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關于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內政外交、黨的建設等一系列講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在新時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關鍵詞 習近平 世界觀 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楊在峰,梅州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192-02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這些講話包括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內政外交、黨的建設等等。這一系列講話,站在時代的高度,用寬廣的視野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些看待問題的方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在新時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本文擬就這些講話談談一些學習體會。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
(一)樸實的語言風格
俗話說,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和行動的先導。語言風格凸顯一個人的思想和作風。樸實的語言風格最能體現一個人務實的作風。從講話風格來講,習近平總書記從不講假話、套話、大話。而是講普通話、講實話。非常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凸顯了總書記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
(二)善講百姓話
善講百姓話是總書記樸實風格的一大特點。也是這種風格凸顯了總書記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也凸顯了總書記的務實精神。善講百姓話是指善于運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話。最突出的表現是其一,善引用小故事;其二,善打比方。善引用小故事,讓事實說話,這種方式最貼近百姓的語言,雖然樸實卻蘊含深奧的道理??倳浽谠S多場合都引用小故事來闡明他的深刻的道理。
(三)善于洞察事物的本質、對問題高度概括
善于洞察事物的本質是實事求是的核心體現。實事求是的是就是指探尋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洞察力和精神。習近平在講話中,尤其在揭示宏大的歷史課題時,善于高度概括,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的求實風范。如,在講到中非關系時,他用了“真、實、親、誠”四個字,一針見血地概括出了中非之間真誠的友誼,既體現了中國人民的真摯情誼,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務實精神。在中國同古巴雙邊關系中,總書記用了三個“好”來概括,即“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體現了總書記的務實精神。
(四)真抓實干、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
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不僅體現在說,更體現在干。總書記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的樸實的語言風格,更體現在他的真抓實干、抓鐵有痕的作風與精神。
最典型的例子,是黨的十八大來,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從嚴管黨治黨。從制定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整治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到整治“會所歪風”;從狠剎“舌尖上的浪費”到禁辦奢華晚會……每一項工作都抓得有聲有色、抓鐵有痕。近兩年來,全黨全國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
二、統(tǒng)攬全局的戰(zhàn)略思維
戰(zhàn)略思維是對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進行謀劃的思維方式,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的長遠發(fā)展、大政方針進行了謀篇布局,從治國方略、治黨方略到兩個百年的中國夢的提出,體現了大國領袖的宏偉的戰(zhàn)略思維。
(一)善于
抓目標、抓方向
戰(zhàn)略思維首先要考慮的是戰(zhàn)略的目標和方向。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先就中國發(fā)展的道路問題向全世界進行了闡發(fā)。習近平同志指出,“道路問題是關乎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拔覀儽仨殘远ú灰频馗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并把高舉旗幟與道路、理論、制度統(tǒng)一起來,三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他還多次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善于統(tǒng)攬全局
統(tǒng)攬全局是戰(zhàn)略思維的本質和核心。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研究帶全局性的戰(zhàn)爭指導規(guī)律,是戰(zhàn)略學的任務?!边@句話就指出了戰(zhàn)略思維的本質和核心就是要善于統(tǒng)攬全局。
戰(zhàn)略思維對高層領導尤其是一把手極其重要。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擔任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身負領導黨和國家的重大責任,在改革問題上、在發(fā)展問題上,在處理國際關系的問題上,站得高、看得遠。緊緊抓住了事關改革全局的重大問題,凸顯了總書記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東山而小魯的胸懷全局的魄力和氣度。
比如,談到中國的發(fā)展問題,習總書記多次講到要謀大勢、講戰(zhàn)略、重運籌。他指出:“和平發(fā)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yōu)橹袊臋C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yōu)槭澜绲臋C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談到中國的改革問題,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我們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各領域全面改革??倳浿赋觯骸叭魏我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領域改革不配合,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牽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難推進下去,即使勉強推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p>
(三)超凡的戰(zhàn)略定力
