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語文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力舉措。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展開論述。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高效課堂 創(chuàng)新能力 實踐能力
隨著高效課堂的逐步構建,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成為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把它貫徹落實到本學科的教學之中。那么,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看法,僅供參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起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存在是一個人求知的起點,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原動力。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的基礎。隨著高效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贊可夫的教學實驗證實:學生在課堂上高興地學和愁眉苦臉地學,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那么,如何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呢?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如果學生對一門課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認真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相信學生,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氛圍,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對學生充分信任,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好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能行,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生疏感、懼怕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心靈的窗戶一旦打開,就會與教師傾心相交,就會全力地傾心于課堂學習中,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二、主動質疑是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關鍵。
著名教育家費科夫指出:“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蔽艺J為,要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突破“教師問,學生答”的注入式教學模式,變教師“自我設疑”為學生“主動質疑”,從而營造出“學生問,師生答”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質疑問難引路,為學生積極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講授《孔乙己》一文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作為現代文學旗手的魯迅,其作品的思想與技巧確有高人一籌之處,然而,有時很令人費解,同學們在閱讀《孔乙己》時,一定會發(fā)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現在不妨把它們提出來,讓我們一起探討。”于是,同學們就會提出諸如以下許多問題:小說開頭為什么介紹魯鎮(zhèn)酒店格局?“我”是魯迅本人嗎?作品寫“我”的意義何在?孔乙己是“大約”還是“的確死了”?作者這樣結尾,用意何在?《孔乙己》是一幕悲劇,然而全文沒有一個“悲”字出現,貫穿全文的一個字是什么?作者這樣安排線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種人對孔乙己的取笑……這樣,學生一旦發(fā)現了問題,提出了疑問,就會主動思索、研究,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大膽發(fā)言、抒發(fā)心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點。
現實生活中,面對同一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理,對于同一個問題,常常有許多種解決辦法?!叭说膭?chuàng)造力就是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擴散思維,強調思考問題時要有高度的自主性、獨創(chuàng)性,有鮮明的具備個性色彩的獨立創(chuàng)見,不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塵,而是多元化尋找問題信息并個性化地予以表述。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呵護學生的自由想象,喚醒學生的智慧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探求志向,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例如,我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在歸納主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者寫本文時的社會背景。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得出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不同的看法。這時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探究、利用所學知識尋找問題答案,這樣就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币囵B(yǎng)這種語文綜合素養(yǎng),僅靠一本語文書、幾節(jié)語文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語文教學必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此,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自然延伸和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學語文。
1.打造“開放的課堂”,引領學生讀書。
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形成,光靠課內的學習是不足夠的,還要加強課外閱讀?;谶@個思想,教師可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通過課外閱讀,既增長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運用并鞏固了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舞臺,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投身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體驗,學會選擇。教師可根據語文教材要求及學生特點,設計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社會這所大學堂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開展課內外的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索求知、獨立解決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一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達到學語文用語文的目的。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和出發(fā)點。
“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GSG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