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晴
眾所周知,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大量的強化訓練。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實施任務型教學,讓學生浸入其中,通過持之以恒、實用有效的大量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進行交流的興趣和英語交際能力。
一、堅持英語授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語言教學以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而交際首先是口頭交際,口頭交際的前提條件是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聽,是對口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種有目的的交際行為。在聽的過程中,聽者首先對聽到的詞、句和話語片段進行感知,形成聲音表象,然后根據(jù)已有的語言學習經(jīng)驗對所感知的詞、句和話語片段進行解碼,形成短時記憶。學生通過聽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語言信息,加深對所學語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說的能力、讀的能力和寫的能力的提高。
為此,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堅持用英語授課,讓學生能感受到英語的學習氛圍,尤其是經(jīng)常會被教師用到的課堂用語。如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Can you read the new words等,雖然學生一開始并不能完全聽懂,但是在教師肢體語言的提示下,學生會慢慢地記住這些信息。教師在起始年級教授英語時要放慢語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時間反映出教師所說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教師講的英語我們能聽懂,能理解,能模仿,以減小難度,學生一旦學會了也就愿意學了。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時什么都不懂,教師想讓他們看黑板時就可以用手指著黑板說:Look at the black-board;想讓學生聽教師說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指著自己的耳朵說:Listen,just listen;想讓學生跟著說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巴說:Read after me,等等。反復地說,反復地做,學生就能記住,慢慢再把動作舍去即可。
教師在上新課的時候會將所授內容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呈現(xiàn),并進行反復的訓練,以達到熟練的程度。而這樣的訓練只是—個機械的訓練,不是真正意義上語言交際的能力,但是這樣的訓練又是自主交際前必不可少的。俗話說熟能生巧,要想熟練就要多練,如何使枯燥的機械練習變得有趣,變得學生愿意說就尤為重要了。教師應該設計各種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得了知識和交際的能力。比如,可以通過搶讀單詞、看圖猜詞、單詞接龍、傳遞單詞等方法來復習鞏固單詞;可以借助歌曲、詩歌、調查、小組討論、小組表演等手段來復習鞏固句型、對話。
聽和說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聽、說過關了,才能向讀、寫邁進。在沒有英語環(huán)境浸潤的情況下,應該讓學生利用上課的四十分鐘時間,盡可能多的來練習聽、說的能力,從而為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二、堅持場景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從交際的本質來看,交際的雙方都應有交際的需求,對交際的目的感興趣,交際才有可能產(chǎn)生。因而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交際的興趣、需求,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以對話為主,每一個話題就是一個場景,比如,購物、邀請別人外出、過生日、過節(jié)日等交際場景,將教室進行簡單的布置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環(huán)境,從而勾起學生說的愿望;講臺上放一些物品就能成為商場;放一個蛋糕就能談論生日;課桌間的走廊就是街道,可以成為問路的場所……這些場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更快的學習并掌握新授知識,今后學生在遇見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時就會浮現(xiàn)出學習時的場景,進而回憶起當時所學的內容,并正確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最終達到交際的目的。
給學生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是用英語做事情的—個好方法。小學生天生好動,特別喜歡表演,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這種天性,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將各類話題演繹出來,并且給予點評,為下次的表演積累經(jīng)驗,。表演可以是課本上的對話,可以是根據(jù)話題自己編的對話,也可以是—些簡單的課本劇。在表演中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英語技能得到發(fā)展,英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yǎng),同時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哪怕是平時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也愿意在這樣的活動中表現(xiàn)自我,以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評判,判斷所進行的對話是否與場景相匹配,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傾聽的能力。學生有了表達的需求,就會有表達的欲望,學習自然變得主動起來。比如,學生在表演購物這一場景時,會提出“‘這是你的找頭該怎么說”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告訴他們“Heres your change”。學生又提出“‘購物者忘記拿購買的物品了該怎么說”的問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Dont forget your…”這樣的主動學習,效果要明顯得多。所以,經(jīng)常進行對話表演一定能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三、堅持培養(yǎng)學習興趣,以興趣促交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促使一個人持之以恒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的獲得成功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和要求。所以當學生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就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促使其對學習感興趣。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擴展學生語言實踐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課外活動應提倡重在參與,培養(yǎng)合作精神,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唱歌、朗誦、講故事、課本劇表演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得到鍛煉,英語交際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養(yǎng)。
對于不同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自主創(chuàng)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課外活動,讓其能量得到充分發(fā)揮;而對于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與書上內容相似,只要稍作變動就能完成任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課外活動。如購物這一教學任務,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讓其除了用“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How many kilos?”“How much……?”等來敘述外,還可以增加購物前的內容,也就是為什么會進行購物活動,學生要想象一下對話是在母女還是同學問進行的,是為了參加聚會準備禮物還是購買一些學習用品等,在購物結束后還可以針對購買的物品進行評論。而對于學有困難的學生則只要其根據(jù)課文的對話稍作改動,如變換一下所買物品,或是變換一下價錢等。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應當在不斷的交流中學習。小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也是在交際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完善的,一旦脫離了交際,就會變成啞巴英語,從而失去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盡量使用全英文教學,可以適當輔以中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chuàng)造英語交際的需求,從而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責任編輯 楊晶晶)