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旭, 吳 瑤
(安徽建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合肥 230022)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建筑物基礎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在高層建筑中,軟弱地基的基礎造價占總工程造價的1/3,實踐證明,CFG樁復合地基的基礎形式可以減少工程造價。CFG樁復合地基為高粘結強度樁基形成的復合地基,CFG樁加固土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1)使地基的土體結構得到加強,大大提高地基土體的承載能力;(2)樁體將上部結構荷載傳遞到下部土層,使不利的應力狀態(tài)得到調整和改善;(3)它具有剛性樁的某些力學性狀,能全樁長發(fā)揮其側阻力;(4)通過褥墊層,充分發(fā)揮樁間土的承載能力,使樁、褥墊層、樁間土共同發(fā)揮作用來承擔上部結構荷載。
在工程設計中,主要考慮CFG樁復合地基總的承載能力,規(guī)范[1]中指出CFG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計算公式,依據CFG樁的單樁承載力和樁間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的疊加得到。文獻[2]中利用可靠度理論從收集到的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數據出發(fā),用數學中的概率統(tǒng)計方法進行處理,計算不同荷載組合下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的可靠度指標。文獻[3]通過對工程軟弱土層進行復合地基處理后的靜載荷實驗結果分析,以樁間土和單樁的承載力試驗結果為基礎計算CFG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以上學者的研究重在從承載能力方面驗證CFG樁復合地基設計的合理性,本文通過對某工程的數值模擬,分析了群樁效應下的CFG樁復合地基的力學性能,以優(yōu)化設計為目的進行研究,得出CFG樁復合地基中樁土的荷載分擔比,從而計算出單樁承擔的荷載,對比理論計算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以分析單樁承載力的發(fā)揮。
研究以某剪力墻結構住宅工程為計算模型,采用CFG樁復合地基,CFG樁樁徑400mm,混凝土標號為C25,樁長14m,以1.6m等間距布置;褥墊層厚度為250mm,采用硬質巖破碎碎石。土層地質條件見表1。
表1 土層地質條件
根據規(guī)范[1]中理論計算公式可知: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取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1/2,根據經驗參數法可以計算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916.88kN,所以CFG樁加固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600kpa。
根據實際工程參數計算復合地基最終變形量,計算公式如下[4]:
式(1)中,n1為加固區(qū)范圍土層分層數;n2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土層總的分層數;p0為對應于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時的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Esi為基礎底面下的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zi,zi-1為基礎底面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的距離;ˉαi,ˉαi-1為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ξ為加固區(qū)的模量提高系數;ψs為沉降計算修正系數。各參數取值如表2,代入公式(1)計算得:
表2 沉降計算公式中的參數值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該CFG樁復合地基進行模擬分析,由于軟件運行所需內存較大,這里以8×4群樁模型進行模擬,平面布置見圖1。土體寬度取邊樁中心以外20倍樁徑,深度取2倍樁長;筏板厚度為1.5m,筏板寬取樁中心以外600mm;墊層厚度取250mm,墊層邊取筏板邊以外400mm。土體本構關系采用摩爾庫倫模型,采用三維八節(jié)點實體單元C3D8R;樁體、筏板、墊層都采用彈性模型,選取三維八節(jié)點實體單元C3D8R。
圖1 CFG樁平面布置及不同位置樁的編號示意圖
圖2 CFG樁復合地基計算模型
邊界條件簡化為:限制樁頭、墊層、筏板四周x、y兩個方向的位移,限制土體四周x、y兩個方向的位移,限制土體底部z方向的位移。計算模型見圖2:
參數選取如表3所示。
表3 樁、土、筏板、墊層模型參數
在筏板頂面施加z方向的均布荷載600kpa,為了模擬上部結構施工過程,采用ABAQUS中時間步命令進行分級加載,在有限元分析步命令中,選擇靜力分析,總時間為1,時間增量步個數為10,初始增量步為0.1。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該CFG樁復合地基進行模擬分析,樁土變形云圖見圖3,樁土變形結果見表4。
圖3 樁土變形云圖
由表(4)中數據可知:
(1)數值計算的基底沉降值與理論計算的沉降值相近,說明該模型的數值計算模擬的合理性;根據兩種方式計算的數值對比圖可知,理論計算值稍大于數值計算值,且不同位置處數值計算沉降值不同,基礎中間位置沉降值較大,見圖4。
表4 1?!?#樁變形分析對比表
(2)褥墊層通過壓縮樁間土提高土的承載力,表4中5?!?#樁(邊樁)加固區(qū)土的變形量大于1#~4#樁(中樁)的變形量,說明中樁的加固作用使得土體壓縮量較小。5#樁加固區(qū)土的變形量大于8#樁的變形量,說明基礎中間部分承擔上部荷載作用明顯。
圖4 不同樁對應基礎底面位置的數值計算沉降與規(guī)范計算沉降值對比
樁土應力比是樁頂應力與樁間土應力的比值,用n表示,根據文獻[4-7]中計算樁的荷載分擔比δp和土的荷載分擔比δs公式:
其中Pp為樁承擔的荷載,Ps為樁間土承擔的荷載,P為總荷載,m=0.049為置換率。通過ABAQUS軟件計算樁土應力云圖見圖5,樁土應力比、樁土荷載分擔比對比表見表5。
圖5 樁土應力云圖
表5 1#~8#樁樁土應力比、樁、土荷載分擔比對比
根據表5可知:
(1)根據規(guī)范計算樁頂應力:
表5中最大樁頂應力值為2970.35kpa,在設計強度范圍內。表中1?!?#樁樁頂應力值大于5#~8#樁,且1#樁樁頂應力值大于4#樁,不同位置樁的樁頂應力對比分析表明,基礎中間部分樁的樁頂應力值較大,對應的樁承擔上部荷載值的比例也較大。
(2)地質條件中給出的樁間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為320kpa,表5中樁間土最大應力值為169.64kpa,說明樁間土的承載力未能充分發(fā)揮,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分析土的荷載分擔比值,說明基礎邊部土承擔上部荷載的比例較大。
(3)以4#樁為例,根據文獻[4]計算樁承擔的荷載值: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916.88KN,計算CFG
樁承載力利用率為
說明CFG樁的設計可以進行優(yōu)化。
通過本工程CFG樁復合地基數值模擬,研究了基礎沉降、樁土應力和沉降的變化,得出以下結論:
(1)通過數值計算沉降值與理論計算值的對比,說明了有限元軟件分析的合理性;邊樁加固區(qū)土的變形量大于中樁土的變形量。
(2)在本研究中可知,CFG樁和樁間土的設計存在一定的浪費,可以提高樁的承載能力利用率和樁間土承載能力發(fā)揮,來進行優(yōu)化設計。
(3)通過計算可知CFG樁承載力利用率約為74%,可以減少CFG樁數量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設計,優(yōu)化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需要進一步研究。
1 JGJ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 張小敏,鄭俊杰.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可靠度分析[J].巖土力學,2002,23(6):810-812.
3 張晶,李斌.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試驗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2(5):118-121.
4 閻明禮,張東剛.CFG樁復合地基技術及工程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2001.
5 宰金珉.樁土明確分擔荷載的復合樁基及其設計方法[J].建筑結構學報,1995,16(4):66-74.
6 張建偉.CFG樁復合地基褥墊層效用的有限元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1,33(S2):460-463.
7 Sheng-chuan Liu,Gui-ling Ding.Study on Optimum Design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Flexible Load[J].ICCTP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