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馬年,因而社會上曾一度非常流行“馬上體”,比如馬上有錢、馬上有房、馬上成功……作為一種祝福語,“馬上體”體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對美好生活和夢想的向往,也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望,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說到成功,它卻不是那么輕而易舉地取得的。
當(dāng)前,“馬上體”的盛行暴露出了人們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我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青年畫家去拜訪繪畫大師門采爾,他問道:“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要一天時間,而賣一幅畫卻要整整一年?”門采爾對青年畫家說:“你不妨把它倒過來,用一年的時間去畫一幅畫,說不定一天就能賣掉它?!?/p>
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漫長的時間里經(jīng)過積蓄和磨礪才能成功。曾榮獲201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是一個極為低產(chǎn)的詩人,他一生中僅發(fā)表詩歌163首。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yán)格,一年僅寫兩三首詩。1990年,他因患腦溢血導(dǎo)致了右半身癱瘓,但他仍堅持純詩寫作。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寄托于平靜的文字里。諾貝爾委員會的頒獎詞稱:通過凝煉、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xiàn)實的新途徑。中國的譯者說,他的詩有王籍“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我們能夠想象,一年僅寫兩三首詩,四五年才出一本詩集的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是怎樣的精益求精。他沒有一天停止過寫作,但是因為對文字藝術(shù)的極端追求,他不會急于求成,不會讓詩歌之花隨意綻放。
見過很多人,少年得志,便飄飄然以為自己就要成名成家了。于是,一個個“傷仲永”的故事不斷上演?!般挥诒娙恕?,是最終的結(jié)局。倘若不是急于求成,認(rèn)認(rèn)真真做事,一步一個臺階,成功便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開頭提到的青年畫家,如果他能夠用一年的時間去揣摩技藝,虛心求師,潛心畫一幅畫,成功必定會在前方等候。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dāng)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背晒Φ穆L過程中,艱辛的付出,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沒有這樣漫長的過程,即使一夜成名,也會流星一樣迅速隕滅。
不必“馬上成功”,慢慢成功,成功才禁得起考驗。別著急,慢慢來,成功就在前方的路上等你。
(特約編輯 朱湘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