,不但修正主體和映像,還修正映射規(guī)則本身。
對地理設計不同尺度的“流”的思考
1.地理設計中“流”的解析
地理設計框架可以解讀為建立一種信息平臺,來整合人自身的認知流程、社會發(fā)展過程以及自然環(huán)境過程。類比于生態(tài)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流動,在地理設計的過程中有兩個“流”——物質環(huán)境中的能量流和應設在人自身意識工具中的信息流。二者關系并不能單純的定義為相分離的主客關系,因為二者在生物上有一定的重疊。正因為有重疊的部分,人才得以通過認知產生信息,在信息的指導下動作來改變能量流動。動作本身也有可能改變認知,即映像擁有改變映射規(guī)則的能力,故而其中的信息和物質流能夠逐漸改善自身,形成穩(wěn)定的
結構。
2.設計的量度
規(guī)劃設計中所遭遇的“豐富性”問題可以用遺傳規(guī)律來類比。遺傳信息由四種堿基相互配對排列組合構成,但構成的基本規(guī)則在深入至物種后與復雜相遇衍生,變得難以解析。
正如語言中字符的長短并不能完全昭示字符的意義一樣,設計的量度也并非數量而是信息。冗長并不喻示復雜,簡短并不喻示單一。另外在設計中,信息還要進一步經過設計意圖的篩選,因此在設計的量度方面的甄別還需要一個是否為影像設計的關鍵點的
判定。
3. 不同尺度的風景園林設計
設計中量度的獲取始于對信息性質進行分類,加以推導,識別不同性質關鍵點的相對數量,以此來明晰不同量度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對于風景園林設計而言,“流”在不同尺度有著不同的意涵。
大尺度的規(guī)劃設計涉及的能量流與信息流是以群體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外部能量變遷為生態(tài)過程;內部人類的映像為社會進程,二者互為表里,相互作用,產生文化價值觀的變遷
小尺度的設計以個體表達為核心。物質具備具體的形式,人則以個人感知與經驗反映物質。物質與人互為顯隱,視角的變遷帶來個人世界觀的修訂。
物質構成世界,個人構成社會,個人的世界觀經群體泛化與篩選后成為文化。在由小尺度到大尺度的變遷中,已不僅僅為簡單的
加和。
風景園林設計的“云”
也許可以用“云”這個意向來表達風景園林設計。在其中有水、空氣還有其他的各種微粒。所有物質可以用相位、化學元素構成或者構成結構等來進行類型的劃分。物質之間融合、分解、包含、相離、拼貼,不同的視角解離出不同的關系。云對外顯出卷曲、舒展或者堆積的形態(tài),甚至會躍遷,變?yōu)橛暄?,但是云構成的動力在于氣流的變化,根本則在于重力。風景園林設計的動力在于讓生活更加美好,根本在于更大尺度的延續(xù)。
(作者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作者簡介:焦睿紅(1990-),女,現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風景園林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