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上個月,馬政先生退休了。不似一些離職傷神者,他送自己一幅字:“器惟求新,不改其樂?!眴柶浜螛分??他說:“我的手指進入了‘后工作時代。”
早在半年前,Z公司老板師波無意中識見馬政,第二天便告知HR經(jīng)理:“你盯著點,馬先生何時退休,立即給我聘過來?!睅煵刹皇莿堇?,專恭迎從權(quán)位上退下來的人?!皞溆掴g,故請孔明。”他要整合的是自己能力半徑內(nèi)的缺項。
馬政,工會干部,雖善琴棋書畫,卻沒有標配的圈子。他的獨到之處是能讓挺虛的企業(yè)文化呈現(xiàn)存在感,有企劃視覺傳達的本事。
握手,虎口相對,力度七分地甩一甩?!奥犝f你已經(jīng)聘來幾位專家做顧問,怎么還找我?”“你的手指頭比我的手指頭好使喲。”
馬先生不語。兩周后,幾幅漫畫上了文化墻圖:第一幅,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問小和尚:“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說:“這是一。”第二幅,老和尚把手指高舉過頭,讓小和尚再想想。小和尚翻來覆去地說,是手指、食指。“啊,是天花板!”第三幅,老和尚拉著小和尚走出屋子,小和尚順著老和尚所指,一一回答:“這是草地”,“那是藍天白云”……
圍觀的員工讀圖時更能領(lǐng)受到后面文字的力量:營銷觀念是“魚”,思維方法是“漁”;敬業(yè)精神是“金”,思維方法是“點金術(shù)”。手指不重要,所指才重要。
“老板幕僚決定老板格局”,此說是一個新思維。像師波這樣的老板大概知道曾國藩的座右銘:“成大事者,以多行助手為第一要義。”今天人們耳熟的“智庫”一詞,就源自古時的幕僚制。2010年4月,臺灣鴻海集團向全球公開招募總裁幕僚群,由郭臺銘親自圈選。今年阿里巴巴在美上市,馬云的金融顧問當推首功。
勵志雞湯里總燉著一個料包:“發(fā)現(xiàn)未知的自己”。豈不知,“借智者霸,用師者王”乃上君之策。美國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曾預(yù)先寫下這樣的墓志銘:“躺在這里的是善于訪求比他聰明者的人?!?/p>
民企以“草臺班子”并吞八荒的時代過去了,際遇“道中人”是新認知時代的需求。與“道中人”扁平起來,如同在上衣兜里揣上一個U盤,保鮮有術(shù),容量很大。稱幕僚也好,叫顧問、智庫也罷,“執(zhí)一業(yè)致專者”的性價比在于他葆有“職業(yè)性冷靜”。他們或可作為學習型組織的“壓艙石”。
風云際會時,經(jīng)驗的價值決不是讓人更純熟地去完成些什么,而是更從容地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