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標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廣東510520)
世界優(yōu)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馬龍、王皓、張繼科、波爾、馬琳,2008年到2012年共25場比賽(每人五場)。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選題、研究思路的確定、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走訪了廣州體育學院乒乓球項目的老師和教授,以及乒乓球現役運動員,廣泛征求意見,試圖使研究更加深入。
1.2.3 邏輯分析法 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和經驗,根據統(tǒng)計數據歸納總結出世界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后三板”的特征。在對相關論文的數據和結果整理統(tǒng)計之后運用歸納、總結、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客觀的分析結果,進而得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建議。
“后三板”的概念是基于乒乓球技戰(zhàn)術理論體系中的“前三板”提出來的。簡單的說,就是“前三板”以后的每一板球都可以稱之為“后三板”,技術包括搓、拉、攻、防等。
由表1可以看出世界優(yōu)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的接發(fā)球以控制為主,通過控制為后面的進攻做好準備。
表1 五名運動員接發(fā)球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世界優(yōu)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發(fā)球搶攻得分率也僅為37.69%,也就是說在搶攻以后有62.31%的球進入了相持階段,那么搶攻以后如何保持連續(xù)進攻是以后乒乓球研究的重點,這也驗證了“后三板”理論的重要性。
表2 五名運動員第三板的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后三板”理論包括過渡性后三板,進攻型后三板,防守型后三板和攻防轉換型后三板。
2.3.1 過渡性后三板 過渡性后三板主要是以控制性技術為主要特征,包括搓、劈、擺、輕托等控制球技術。過渡性后三板是乒乓球運動員在沒有合理進攻機會的情況下使用的一種處理球的方式,但并非完全是一種的消極的比賽狀態(tài),而是積極的運用控制球技術,通過旋轉、落點等要素的組合變化,使比賽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在當今乒乓球運動要求積極主動,全方位進攻,同時又要減少無謂失誤的前提下,過渡性后三板顯示出了其有力保證,消除無謂失誤的現象的優(yōu)勢。
2.3.2 進攻型后三板 進攻型后三板主要是以進攻技術為主要特征,包括拉、沖、反拉等進攻性技術。是指比賽雙方從第四板球開始,其中一方選擇進攻性技術使其直到比賽結束一直處于主要進攻狀態(tài)?!斑M攻后三板”由技術、落點、力量三個層面組成,每個層面可以有不同的組合變化。
2.3.3 防守型后三板 防守型后三板主要是以防守技術為主要特征。是指比賽雙方從第四板球開始,其中一方選擇進攻性技術使其處于主要進攻狀態(tài),另外一方不選擇反攻性技術,一直處于防守狀態(tài)且直至結束比賽。防守型后三板的主要技戰(zhàn)術特征是要控制好落點,通過使對方連續(xù)進攻失誤得分。
2.3.4 攻守轉換型后三板 攻守轉換型后三板主要是以強防守和反攻反拉技術為主要特征,這是新時期乒乓球運動的新特征。在當前的乒乓球比賽中,大球時代的到來和無機膠水的運用使參賽運動員雙方相持球增加,這一方面對運動員的全面攻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迫使運動員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以適應比賽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球賽的看點,使其更具觀賞性。就技術要點而言,攻守轉換主要是以技術運用的合理性以及防守轉攻的意識和落點等層面組成,這同時也是后三板理論最為精彩的部分。
(1)在新時期乒乓球比賽中,“前三板”的使用率有下降趨勢,而“后三板”的使用率在被動增加。因此,乒乓球運動員應該更加注重“后三板”意識的培養(yǎng)。
(2)運動隊要加強乒乓球運動員控球技術精準度的訓練,增強戰(zhàn)略變化的意識。
(3)要加強進攻后三板中第一板的搶攻。運動員要盡可能多的搶先上手,要在進攻上占據主動,這樣才能發(fā)揮自己連續(xù)進攻的能力。此外,還要加強進攻后三板中第二板、第三板的正手使用率,盡可能多的使用正手,才會給對手造成更大的威脅。
(4)運動員要加強第一板強防守,注意落點、力量等要素的組合變化,使對方不能連續(xù)有效地進攻,進而為自己的反攻做好準備。
(5)增強攻守轉換意識,加強技術運用的合理性訓練。
(6)“后三板理論”各項指標亦可以作為乒乓球技戰(zhàn)術運用的評估方法。
[1] 李宇星.48屆世乒賽男子優(yōu)秀運動員技術特征及乒乓球運動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2005(11).
[2] 于慶川.從世界排名的變化看乒乓球技術的發(fā)展方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5):28 ~29.
[3] 張明征.當今世界優(yōu)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的前三板與后三板的比較研究[D].廣州:廣 州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