十八大以來,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任總書記以來,國際國內局勢并不太平,從國際局勢看,中日之間,中日釣魚島爭端、中日歷史問題。中美之間,中美貿易摩擦。從東南亞局勢看,東南亞局勢也不太平,南海爭端、菲律賓反華等問題;從國內來看,國內局勢也不是很太平,國內分裂勢力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分裂活動,反腐形勢也很嚴峻。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體現出了超凡的戰(zhàn)略定力。如,在處理中日的關系問題上,習總書記多次指明了中方的原則、立場??倳浿赋?,中方處理中日關系的原則立場是,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繼續(xù)推進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這一論述體現了總書記超凡的戰(zhàn)略眼光和定力。中日是鄰邦,與鄰邦國家睦鄰友好對于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大有裨益也是我國外交政策一以貫之的原則。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鄰國最多的國家,陸地邊界22000多公里,海岸線18000多公里,周邊國家多達29個,其中直接接壤鄰國就有15個。這是中國周邊環(huán)境的一個突出特點。另一方面,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需要周邊地區(qū)作為戰(zhàn)略依托,因此,我們應當把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作為發(fā)展重點。但是,日本近年來在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和歷史問題上總是挑起事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原則來處理這些問題,總書記的態(tài)度、立場表現出了非凡的克制與超凡的智慧。
同樣,對于處理中美之間的摩擦、南海問題等國際問題,總書記總能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出發(fā),遵從科學社會主義的相關原理,睿智地處理各種矛盾沖突,彰顯了超凡的戰(zhàn)略定力。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眼光
歷史唯物主義是指能敏銳地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自覺遵循唯物史觀的相關原理及理論,合理地確定社會發(fā)展方向、目標。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敏銳地根據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大潮流、大脈搏,機智的提出復興中國的中國夢、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以及人民群眾的依靠力量。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唯物史觀的深邃眼光。
(一)復興中國之中國夢
中國夢是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提出的一個宏偉目標。這一個宏偉目標的提出,體現了總書記深邃的唯物史觀的眼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各界仁人志士的最偉大夢想。
我們大家知道,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一個超穩(wěn)定結構,并按照自己的邏輯向前發(fā)展,到了近代,帝國主義用鴉片和大炮把我們的國門給打開了。這也打斷了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邏輯進程。當時中國人叫什么,救亡圖存,什么亡?國家要亡、民族要亡、甚至中國人這個人種都要亡。怎么辦?學先進。先進在哪?和中國的封建社會相比,西方的資本主義當然是先進。所以魏源提出要師夷長技以制夷。那西方的長技到底是什么?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大約走了四步。首先,第一步我們認為西方的長技是堅船利炮,導致的實踐是洋務運動。但是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致使我們開始反思,堅船利炮后面是不是還有更根本的東西。于是第二步,嚴復提出,西方最根本的東西是自由,西方學術上求真、要研究自然、研究規(guī)律。中國學術上求古,不管多大的思想家都在古書里找注釋。出了大事,西方崇尚公、大家都到議院來暢所欲言,為治理國家獻計獻策。而中國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為什么有這種區(qū)別呢?因為西方人有自由,中國人沒自由。那怎么辦?學日本的明治維新。于是就開始了戊戌變法。中國的戊戌變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前后只差了20年,日本明治維新后,日本蓬蓬勃勃發(fā)展起來了,而中國的戊戌變法最后的結果是死的死、逃的逃。這說明封建勢力特別強大的情況下,變法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怎么辦?第三步,孫中山學法國的暴力革命,武昌起義。起義成功了。但政權又被復辟了。于是中國的思想家又在思考,中國的問題究竟在哪?
怎么辦?第四步,陳獨秀說,中國人有物質的覺悟,洋務運動堅船利炮都學來了,不行。中國人有政治的覺悟,戊戌變法還是不行。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人。是人被陳舊的思想觀念所束縛,怎么辦?打倒孔家店。把舊的思想觀念徹底批判,高舉西方的科學和民主的旗幟,在中國搞新文化運動。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單是依靠西方的思想和民主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
事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總書記在復興中國的中國夢中明確提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充分體現了總書記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也說明習總書記充分把握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國際國內局勢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顯示了共產黨人深邃的唯物史觀的眼光。
(二)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無產階級政黨只有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造福,才能順應歷史趨勢,引導世界潮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反復證明,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創(chuàng)造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一場真正的人民戰(zhàn)爭的勝利。解放戰(zhàn)爭是解放軍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軍裝備的蔣介石的飛機加大炮。因此,毛主席反復強調,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四億神州皆舜堯。
中國改革開放產生和發(fā)展的策略同樣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智慧。1978 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實行承包責任制,后來這一經驗被推廣到全國,從而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因此,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他在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的記者見面會上指出,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總書記同時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針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消除損害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四風”問題。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從嚴治黨,取信于民。
總書記的這些講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符合歷史規(guī)律、順應時代潮流的。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聽從總書記的號召,順勢而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何毅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