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年輕求學時曾妄想過:如果我有這樣一枝“生花之筆”該有多好?。∮谑?,他就去請教老師:“先生,世上真有生花之筆嗎?先生能否借給我一枝?”這時,老師拿來一大捆毛筆,說:“你要的生花之筆就在其中,你自己去找吧?!蓖醢彩唤獾貑枺骸罢埾壬n教?!崩蠋熣f:“你用每枝筆去寫文章。如此下去,定能找到‘生花之筆’。”從此,王安石竟寫禿了九百九十九枝毛筆。當他用最后一枝毛筆寫《策論》時,忽然覺得文思如涌泉,行筆似流云。老師看了《策論》,連連點頭贊許:“你已經(jīng)找到了‘生花之筆’!”
通過這個典故,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和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一樣,寫作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生花之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想輕松寫作,找到寫出好作文的秘訣,還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朗讀是積累素材的一絕。讀什么呢?讀好書,讀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像古今中外的名著,自然、歷史、地理、社會等方面的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少兒報刊等。一句話,要廣泛閱讀,就像魯迅先生教導的那樣:“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多讀好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還能學到別人在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久而久之,就會熟能生巧。
第二,聽有學問的人講話。聽,最重要的是做到兩點:一是邊聽邊思。在聽話的過程中,理解分析,聽清語音,領會語意,體會情感,這樣有助于思維、記憶能力的提高。二是邊聽邊記。聽話時要手腦并用,記住要點。
第三,大膽演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要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尋求更多的語言表達的機會。通過多種方式,以說促聽,以說促思,在發(fā)言的過程中訓練聽力,促進思維。同時,要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養(yǎng)成敢說、會說、善說的好習慣。此外,在家里主動與家人交流,在社會上敢于與各種人打交道,都能切實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動筆寫每天發(fā)生的事。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參與的活動、觀察到的景物,都是練筆的內(nèi)容。寫作基本功需要多讀、多聽、多說,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老舍先生在《別怕動筆》一文中寫道:“我們必須深入生活,不斷動筆!我們不妨今天描寫一棵花,明天又試著寫一個人;今天敘一段事,明天又試著寫一首抒情詩,去充實表達能力。寫得越勤,就會有得心應手的那一天?!?/p>
因此,只有勤于練筆,寫作才能得心應手,悟出門道。
(責編 李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