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琰
本文使用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兩種方法,以民辦高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研究民辦高校大學外語教師動機策略教學現狀;重點梳理和綜合運用現有研究成果分析我國民辦院校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特點和現存問題,理清外語學習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行為提供對策和建議,同時也為民辦高校大學外語課程改革提供具體的參考。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學習者動機的研究已較為深刻和全面。以對外語學習動機的研究為例,如對外語學習動機內涵、必要性和前景進行探討,并構建外語學習動機模型。在此基礎上,眾多的學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學習動機進行描述;探討培養(yǎng)、強化外語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尋找將外語學習動機轉化為外語學習行為的有效方法。以上研究的對象多為公辦院校的大學外語學習者,不夠全面和客觀,對民辦高校的外語教學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2013年7月至12月我們對黑龍江省民辦院校的大學外語學習者進行了全面、客觀和較為綜合的調查研究;重點梳理和綜合運用現有研究成果分析我國民辦院校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特點、現存問題;理清外語學習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行為提供對策和建議。
2研究的理論基礎
隨著學者們對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外語學習動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對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研究相比,外語動機教學策略的研究較少、相對不足。事實上,雖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但教師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不斷驗證和反思教學。我們的研究試圖在為民辦高校的大學外語學習者的實際學習需要和教師的教學實踐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幫助教師修正大學外語教學。
國內對于外語動機教學策略較為客觀且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多以D.rnyei(1998)在其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一書中的35種動機策略為基礎框架。根據其研究,動機策略包含教師使用的動機策略和學習者自我調控策略。動機教學策略在實踐實施過程中包含四個階段:創(chuàng)建基礎動機條件、生成學習者初始動機、維持和保護動機,鼓勵積極的反思和自我評價。
本研究以D.rnyei的研究成果為參考,以民辦高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全面、客觀、綜合地研究民辦高校大學外語教師動機策略教學現狀;重點梳理和綜合運用現有研究成果分析我國民辦院校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特點和現存問題,從而理清外語學習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行為提供對策和建議,同時也為民辦高校大學外語課程改革提供具體的參考。
3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是黑龍江省社科項目“民辦高校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調查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的一部分。我們試圖通過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的大樣本系統(tǒng)調查來分析和研究以下三個問題:民辦高校大學外語教師動機教學策略實際使用現狀;民辦高校大學外語學習者實際動機需要與教師教學策略之間的差異;梳理現有研究成果對其進行策略指導,并根據本研究,補充和完善現有動機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抽樣
2013年下半年我們對黑龍江省較為有影響力的六所民辦高校中的四所院校的全職大學外語教師進行了整體的抽樣調查,約占六所院校全職大學外語教師總人數的67%,共計回收有效問卷83份。
2測量工具
本研究的測量工具由三種問卷組成:開放式問卷、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問卷、外語學習動機教學策略調查問卷。
我們先后在四所院校進行三次問卷預測,通過分析結果和師生反饋對問卷內容進行調整。最終“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問卷”的整體信度達到0.79,“外語學習動機教學策略調查問卷”的整體信度達到0.7。這兩個調查問卷采用了Likert五級分類法,即“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通常不符合我的情況”;“有時符合我的情況”;“通常符合我的情況”;“完全符合我的情況”。
3數據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7.0對“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問卷”和“外語學習動機教學策略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信度分析、描述分析、頻率分析和獨立樣本檢驗。
三研究結果
1民辦高校大學外語教師動機教學策略實際使用現狀
我們的動機教學策略問卷包含四個維度、30個因子,所有因子的描述都為正向描述,其總體均值為:3.8745,近似于“我經常這樣做。”其中“創(chuàng)建基礎動機條件”維度的整體均值為:3.881;“生成學習者初始動機”的整體均值為:4.0248;“保持和維護動機”的整體均值為:3.8487;“鼓勵積極的反思和自我評價”維度的整體均值為:3.4907。通過四個維度的均值對比我們發(fā)現:前三個維度的教學策略我們的教師運用良好,基本能達到“經常的這樣做”的標準;但是“鼓勵積極的反思和自我評價”維度的教學策略我們的應用略有不足。
