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xiàn)各種落差。比如某天發(fā)現(xiàn)熬夜之后要緩好久才能滿血復(fù)活,比如原來引以為豪的酒量節(jié)節(jié)敗落,比如長途飛行再好的艙位都擋不住時差的來臨,又比如需要開始補牙了體檢了,再比如身邊一起成長的朋友們總有得各種病的抱怨了??傊眢w告訴你,必須給生活做減法了。
折射到心理上,原來的沖勁少了,凡事開始思前想后,不再以勞模標準要求自己了,甚至常常安慰自己,我都這把年紀了該吃吃、該玩玩、該浪費就浪費了吧,尤其是出現(xiàn)一個以往不能理解的想法: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曾經(jīng)被認為是浪費的那段光陰。
所有的技術(shù),尤其是藝術(shù)這個門類,都是以成功的減法、分割、剝離、剔除之技巧為上品。藝術(shù)家畫畫,作家寫文章,乃至于農(nóng)民剪枝總要直奔著主題而去,修修剪剪才能更好體現(xiàn)中心思想,得以累累碩果。
人生只有兩種算式,一是加法,層層疊加,處處增碼;一是減法,依次遞減,逐步精簡。這兩種“算式”加減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而凡體肉胎的我們每天都在為加減取舍做決定: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失去一些,得到一些。
每個人對人生的需求不一樣。有人好做加法,以熱烈的風(fēng)光超負荷的工作為己任,我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相反,因為自己做不到這么努力而常?!胺邸彼麄儯澜缫驗樗麄兌滞夥比A。于我而言,或者說以我現(xiàn)在的年紀而言,減法大概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在我心中排第一熱愛的不是藝術(shù),是家庭。當孩子漸漸成熟,父母漸漸老去,我發(fā)現(xiàn)跟他們相處的時光是這般有限,從一個小豆丁成長為能與你對話甚至開始挑剔我的少年,兒子的每一點成長都是我們花費大把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度過的,為此我總是很驕傲,至于曾經(jīng)為他放棄過多少,在他的健康成長面前可以說什么都不是。
但是不能說我不熱愛藝術(shù),一本八周歲的《藝術(shù)財經(jīng)》承載了我對藝術(shù)的所有理想和熱愛。八年來只能說甘苦自知,我的第一根華發(fā)便是拜它所賜??梢哉f,它花費了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不同的是,孩子早晚會脫離我的懷抱奔向更遼闊的天地,對它,卻始終要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一絲倦態(tài),求新求異求持久求生存。
若干年前,江宏偉老師對我說,要誰累死就讓誰做媒體,昨天,他舊話重提,不過就是表揚我居然沒累死還活著。是啊,活著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只是,我愿意更美好的活著,而這前提就是要主動做減法。熱鬧的生命里有許多不堪承受的東西,需要減法,減去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望。舍棄那些可有可無的,放棄那些于事無補的,拋棄那些有害無益的,如同園藝師修剪掉那些多余的枝條藤蔓,或雕塑家剔除掉那些疵點贅塊。
余下的,便只剩兩個字:堅持!
所謂“有為,有弗為;知足,知不足”。既是選擇,更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