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紅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蔣村文新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來我國糖尿?。―M)老年患者數(shù)量越來越多,其中61-81歲為發(fā)病的高峰年齡[1]。所學者認為2型糖尿病屬于身心疾病的一種,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指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發(fā)生心理障礙的可能性為45%左右[2]。我院選取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最為觀察組實行慢病管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觀察組56例患者全部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59-87歲,平均年齡(69±3.1)歲,病程最短為6年,最長為31年,平均病程為(21±5.6)年。同期6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為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1-85歲,平局年齡(68±4.2)歲,病程5-32年,平均病程(22±4.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幸福感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進行慢病規(guī)劃管理,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先建立一份患者個人健康檔案,每月一次對患者進行隨訪,詳細記錄隨訪的內(nèi)容。隨訪內(nèi)容主要包括睡眠、體征、用藥規(guī)律性、血糖等其他生活事件。第二、舉行健康教育,每月舉辦一次健康講座,邀請?zhí)悄虿<覍颊哌M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教導患者如何進行情緒平復。第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隨時解答患者的相關問題,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第四,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要求患者根據(jù)自身的情況每天進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第五、為患者制定營養(yǎng)科學的膳食譜,要求患者平衡營養(yǎng),減少鹽、單糖和脂肪酸的攝入,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入。第六、增強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要求患者每周一次空腹時測量血糖,并做好相關記錄,按照醫(yī)生囑咐用藥就診,并戒煙戒酒。第七、同時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進行治療。
1.3 療效判定: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糖化血紅蛋白(HbAlc)及各項常規(guī)檢查,使用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量表(STAI)對患者焦慮程度進行評定,同時利用幸福杜量表(MUNSH)反應患者的幸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構(gòu)成比采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半年后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沒有明顯的變化,觀察組在治療后各項指標明顯改善,治療前后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9.28±2.17 8.10±2.34 55.17±7.09 43.03±6.34 3組別 HbAlc STAI MUNSH 5.56±6.89 36.38±7.23 4.55±6.95 42.127±.63對照組 9.26±2.13 9.18±2.45 53.92±6.39 52.26±6.42 3
慢病管理主要涉及健康教育等,能夠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了解糖尿病各個階段的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從而減輕患者焦慮的心情,增加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3]。健康教育能夠在短時間對患者由于焦慮等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生長激素和胰升糖素和腎上腺素刺激造成的血糖審稿,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4]。慢病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建立患者個人檔案,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教會患者自我檢測和控制血糖,同時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能夠保證治療效果[5]。糖尿病慢病管理中運動指導是重要的內(nèi)容,運動有助于患者進行血糖調(diào)節(jié),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從而增加患者的幸福感感[6]。有學者指出,患者的焦慮水平與其幸福感是成反比的,降低患者焦慮程度能夠提高患者的幸福感[7]?;颊哐乔闆r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軀體功能。有研究表明患者軀體功能的改善能夠提高患者的主觀幸福感[8]。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和免疫力的下降,加上各種疾病的困擾,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的心理障礙,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患者生理機能的恢復,也要重視患者心理的自我感受,提高患者的主觀幸福指數(shù)。建立糖尿病慢病管理是糖尿病進行綜合干預的先進治療手段和方法,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同時能夠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9]。
我院本次研究對觀察組進行了慢病管理干預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進行慢病管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增加患者的主觀幸福感,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上推廣。
[1] 李梅香,鄭華,馬振武.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況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8(4):401-402
[2] 繆小萍,陳虹,姚正元.糖尿病教育對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14(1):28-29
[3] 楊海晨,孫永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11,9(4):282-284
[4] 吳毅,楊曉冰,李益明,等.運動增加糖尿病大鼠葡萄糖運載體蛋白含量及基因表達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80(3):172-174
[5] 張靜平,姚樹橋,何國平,等.住院慢性病人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19(2):240-243
[6] 沈稚舟,吳松華,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J].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12(12)24-25
[7] 劉萃俠,肖健,耿曉峰.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測量結(jié)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淺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23(4):204-206
[8] 韓愛華,余鐵生,李敏.糖尿病患者的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11,7(18):2560-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