從方差角度分析,30個動機教學行為我們的教師差異較大的主要有五項。頻率分析顯示“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會在教學前展示學習目標?!薄ⅰ拔医洺⒔虒W內容和學習者的生活和學習相結合?!比齻€因子為正向行為明顯大于負向行為;而“我會以問卷或訪談形式收集學習者對教學的期望和建議?!焙汀拔以诮虒W中采用教師評分、學生‘自我測評和學生‘互評結合的形式。”兩個因子負向行為大于正向。
2民辦高校大學外語學習者實際動機需要與教師教學策略之間的差異
對高校學習者大學外語學習動機的調查分為三個維度:工具型動機、文化型動機和情景型動機。從工具型動機數據分析結果來看,與獲得好的成績和信息媒介相比,學習者們更注重個人發(fā)展(如圖1)。從文化型動機數據結果分析,與內在興趣相比,學習者更側重于社會責任感(如圖2):學習者們認為學習外語更是為了不辜負對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從情景型動機類型數據結果分析,與工具型動機和文化型動機相比,學習者的外語學習和情境動機相關較小(整體均值僅為2.5211)。endprint
與整體動機觀念的均值(3.0533)相比,民辦高校學習者的大學外語學習動機行為則更低(2.7270)。調查發(fā)現學習者并未利用較多的課余時間學習外語和參加外語活動,也很少自主的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外語閱讀,另外外語學習行為的堅持程度也低。
綜合以上學習者因素,結果讓我們覺得不盡人意。首先學習者需要更多課內外機會去輸出和練習目標語言,要求教師和學校在課內外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環(huán)境和活動。然后,我們教書不僅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還應該注重外語學習方法和技巧在課堂活動中的滲透和應用。其次,我們學習者的努力程度不足。這要求我們的教師能設計出科學有效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執(zhí)行更適合我們學生的課堂和期末成績考核辦法。再者,我們的學習者缺少較好的自我效能,需要我們的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反饋給學習者,適時指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和改善的適當方法。
四建議與討論
針對民辦高校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現狀和實際的外語學習障礙,以及參考我們教師在實踐中的教學策略的使用現狀,本研究提出以下動機教學建議。期望我們的研究將會有助于外語動機教學。
1創(chuàng)造更多的課內外教學活動,增加目標語的輸出機會
課堂中單一的“師———生”互動是低效的,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來參與教學。我們提倡將教學中的任務,以課前個人及小組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習者完成,并形成書面或口頭報告;課堂中我們通過“聽———說”、“聽———寫”、“讀———說”、“讀———寫”和“譯”等多種方式通過小組活動檢查課前預習和鞏固學習者目標語輸出的能力。
2完善教學互動和反饋,完善成績考核辦法
我們的研究對象期望學習外語能有助于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但我們的學習者不夠努力、堅持能力弱,而且自主能力差。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材二次設計的同時考慮到這些因素,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更多的學習者更多次的參與到教與學中來。我們要適時的對學習者的行為和成果給予反饋,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同時我們的教師也要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反饋他們對教學、教師的建議和意見來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此外,我們的所有調查院校的考核方式都是以終結性考核方式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因此為了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探尋科學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是趨勢所在。
3增強學習者的自我效能,并將其轉化為行動
自我效能指一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并取得預期判斷的能力。我們的研究發(fā)現我們的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和預判能力良好,有較強的自我效能,但行動力差。所以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習者自身的成敗及完善方法,同時我們也讓學習者了解同伴們的成敗經驗。
參考文獻
[1]Tremblay, P. F. & R. C. Gardner. 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79): 505-520.
[2]季明雨.關于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動機策略運用調查[J].外語界,2004(6):34-40.
[3]王偉.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歸因與學習動機關系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56-58.
[4]徐智鑫,馮新華.動機教學策略、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生課堂行為內在結構的實證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2(8): 32-37.
[5]周燕,高一虹.大學基礎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發(fā)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3):113-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