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新來
(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城子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云南 德宏 678701)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臨床中十分常見的病癥,又稱之為原發(fā)性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tǒng)感染,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頑固性、持久性的咳嗽,同時伴有咽痛、頭痛、發(fā)熱、呼吸困難等,該病癥不但會引起肺炎,還有可能會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的病變,對患兒的健康和生命具有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肺炎病原體的逐漸變遷,該病癥逐漸顯示出流行的趨勢。阿奇霉素為臨床常用的一種新型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其藥動學性質取得明顯的改善,對衣原體、支原體等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94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給予阿奇霉素治療的用藥方案和治療效果,為其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94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經(jīng)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其體征、癥狀、病原學檢查和胸片檢查結果等均符合《褚福堂使用兒科學》第七版[1]中規(guī)定的相關診斷標準,患兒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劇烈咳嗽,常見刺激性干咳,發(fā)熱(通常體溫維持在(38-40℃之間),伴有鎖骨下疼痛、咽痛、全身疼痛等,有肺部哮鳴音和濕羅音,經(jīng)X線檢查可見患兒肺部呈片狀陰影,在兩肺的下葉比較多見,少數(shù)患兒只見肺門陰影加重,可見間質性肺炎的影響改變,經(jīng)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正?;蛟黾樱?jīng)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或青霉素治療無效,MP-IgM陽性或冷凝集IgM陽性;根據(jù)患兒入院治療的不同時間以及治療期間采用的不同治療方案,將394例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204例,其中男孩114例,女孩86例,最大年齡13歲,最小年齡1歲,平均年齡(7.14±2.04)歲;病程在1天至10天之間不等,平均病程(4.23±1.06)天;觀察組患兒190例,其中男孩106例,女孩80例,年齡在2歲至12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8.01±2.38)歲;病程最長11天,最短2天,平均病程(4.63±1.35)天。兩組患兒的一般情況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分析未見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的檢查和基礎治療,主要包括支持治療、對癥治療和臨床護理,主要采用的措施有止咳、平喘、化痰、降溫、霧化吸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抗感染等。對照組患兒在上述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紅霉素治療,用藥劑量為20mg/kg,將其加入200毫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每日1次[2],待患兒病情穩(wěn)定好轉后,改用紅霉素干混懸劑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10mg/kg,每日用藥2次。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療,用藥劑量為10mg/kg,將其加入200毫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治療,每日1次,患兒病情有所好轉后,改用阿奇霉素顆粒口服[3]治療,用量為5mg/kg,每日2次,兩組患兒均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治療期間嚴格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變化,注意患兒的面色、神志、體溫、呼吸等,記錄患兒的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X線檢查下肺部陰影的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等,注意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情況,并予以及時的處理,并及時上報醫(yī)生。
1.4 療效評定:采用袁壯,董宗祈[3]等人的研究標準評定患兒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兒的各種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臨床體征消失,經(jīng)X線檢查無肺炎表現(xiàn),為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情況和體征有明顯改善,經(jīng)X線和胸片檢查可見肺炎征象有良好吸收,為有效;治療后患兒的癥狀和體征無任何好轉,經(jīng)X線檢查仍見明顯的肺炎征象,或情況加重,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人數(shù)+有效人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分析: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經(jīng)臨床治療和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為98.9%,對照組為70.6%,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對照分析(n=394,%)
2.2 相關指標:觀察組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對照分析(n=394,x±s)
2.3 不良反應:治療后觀察組中有25.5%的患兒有不良反應發(fā)生,對照組患兒的發(fā)生率為10.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n=394,%)
肺炎支原體是引發(fā)小兒肺炎的一項主要病原體,能夠在患兒體內長期存在,若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將會引起病情遷延,危機生命。阿奇霉素是紅霉素A9酮經(jīng)過酯化后得到的新型大環(huán)內脂類藥物,可與病原體核糖體亞基相結合來阻斷蛋白質的合成,進而起到抗菌的作用[4]。臨床研究證實,阿奇霉素抗菌譜廣,對大多數(shù)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藥代動力學呈現(xiàn)多房室的模型,能夠迅速到達感染部位,組織滲透性強。同時,阿奇霉素在血漿中的藥物半衰期較長,高達40小時以上,其穩(wěn)定性約為紅霉素的300倍,可顯著減少用藥的次數(shù),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其臨床療效、治療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其臨床意義,值得重視和推廣。
[1] 李文元,馬利鋒,吳偉,陳偉香,王美玲,李坤梅,饒洪慶.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65例療效觀察[A].玉溪市第十四屆兒科年會論文集[C].2011,18(07):109-110
[2] Ballow CH,Amsden GW.Azithromycin,the fiust azsalide antiotii.Ann Pharmacother,2012,13(04):198-199
[3] 袁壯,董宗祈,魯繼榮,盛錦云,葉啟慈,胡儀吉,趙順英,張靈恩,劉春峰,陳麗英,關立夫,孫國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15(14):106-107
[4] Di Matzo E,CangemiG.Filitppetti M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real-time PCR using a uni-molecular Scorpionbased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Myeoplasma pneumoniae in clinical isolates[J].2012,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