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王 伽藍
引進片還有多大潛力?
國內電影界和輿論對好萊塢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以至于時不時就發(fā)出“只要全面放開,中國電影業(yè)就完了”的警告,然而事實并不支持這樣的觀點。
首先,不管對國產片“恨鐵不成鋼”的情緒有多強烈,國產片在影院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分手大師》和《心花路放》就是例證,更何況主管部門并未放棄對國產片的保護。
其次,引進片也不再是遭受明槍暗箭的二等公民,比如去年11月的《雷神2:黑暗世界》是當年首部同步引進的好萊塢片,但今年從年初開始,同步引進早已超過兩位數(shù),賣座片中沒有引進的漏網之魚屈指可數(shù)。
2013年北美最賣座的10部影片,國內全部引進了不得不說,中影跟華夏活干得漂亮。今年北美的十大賣座片里,《樂高大電影》和《龍虎少年隊2》兩部都沒引進,前者似乎是因為來頭不大,發(fā)行公司沒舍得在其身上用掉一個寶貴的分賬片名額,而后者是喜劇。
2013年北美11到20名的賣座片,國內有五部沒有引進,其中《僵尸世界大戰(zhàn)》可能是照顧我們北方的鄰居,《招魂》是恐怖片,習慣上不會引進,另外三部都是喜劇,喜劇不像動作片和科幻片有全球通行的能力,而是受制于文化差異。
從這幾組數(shù)據(jù)也能看出來,國內觀眾的口味和北美其實異常接近,細微的差別在于對《美國騙局》和《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類奧斯卡選手不太感冒,而對在美國反響平平的《極速飛車》和《敢死隊3》熱情相擁。endprint
大眾電影2014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