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舉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由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引起,并以呼吸道高反應性作為特征的變態(tài)炎癥性和反應性疾病[1]。目前,全球的哮喘患者約3 億,中國的哮喘患者約為3 000 萬,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給公眾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多數(shù)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fā)作時,經(jīng)常規(guī)的治療可緩解病情,但部分患者經(jīng)治療之后,病情仍在惡化,發(fā)展成為重癥支氣管哮喘,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性酸中毒,死亡率極高。在重癥情況下,需要使用機械通氣等相關的治療進行搶救。
選擇2010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救治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72 例。年齡21~58 歲,平均(32±6.43)歲,病程3~28 年,平均(16.0±5.1)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均與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在1997 年修訂的相關標準相符合。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說話單字不連貫、雙肺充滿哮嗚音或是哮嗚音忽然消失或減弱。出現(xiàn)胸腹矛盾運動,呼吸頻率≥30 次·min-1,脈搏>120 次·min-1。所有患者無肺大皰和嚴重心臟疾病等機械通氣禁忌證。
在患者入院之后,給予動脈血氣指標的變化情況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和進行連續(xù)的心電監(jiān)護。使用鼻導管進行低流量的吸氧,結合抗生素治療,繼續(xù)進行抗感染的處理。在霧化時吸入沙丁胺醇,靜脈滴加氨茶堿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治療情況,給予機械通氣治療。72 例患者中,41 例患者首先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其中12 例在治療一段時間后改為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另外的31 例患者使用氣管插管,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序慣的通氣治療。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應進行密切的關注,若發(fā)現(xiàn)人機對抗現(xiàn)象,可適當?shù)慕o予其他藥物治療。在患者體征、癥狀和血氣分析的指標得到明顯的改善之后,再進行撤機處理[2]。
對治療前后的呼吸頻率和心率,以及包括氧分壓、pH 值和二氧化碳分壓在內的血氣分析等指標進行比較和觀察。
在患者肺部啰音消失、呼吸平穩(wěn),并且吸氣壓力<7.84 kPa,動脈血氣分析的指標有明顯的改善,氧合指數(shù)高于300 的情況下,可予以撤機。
應用SPSS13.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2 例患者中,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的41 例患者都成功脫機;31 例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均順利拔管,其中29 例患者在48 h 內撤機,2 例患者在72 h內撤機。所有患者的癥狀都得到減輕并順利地出院。
在對重癥支氣管患者機械通氣前后血氣指標的比較中,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后的氧分壓(11.85±0.83)kPa 明顯高于上機前的(6.98±2.38)kPa;上機后的二氧化碳分壓(6.40±0.98)kPa 明顯比上機前的(9.99±1.85)kPa 降低。見表1。
表1 重癥支氣管患者機械通氣前后血氣指標情況比較 ,n=72
表1 重癥支氣管患者機械通氣前后血氣指標情況比較 ,n=72
*P<0.05與上機前比較。
哮喘的發(fā)病機制包括氣道慢性炎癥、氣道神經(jīng)性失常、氣道高原反應和變態(tài)反應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遺傳機制等[3]。其發(fā)病的危險性因素包括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經(jīng)相關的研究發(fā)現(xiàn),哮喘的發(fā)病者大多為過敏性的體質,患者本身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或者是對常見的且經(jīng)過空氣傳播的花粉、螨蟲、寵物和霉菌原性菌,或某些包括花生、海鮮、牛奶盒堅果等在內的食物和藥物過敏等。遺傳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表現(xiàn)很明顯,例如大多數(shù)的哮喘患者中,其有血緣關系或是近三代的血親中,可以發(fā)現(xiàn)患有哮喘或是其他的過敏性疾病的病史[4-5]。
重癥支氣管哮喘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重大的影響,機械通氣在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上,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痛苦。機械通氣的使用是在呼吸機的幫助之下,用以改善氧合和通氣、維持氣道通暢、防止二氧化碳蓄積和機體缺氧。是利用機械裝置來改變、控制或是代替自然呼吸的一種通氣方式。能夠提高使機體度過基礎疾病導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同時給基礎疾病的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機械呼吸與自然呼吸的區(qū)別在于機械通氣胸膜腔內的壓力、肺泡內壓力和呼吸道內壓力都為正壓,而自然呼吸則為負壓[6-8]。
在本次的研究中,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的41例患者都成功脫機,31 例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均順利拔管,其中29 例患者在48 h 內撤機,2 例患者在72 h 內撤機。所有患者的癥狀都得到減輕并順利地出院。在對重癥支氣管患者機械通氣前后血氣指標的比較中,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后的氧分壓(11.85±0.83)kPa 明顯高于上機前的(6.98±2.38)kPa;上機后的二氧化碳分壓(6.40±0.98)kPa 明顯比上機前的(9.99±1.85)kPa 降低。
綜上所述,自然界中存在許多使支氣管哮喘加重的因素,包括污染物、藥物,煙草煙霧和病毒感染等。該類因素的存在可能使患者發(fā)展成為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因此應減少患者對該類危險因素的接觸,引導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吸煙,并注重環(huán)保。在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支氣管患者方面,其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應在重癥支氣管患者治療中推廣。
[1]歐陽兆中,余金活.急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3):674-675.
[2]姚建華,汪正光,程金霞,等.AECOPD 并機械通氣患者一年內死亡風險及其影響因素[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4):1367.
[3]劉艷秀,瞿長春,陳妍,等.機械通氣救治重癥支氣管哮喘28 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23(9):98-99.
[4]李艷紅.機械通氣治療40 例小兒重癥支氣管哮喘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4):100-101.
[5]馬朝燕.重癥支氣管哮喘的治療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8):349-350.
[6]朱建軍.20 例急性重癥哮喘患者機械通氣臨床救治體會[J].醫(yī)藥前沿,,2012,4(27):28-29.
[7]王淑梅,楊敬平,孫德俊.機械通氣治療危重癥支氣管哮喘16 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3):567-568.
[8]郭建梅,滕煜,趙玉娟,等.呼吸機在重癥哮喘救治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1,6(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