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小云
摘 要: 文學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一個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文學教育,有助于學生自身綜合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對語文課程的忽視,以及文化多樣化的發(fā)展,當前高中語文在文學教育教學形勢令人擔憂。鑒于此,作者將闡述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文學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強化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有效性的對策,以期增強語文教學的“文學味”。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文學教育 滲透方法
近年來,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等口號的號召下,語文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等均開始呈現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在語文知識方面,學生有了更為豐富的選擇,特別在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方面,文學教育地位和價值更為明顯與突出。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此時正是學生“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思想意識逐步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加強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極為關鍵且有必要的。文學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發(fā)揮極為重要的價值與作用,但是,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文學教育僅占據極少部分。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僅僅將其作為一個輔助性模塊,這種情況不但對文學教育的發(fā)展極為不利,還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受到制約。高中語文教學內容是建立在諸多優(yōu)秀文化作品基礎之上的,強化文學教育,不單是協助學生掌握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意境與價值,提升文學作品在學生心中占據的地位,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
二、強化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有效對策
文學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法避免的重要內容,在當代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發(fā)揮著極為顯著的作用與價值。
1.轉變教學理念。
語文毫無疑問是一種使用極為廣泛的交流工具,《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特性,即人文性與工具性。由此可見,人們能夠清晰地了解語文課堂教學具備的發(fā)展性、延續(xù)性特點。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對這一特性有充足的認識與感悟。同時,還必須在原先教學觀念的指引下,對語文教學理念加以更新與變革,進而構建科學的教學理念,這樣方能確保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文學教育。第一,教師應該充分結合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其充分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滲入文學教育的必要性。第二,語文教師應當對課本進行深層次挖掘,選擇其中具備人文精神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進而體會文學作品的特殊魅力。
2.加強教師自身素質與水平的提升。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但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準確掌握必修課程當中的涵義,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清楚了解正確的閱讀方式,進而獲得相當的文學積累;同時還必須在這個前提之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開展閱讀活動,不斷擴大自身知識面。如可以選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中國小說作品選》及《中外戲劇作品選》等其中的文章。其涉及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各樣的文體,需要語文教師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與知識面,這樣方能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游刃有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質與綜合水平。
3.強化課堂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是一個極為關鍵的部分,課堂導入處理得好,學生就能夠迅速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一旦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tài),就難以對文章有深入的理解與領悟。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在對其進行導入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同學品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況,體會歐陽修游滁州且沉醉山水的無限情懷,使學生了解到文人一般會心隨山動,寄情山水。之后引出本次要學習的文章,指出蘇軾在觀賞完赤壁后,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詞作。然后,向學生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使其體會長江的波瀾壯闊;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大致閱讀,使學生產生共鳴,這種方式不但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相符,還使語文課堂帶有“文學味”。
三、結語
加強文學教育,可以使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文化素質,擴大學生知識面,同時在個人情操不斷提升的條件下,實現思維發(fā)散與創(chuàng)新的目標。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學教育的滲入極有必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