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勇 欒 松 劉 娟 宋艷引 范永新 李浩東 劉 猛 朱月敏
北京301總醫(yī)院合作醫(yī)院涿州市醫(yī)院 保定 072750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缺血性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該疾病在臨床上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質量[1-3]。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狹窄治療方面,支架置入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發(fā)病率,但支架術后高?;颊咭壮霈F(xiàn)血管再狹窄及腦血管不良事件,為進一步探討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后近-中期腦血管疾病事件及再狹窄率,筆者回顧性總結我院收治的24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03—2013-03我科收治的進行介入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246例,男152例,女94例;年齡45~75歲。所有對象均經頭顱MRI+MRA 及頸部血管超聲診斷為非急性腦梗死及血管狹窄的。介入指南標準:(1)年齡45~75歲,性別不限;(2)既往無明確腦梗死病史或未遺留嚴重神經功能缺損[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20分];(3)DSA 提示顱外段或顱內段血管狹窄且符合血管內支架置入術手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1)心源性腦栓塞及其他原因腦栓塞;(2)出血性腦血管?。唬?)瘤卒中;(4)嚴重心肝腎疾?。唬?)出院后未嚴格遵醫(yī)囑口服阿托伐他??;(6)阿托伐他汀導致肝酶升高及肌酶異常。246例隨機分為阿托伐他汀強化組及常規(guī)治療組各123例,2 組年齡、性別、狹窄程度及危險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n(%)]
1.2 方法 入院時對腦梗死的多發(fā)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TIA 病史、吸煙、飲酒、同型半胱氨酸及入院檢查頭顱MRI+MRA、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評估,出院后采用電話隨訪、門診及住院行DSA 隨診。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阿司匹林0.1g口服,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75mg 口服,1次/d,雙抗治療。強化組:阿托伐他?。ㄉ唐访毫⑵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20 mg)80mg晚1次口服;常規(guī)組:阿托伐他汀20mg晚1次口服。
1.3 觀察指標
1.3.1 藥物安全性評價:用藥期間觀察患者有無肝酶、肌酶異常,1周、3個月、6個月查肝功能、肌酸激酶、血脂、血糖,當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ALT<120 U/L),肌酸激酶<正常,停藥觀察及保肝治療。
1.3.2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及觀測指標:采用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粥樣硬化斑塊超聲聲像病理學分型:根據超聲檢查結果將斑塊分為軟斑、硬斑和潰瘍斑。頸動脈狹窄程度判斷:在最大斑塊位置,以(1-殘留血管的截面積/血管的截面積)×100%來判斷,<30%為輕度狹窄;30%~69%為中度狹窄;<70%為重度狹窄。
1.3.3 腦血管介入:應用美國GE INNOVA 3100DSA 機,按照標準Selding法選股動脈入路行主動脈弓+全腦血管造影術及支架置入術,評估對于頸內動脈、椎動脈狹窄的患者采用NASCET 法評定狹窄程度,頸動脈支架直徑應該等于或略大于病變頸總動脈管徑,椎動脈支架直徑應等于或略大于病變椎動脈管徑,長度應該覆蓋病變部位兩端1cm。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支架置入情況 246例患者中,182例使用Precise(EV3,美國)支架、Prtege支架,64例使用Apollo支架、冠脈藥物涂層支架,所有頸動脈支架患者均使用EV3Spider(EV3,美國)遠端保護裝置。
2.2 隨訪結果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頸部血管超聲及DSA 隨診,在完成246例隨訪的患者中,無患者死亡,無腦出血,強化組未出現(xiàn)腦血管疾病,對照組出現(xiàn)5例腦血管疾病,246例患者經過DSA,頸部血管超聲等方法的隨訪觀察,強化組未發(fā)生術后再狹窄,對照組8例發(fā)生術后再狹窄。見表2。
2.3 2組藥物安全性評估 強化組出現(xiàn)5例肝功能異常,2例肌酶異常,對照組出現(xiàn)1例肝功能異常,經對癥處理后,均恢復正常。
表2 2組術后腦血管疾病及術后再狹窄比較 [n(%)]
阿托伐他汀為H MG-CoA 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通過抑制H MG-CoA 還原酶和膽固醇在肝臟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漿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時具有穩(wěn)定斑塊、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內皮增生及組織因子表達等非降脂作用。支架置入是治療腦梗死患者血管狹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對其積極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降低致殘、致死率,但術中擴張球囊對斑塊的擠壓,支架的置入可促進炎性介質釋放、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結構與功能,有研究證實,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進一步穩(wěn)定斑塊,但常規(guī)劑量對于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支架置入后的患者,腦血管疾病事件及術后再狹窄率仍較高,為此,本研究在支架置入術前、術后給予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觀察其對術中、術后出現(xiàn)腦血管疾病事件影響,本文結果在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可有效降低支架后再狹窄及再發(fā)腦卒中風險。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數較少,血管影像學隨訪采用了多種方法,都會產生一定偏差,有待進一步大樣本量及長期深化研究。
[1]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著,李松年譯.腦血管造影診斷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2.
[2]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
[3]繆中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27):2 097-2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