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靜
(云南省勐臘縣人民醫(yī)院 云南 勐臘 666300)
乙型病毒肝炎的簡稱為“乙肝”,該病癥因HBV(即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在臨床檢驗中,病毒檢驗指標于乙型肝炎中有多種檢驗方法,例如:DNA、乙型肝炎“兩對半”(即為:乙肝五項指標)等,其中,乙肝五項檢驗法的應用率最高。五項指標包括:表面抗原指標(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指標(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體(乙肝病毒)。將DNA檢驗用于乙肝病毒檢驗中,檢測結果可顯示乙肝病毒于患者肝細胞中的活躍范圍以及活躍性能。倘若DNA(相關乙肝病毒)含量于血液之中很高,則說明病人體內(nèi)含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再加上病毒DNA量的多少與乙肝傳染性能呈正比,所以病人的傳染性就會很大[1]。本文,為了增強病毒學檢驗的精準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臨床確診率,對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診的10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檢測報告進行分析,探討情況如下。
1.1 病人資料: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診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在乙型肝炎者中,男性83例,女性24例,年齡:13歲到57歲,平均:36.39±5.33歲。對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學測檢,采集血液,經(jīng)檢測試劑盒對血液予以測檢。隨后,對乙型肝炎者的化驗結果(病毒學)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標(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指標(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體(乙肝病毒)[2]。
1.2 檢驗方法:在早晨,且患者空腹的狀態(tài)下,采集血液。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無誤,在準備采血的前1d,要囑咐乙型肝炎者保證睡眠充足,且不能服藥及飲酒。通過離心形式分離出血液樣本之中的血清部分,并經(jīng)檢測試劑盒實施血液檢驗。根據(jù) 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體)、HBeAg(e抗原)、HBeAb(e抗體)、HBcAb(核心抗體)的檢驗順序,將檢驗陰性或者陽性結果,一一準確記錄。
1.3 檢驗結果標準:HBsAg(表面抗原):若含量在0.5ng/mL以上,則是陽性;若含量在0.5ng/mL以下,則是陰性。HBsAb(表面抗體):若含量在10MIU/mL以上,則是陽性;若含量在10MIU/mL以下,則是陰性。HBeAg(e抗原):若含量在0.5PEIU/mL以上,則是陽性;若含量在0.5PEIU/mL以下,則是陰性。HBeAb(e抗體):若含量在0.2PEIU/mL以上,則是陽性;若含量在0.2PEIU/mL以下,則是陰性。HBcAb(核心抗體):若含量在0.9PEIU/mL以上,則是陽性;若含量在0.9PEIU/mL以下,則是陰性[3-4]。
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9例(73.83%)HBcAb(核心抗體)顯陽性,58例(54.21%)HBeAb(e抗體)顯陽性,47例(43.93%)HBeAg(e抗原)顯陽性,15例(14.02%)HBsAb(表面抗體)顯陽性,90例(84.11%)HBsAg(表面抗原)顯陽性。107例乙型肝炎者的肝功五項指標結果統(tǒng)計,見表1。
表1 107例乙型肝炎者的肝功五項指標結果統(tǒng)計
在醫(yī)學中,HBV實則為具有嗜肝病毒,對肝細胞的侵損性很大,該病毒會于肝細胞之中不斷復制,并長期定居,致使肝細胞受損,使肝細胞出現(xiàn)纖維化、壞死以及炎癥。在對乙型肝炎者檢驗之后,倘若病人的HBsAg(病毒表面抗原)顯陽性,則證明其已經(jīng)感染上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的重要標志就是HBsAg(病毒表面抗原)顯陽性。倘若病人的HBsAb(表面抗體)顯陽性,則說明其體內(nèi)存在乙肝病毒抗體,因此不會被乙肝病毒所感染。顯示乙肝傳染性能弱或者強的核心因素就是HBeAg(病毒e抗原),如果HBeA含有較大數(shù)值,則說明傳染能力較強,反之,則弱。倘若病人的HBeAb(病毒e抗體)顯陽性,則證明乙肝病毒于肝細胞中基本停止復制,具有很弱的傳染性。倘若病人的HBcAb(核心抗體)顯陽性,則說明其有乙型肝炎病史,但是當前在康復的階段中[5]。
在臨床中,大三陽就是指 HBsAg(表面抗原)、HBcAb(核心抗體)、HBeAg(e抗原)均顯陽性。所謂大三陽,就是指乙肝病毒于病人體內(nèi)數(shù)量很多,且復制性能很活躍,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小三陽就是指HBsAg(表面抗原)、HBcAb(核心抗體)、HBeAb(e抗體)均顯陽性,倘若顯示小三陽,則說明乙肝病毒于病人體內(nèi)數(shù)量較少,復制性能、活躍性能、傳染性能弱,若是長期處于此種狀態(tài),則容易癌變。若在臨床中,病人所檢測的五項指標都是陰性,則說明病人無乙肝病毒感染史,體內(nèi)不存在乙肝抗體,極易感染,因此當接種乙肝疫苗[6-7]。
本文,對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學測檢,采集血液,經(jīng)檢測試劑盒對血液予以測檢,并對乙型肝炎者的化驗結果(病毒學)予以分析。通過分析得知,79例HBcAb顯陽性,58例HBeAb顯陽性,47例HBeAg顯陽性,15例HBsAb顯陽性,90例HBsAg顯陽性,加大了107例乙型肝炎者病毒學檢驗的精準程度,提升了乙型肝炎的臨床確診率。總之,實施病毒學詳細檢驗,使乙肝五項指標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確檢查,對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性很有作用。
[1] 張小蓮,周秀梅,梁延秀,郭穩(wěn)穩(wěn).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探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8):188-189
[2] 楊姣,江自成,祝美琴,劉志紅.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5):4724-4725
[3] 湯鈺菁,洪昱鈐,歐陽麗娟.拉米夫定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反彈的多因素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15):372-373
[4] 胡家光,江建寧,蘇明華,葛善飛.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應答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20(10):787-788
[5] 萬鐵林,耿叔英,王戰(zhàn)會,周彬,侯金林,陳金軍.HBsAg攜帶者與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特征的比較[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9,12(18):17-19,22
[6] 趙文生,李有實,靳君.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恩替卡韋片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病毒的改善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20(13):70-71
[7] 侯彥亭,孫宗云,魏連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類似物停藥后病毒學檢測的結果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3,15(13):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